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传媒大变革背景下主持人的升级和转型 |
范文 | 孙鹤 摘要: “AI合成主播”的出现让电视节目主持人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冲击。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的定位逐渐模糊化,其专业性也因为媒体大变革的影响而慢慢消解。通过深度和高度两个维度的提升,主持人可以实现在传媒变革背景下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AI主播 主持人 价值引领 转型 “AI主播”是媒体格局变化的一个强烈信号,受冲击最大的是主持人、播音員群体。对于很多不了解媒体工作的人来说,主播就是拿着稿子照着宣读的一个发声的“机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被“AI主播”替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虽然是误解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播这个行业面临的冲击和危机。《向往的生活》《极限挑战》《我们17岁》等综艺节目不再设置“主持人”这一角色,《偶像来了》《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里的主持人并没有明确的主持人“分工”,更多成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与传统的主持人的作用已经大相径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角色的定位逐渐模糊化,其专业性也因为媒体大变革的影响而慢慢消解,如何实现“升级”和“转型”,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探索。 主动担当,做价值观的引领者 思考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升级和转型,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条件借力打力。大众传媒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对观众价值观的引导,对社会思潮的走向,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似是而非的价值观令人无所适从。电视主持人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正能量,以理性的态度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走向,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今日关注》,其主持人郑达形象胖墩可爱,但是言辞犀利,经常在新闻中对事件进行点评,聊聊数句就直击问题要害,深受观众的喜爱。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今日关注》这个栏目价值观的“化身”,传递着“民生无小事”的人文情怀和百姓情怀,树立起主流媒体正直不阿的社会责任担当。 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不是源自它们的机构属性,也不是源自它们对信息源的占有,而是源于敢于为百姓发声、敢于与社会阴暗面作斗争。在这个“小视频”满天飞、娱乐至死的时代,主持人应该敢于做理性、正面、直击问题的价值观引领者,不但记录时代也推动时代的进步。 准确定位,在关键处迸发闪光点 处理好和节目之间的关系,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主持人和节目应该相益得彰,而不应该喧宾夺主。《中国达人秀》的程雷躲在台侧,湖南卫视的《谁与争锋》就是一个OS(画外音)从头“主持”到尾,观众对此反响还不错。主持人是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让节目效果最大化,所有有机组成部分就都可予以配合。如何在准确演绎自己角色定位的同时表现出与众不同,是对节目主持人更大的考验。借用电影《喜剧之王》里的剧情:一个跑龙套的演员如果珍惜每一次机会,思考每一个角色的个性化表现,他必定能获得成长并在关键时刻发光。 在关键处迸发闪光点,主持人便成为节目的点睛之笔,一样能成就自己的价值。《中国好声音》中华少变成“念广告”的,这并没有妨碍他继续取得成就。现在的综艺节目,主持人经常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三四个主持人,形成一个“主持人团队”,其中有主有次,大家在节目中各有分工、各有定位、配合默契,使节目的感染力更加凸显,这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准确定位带来的效果。如果每个人都不甘心当“配角”,抢着表现,场面就会乱成一团,“闪光点”太多就变成没有闪光点。 专业素养,树起行业“防护盾” 很多娱乐节目给人的感觉是嘻嘻哈哈、疯疯癫癫的,会蹦会跳、能说会道是主要的,素养和品位云云,更多是对新闻、访谈等专业性较强的节目主持人的要求。随着综艺娱乐节目的升级,随着受众审美层次的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品味成为对所有节目主持人的进阶要求,也成为“主播”这个行业抵御冲击的“防护盾”。 央视《新闻联播》原主持人李瑞英以对稿件的充分准备对每一细节的重视而闻名,作为新闻主播她的感悟是: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激情;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费。如今李瑞英已经从台前走到幕后,不再从事一线播音工作,但她从未停止过学习,一直在不断拓展自己视野,用自己的专业素养给年轻从业人员做出榜样。 “专业”和“品位”是电子合成的 “AI主播”最无法模仿的。