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
范文 | 高岩 摘 要 文章研究了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从介绍大数据、数据素养入手,归纳了高校数据素养教育模式以及这几种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可通过深化图书馆内部改革,激发馆员学习进步动力以及改革授课方式来改变现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7-0161-02 1 关于大数据 “大数据”在2011年以“Big data”首次提出后,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内涵存在多种定义,其中“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这种认识较为普遍。首先,大數据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总和。图书馆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即结构化数据;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即称为非结构化数据, 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半结构化数据就是介于完全结构化数据和完全无结构的数据(如声音、图像文件等)之间的数据,HTML文档就属于半结构化数据。其次,大数据具有“4V”特点,即种类特别多(Vzriety)、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量特别巨大(Volume)、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 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打上了“大数据”烙印,图书馆概未能免,从图书馆日常工作文件到师生社交软件产生的文件,都带有鲜明的“大数据”特征。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承担者,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数据素养教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目标。 2 关于数据素养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或 “数据信息素养”(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在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有数据素养的人会做到:在纷繁复杂的数据“海洋”中找到并归纳出有价值的相对较小的数据集合,然后利用强大的数据操作、利用能力以及熟练运用统计学知识对该数据集合进行评估、甚至挖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目标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数据素养教育目标有以下3点。 3.1 数据素养意识 数据素养意识突出强调了数据意识,要求数据用户能够“准”“狠”地判断出数据的用途和对自己的工作的有效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归纳出一个有效数据集合。然后在这一有效数据集内部完成分析、利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2 数据管理分析能力 对于高校中的每一个人,在大数据时代,每时每刻都被庞大的数据包围着,如何高效地管理这些数据,从中拣选出有效数据是我们每一个人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对于一些知名数据管理软件如Excel、TDA、ACCESS,还有一些数据管理平台,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些大数据管理工具的存在。 完成数据管理后,还要根据用户的研究目的、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等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目前已经开发出很多数据分析软件,例如SPSS是一款统计软件,它集数据录入、资料编辑、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为一体;Citespace它能够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然而事实上知道这两款软件或能够熟练应用这两款软件的用户并不多。由此可见,用户对数据的管理、分析能力尚有很大上升空间,而这,正是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大有可为的地方。 3.3 利用数据的能力 我们对用户的数据素养教育的最权威的评价指标只有一个:用户是否能利用大数据很好地解决生活、科研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数据素养教育的意义所在。 4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4.1 嵌入式服务 学科馆员的“嵌入式服务”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学界的一个热词。简言之,嵌入式服务, 就是将学科馆员的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全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线上或线下的参考咨询。学科馆员嵌入到教学中,可体现在讲课前(教师备课),为教师准备深厚的课程背景资料;课堂上,学科馆员协助教师挖掘课程的难点重点,甚至可以就某一已攻克课题,组织学生模拟科研攻关;而课堂以外的嵌入式服务多是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科研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攻克科研项目,这就需要学科馆员嵌入到科研一线,与科研人员一起,遇到什么问题,就利用大数据技术,凭借自身的数据素养解决什么问题。与教学、科研“无缝衔接”的嵌入式服务,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向师生、科研人员展现了数据素养,师生、科研人员在此过程中也会掌握一些数据管理、利用软件等数据素养知识。 4.2 通识教育模式 数据素养的通识教育方式可分为两种:课堂教学和讲座培训。课堂教学即各大高校广泛开展的信息检索课,传统的信息检索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大数据时代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的信息检索课要注意与时俱进,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师知识储备的要求上都更加严苛。大一新生的入馆培训就是培养新生数据素养的良好机会。在介绍图书馆结构、馆藏、借还书及阅览流程时,注意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力争做到虽然整个讲座没有一句“数据素养”,却处处“数据素养”,引发学生思考,无形中产生数据素养意识。如可举例:某专业学生生活中遇到问题,如何跳出传统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解决了问题。这个故事讲完了,学生听得兴趣盎然——“还可以这样?!”“还有这种操作?!”,同时也深深植入了信息素养意识。这样的讲座,学生爱听,听了也对学生真有用,因为它给学生开启了“大数据”这个新世界的大门。对于没有开设信息检索课的高校,通过培训讲座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知识、技术的普及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数据素养的培养可一并进行。 4.3 其他方式 高校图书馆可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2017年“超星·云舟杯”专题创作大赛,以最实际的行动,给各高校的数据素养教育打了一剂“强心针”。 5 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高校图书馆馆员自身数据素养水平良莠不齐。高校数据素养教育一般都是由高校图书馆来承担,作为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主体,馆员的数据素养水平对数据素养教育的水平、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校图书馆馆员中抱着“混日子”态度的馆员不在少数,既然是“混日子”,就沒有必要进行知识储备的更新,更不要说与时俱进、具备数据素养了。这一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1)配备学科馆员的高校图书馆少之又少,而提供“嵌入式服务”的图书馆更是凤毛麟角。(2)担任信息检索课教学的馆员或培训讲座的馆员,知识多年不更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他的讲授内容仍与数年前一模一样。这样的“数据素养”教师,怎能培养出有数据素养的学生呢?笔者认为,此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图书馆内部管理,建立科学、严格而又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取消担任信息检索课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一学期一考核,能者继续教学,不能与时俱进的下学期不再担任教师,不适应新时代对学科馆员要求的降为普通馆员。“打铁先要自身硬”,高校图书馆馆员一定要先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谈到提高各种服务。 2)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多年一贯制。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通过信息检索课和讲座这两种方式来进行。目前无论是信息检索课方式还是讲座的方式,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灌输数据素养是什么,连如何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都是写在课件上供学生“观看”。而数据素养教育本身十分强调“灵活运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就产生一个问题:学生说:“我知道数据素养是什么了,又怎样?我不会用啊!” 笔者对这一现象的策略建议是信息检索课或讲座的具体实现方式应灵活多变。如可以在电脑机房上课,按多个课题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组,各讨论组以“模拟实战”的方式攻克课题,攻关过程按讲授内容分解在各节课中,每节课的理论讲授时间尽量压缩,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指点学生上。学生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科研人员攻关,每学到一部分理论知识,就将其用于攻关,其间遇到问题,向教师求救,这时教师起到的作用就不再是“灌输”,而是“点拨”,令学生“一通百通”就达到了数据素养教育的至高境界了。 6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要求用户虽然浸淫在“数据之海”,却能很快利用自己的数据素养找到海上的一片孤舟,到达彼岸。高校图书馆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要深化内部改革、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与能力培养,才能在数据素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图书管理员闲散论”者,认同图书馆在高校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彦.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困境与路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4(37):115-117. [2]杨凤江.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提升[J].赤峰学院学报,2017,6(33):113-117. [3]邓李君.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问题与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7(8):27-3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