标题 | 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农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与途径 |
范文 | 冻巧丽 河南省舞阳县舞泉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漯河462400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各地积极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植业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针对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提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调整优化方向、布局和对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用与用途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57-01 在农业的收入来源中,主要的部分又是靠种植业所带来的收入。种植业即植物栽培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农作物的生物机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和农产品。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与市场经济结构一致的种植业,是当前政府关注三农政策的条件下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农业结构的自身发展和变化趋势,提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整优化方向、布局和对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1 种植业结构调整原因分析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民的收入靠的主要是农业所带来的收入,而种植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1)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能否立足现实条件,适应市场需求,把种植业结构调优,直接关系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从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效益最大化原则来看,种植业结构调整必须要精。这是因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的比例关系的增减,还涉及到信息、政策、资金、技术和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素质、加工、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要想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防止大而化之的粗调整和一劳永逸的死调整,做到区分层次的精调整; 3)从人们生活对自然环境的追求方面来看,大力推广种植业以及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对绿化与环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农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及对策 中国的种植业历史悠久,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的稳定与发展,特别是其中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发展对畜牧业、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2.1 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在宏观上进行大调整 这是对粮、经比例关系的调整。这个层次的调整,要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把粮经比例关系,置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的要求之下,进行方案选优。通过建立和健全完善资金、技术、农机、农资购销、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措施,来加以实施。从而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不断改善内部结构,在区域上进行小调整 这是对粮济作物内部比例关系的调整。这一层次的调整,以宏观上的大调整为依据。当粮、经作物的比例关系确定以后,各个农业生产区域,不能以大套小,简单照搬,将其作为本区域粮、经作物的比例。而是要根据全局计划安排,本着发挥本区域光热、水土、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原则,因地制宜,对粮、经作物内部的品种结构,进行选优。确定既适合本区域生产特点,又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品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市场占有率。 2.3 合理优化产品组合,在微观上进行精调整 这是对同类产品不同品种的调整。这一层次的调整,以区域上的小调整为依据。当某一区域的产品品种结构确定以后,每一个生产主体,都要本着运用种植经验、发挥自身潜能的原则,对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种、种植模式、生产技术进行选优,充分利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科学技术,选择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及优良品种。促进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喀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快速推进时期,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设施农业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年新增温室大棚1.57万座,总数达到11.3万座,棚均产值超过6 000元;林果面积达到389.78万亩,果品产量105万吨,实现总产值22.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31%;78万亩“三高田”更是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新亮点,对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2.4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为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种植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一是加强科学研究。在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完善农业科研体系的同时,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使农业科研从偏重粮食、只搞产中研究,转向粮经并进、农林牧渔并举、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研究,从而加快出成果的步伐;二是突出农技推广;三是加速科技的引进。比如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良种就达到了2 000多个,其中有相当的部分已经在全省的较大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表现与收益都是良好;四是提高农民素质。比如政府可以实施“千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工程”,这是有据可查的,比如福建省,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60多万人,自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以来,已有6万多人取得了“绿色证书”,还有1.5万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用科学武装头脑,用技术提高产量。 3 结论 总之,种植业结构调整,不论从哪个层次来看,都是为了把结构调优、消耗调低、效益调高。它解决的是种什么、怎么种、如何才能种好的问题。只有加强信息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和市场营销,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正确处理种植业与其它各业的关系,正确确定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合理利用土地、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阎德伦.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精[M].中国民勤,2011(7). [2]朱明俊.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农业注入活力[N].新疆日报,2008(5). [3]张太忠.加入WTO后我省农业面临的挑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6):30-3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