节目主持人不仅是“会发出声音”的传声筒,而是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有丰富的微表情交流。靠技术可以模仿主持人的外形和声音,却无法替代主持人的专业水准。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充足,“人”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但是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这样的职业,“精神属性”强,文化艺术的含量高,很难被一般的机械性重复劳动取代。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水准的提升,业界也已自觉放弃了靠噱头上位、靠低俗出位的低劣竞争手段,大家以硬碰硬,在节目质量上分高下。这是主持人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果主持人个人能力、功底和素养不足,主持人这个“阵地”将遭受越来越强的冲击和侵袭。 把握优势,顺势转型拓宽舞台 外在形象出众,内在素养过硬,谈吐得体大方,节目主持人天然具有影视娱乐产业所必需的条件。主持人还经常需要了解台前幕后所有的制作流程,这也是主持人转型升级的另一个潜在优势。 浙江卫视的主持人朱丹就从主持人转型为演员,先后参演了《爱上女主播》《钱多多炼爱记》《爱的妇产科》《金牌律师》《待嫁老爸》等剧集,一步一个脚印,转型之路走得很踏实。曾为光线传媒旗下的主持人谢楠,自2011年首次参演电影《画壁》以来,又先后参演《伤心童话》《人在囧途之泰囧》《分手大师》《大话西游3》等影视剧作品。这些主持人在原来的舞台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和平台资源,观众对他们也熟悉,主持人转型演员的起点就比别人高了许多。加上多年舞台经验的浸淫,转型为影视剧演员对很多主持人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转型到幕后,也是主持人身份转换的另一种选择。董卿不但是《朗读者》的主持人,还是这个节目的导演和制片人,台前幕后一肩挑,工作量更大,但对节目的把控也更到位了。上文提到的华少,也已经转型为真人秀的导演和制片人。制片人和导演,要统筹谋划节目的各个环节,要调配节目组的各种资源,还有后期剪辑、灯光舞美、宣传推广等都需要劳心劳力,这种转换的挑战性更强。 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电视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普及,也为主持人转型升级提供了时代便利。严格按照标准作业,一个节目、一部影视剧的质量就有了“下限”保证,至少也能达到及格水平。這时,有个性的、有才华的、有强大专业素养和品味的主持人转型为制片人,就是节目品质升华的“秘密武器”。主持人会把自己对节目的思考和自己的个性融入节目中,大幅度提升它的“上限”。 人才培养,别让主持人出现“断层” 还有一种主持人的升级和转型,那就是彻底跳出广电这个行业。原央视《今日说法》主持人路一鸣自曝已离开央视,加入创新工场旗下创新奇智担任合伙人。类似这样的“离开”并不在少数,我们不希望看到优秀人才的流失,但目前的传媒发展格局,新兴产业的“诱惑”难以抵挡,令人痛心之余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让年轻主持人更好地成长。 在目前的影视圈,流量明星、网红层出不穷,一两年就更新迭代。然而,优质的主持人长期都处于稀缺状态,一个主持人的成长,往往需要五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未必出类拔萃,由于自身天赋、历练的舞台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得太多。 年轻主持人胜在活力、青春、接受能力强,欠缺的是积累、经验,但没有节目会等人。主持人的职业黄金年龄很短,这逼迫主持人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时时都在学习。无论是个人气质、定位或素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江山代有才人出,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从量变到质变,主持人的成长固然需要不断的磨练,更需要沉下心来,以爱岗敬业的胸怀,敬畏工作、投入工作。 除了主持人的自我修炼,广电机构也要敢于拿出措施,激发年轻主持人的潜能。比如,贡献主要收视的综艺节目由资深主持人担纲,没有那么“主力”的节目则大胆让年轻主持人挑大梁,或者先在地面频道的节目中让年轻主持人磨练,到一定程度就让他们主持卫视的节目。这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已经证明是成熟有效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要敢于放手让年轻主持人尝试。很多节目采用“新老搭配”的主持人群来主持节目,以老带新、各有分工。多年过去了,新人还是新人,还是做些边边角角的事,没有成长起来。这究竟是年轻主持人自身不够努力,还是媒体的激励措施、用人机制出了问题?值得人力资源部门认真反思。 结语 时代在变,传媒环境在变,不变的是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梦想的追求。有人说,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传媒产业里最先被淘汰的职业就是主持人,恐怕未必。每一个职业都有优胜劣汰的法则,这是竞争使然而不是时代的必然。优质主持人犹如“魔法师”,能赋予节目以灵魂,这是任何其他技术手段不能代替的。优秀的主持人更能营造出人际交流的氛围,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个人魅力,更有利于主持人对节目进行议程设置,去引导受众。今天或者已经不是节目主持人的黄金时代,但一定不是节目主持人最坏的时代。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