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金砖国家人文交流亟需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
范文 | 孙宜学 金砖国家从概念到如今形成一种富有潜力和引领作用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有赖于金砖各国理智构建科学合作模式并合力推动各方利益实现互补互助,才使金砖国家合作领域从经济到政治、人文、科技、外交、安全,行稳且远,由蛹变蝶,点土成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砖机制”。这不仅意味着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可以引领世界经济合作新方向,而且可以发展成为世界不同政体合作共赢的典范,并且能在改变世界经济结构的过程中,有效改善世界政治和文化结构,使世界命运共同体肌体康健,血脉畅通,生机盎然。 2018年7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指出:“金砖五国孕育出各自灿烂文明,彼此交相辉映,人文交流合作大有可为。”在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怀抱着相似梦想的金砖五国人民,将把“民心相通”做成一篇大文章,这篇文章的各小节分别是治国理政、电影、媒体、智库、青年、教育、体育和旅游……,并且不封顶,不收尾,永远在路上,永远在开放,使金砖五国的合作发展不仅着眼于金砖各国的未来,携手走向世界发展的前沿,而且服务于世界的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 事实已经证明,金砖国家要进一步团结合作、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就必须实现金砖国家之间和谐相通,人文交流是起点,也是最终目标。人文交流作为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支撑,其功能已得到金砖各国的普遍认同。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出台了《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落实〈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行动计划(2017—2021年)》《金砖国家加强媒体合作行动计划》《金砖国家电影人才交流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人文合作平台不断拓展,政治、经济、人文共同构成了金砖合作的“三驾马车”,促成了五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合作盛景,使金砖理念在五国国民心中不但扎根,而且根深。 人文交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时势所需 事实上,随着金砖国家人文合作的多元化和日趋成熟,“金砖模式”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随意性强,实效性弱,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普及化不够;同时,“金砖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金砖褪色论”“金砖分化论”、“蜜月终结论”成为西方媒体主调。 为了保证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效果,金砖国家必须基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在充分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生态系统基础上,科学确定人文交流的内涵,梳理融入路径,创新传播方法,做到精准传播,精诚传播,协作传播,求同存异,有的放矢,最终构建出一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动因,以各国文化和谐共存为目标,以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原则的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多元运行机制。 “金砖银砖都得先制砖,政府民间都要聚焦点。”筑牢金砖国家合作民意基础的“砖”是人文,人文之“砖”是各国多元合作的因,也是未来合作结出的“金砖”。要使这块“金砖”通用、适用于五国不同的土壤,“金砖”的颜色、尺寸、厚薄,都要形成统一的标准,当然,标准不能只有一种,而是要根据五国不同人文地理环境下的建筑特色、审美文化需要形成不同的标准,但所有这些标准都要追求质量第一原则,并且由金砖国家共同商定、监理并督察实施,在时机成熟时科学确立统一质量标准体系,并协商确立可以制度化推动执行的统一的人文交流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人文交流的质量和实效。 质量保障体系应以文化和谐共生为原则 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涉及国家多,文化多元。因此,金砖五国应联合调研不同国家文化的构成,具体分析不同国家的国情舆情现状,据以确立具有明确针对性的相互交流策略和路径,推动各国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和谐共存,使金砖五国不但能彼此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且基于互利共生原则,互信合作,深度融合,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保证金砖人文交流机制在各国顺利落地、扎根,进而可持续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保证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质量,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工作是尽快确立能为各国人文交流和谐进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后勤保障”,建立符合实际的综合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应以最具针对性、最重实效性的宏观决策为基础,以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应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复杂形态,以传播方法的多元应对各国文化结构的多元,以不断创新的新技术应对各国不断增加的新需求,以真诚的尊重态度赢得各国真诚的尊重,以良善之心應对万变之势,以自省的心胸容纳各色异见,以积极的行动应对消极的怀疑……同时基于互信互认原则,合力协调相关力量进行系统整体研究,从内容、方法、目标等方面集中规划,以保证五国的人文交流实践服务于统一话语体系、统一发展道路、统一实施目标、统一评估标准,最终形成具有金砖国家特色的人文交流话语体系,推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以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为原则,推动优化各自的生存空间,实现更合理的资源分配,进而推动实现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利共生。 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运行的关键 金砖国家的人文交流要推进不同文化和谐共生,就要始终坚持推进睦邻友好,以共赢的工作实效消除遭遇的各种风险,以化解自身发展中的矛盾,优化文化彼此融合的途径,在和平、共存、共赢的原则下,贯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的理念,把金砖合作机制建设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和平”平台。为了保证这一共生生态的健康持续,人文交流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应夯实几个关键基础。 金砖国家的人文交流要推进不同文化和谐共生,首先就要各个国家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五国之间坦诚合作、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了保证这一共生生态的健康持续,人文交流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应完善几个关键基础。 (1)协商成立统一的人文交流机制协调管理结构 目前,金砖国家都各自建有专门宣传和传播本国文化的官方机构和有官方背景的民间机构,负责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国际传播,并且基于自身需要,多采取趋利性的传播政策,以人文交流服务于本国外交需要、政治需要,使人文交流粘附着强烈的功利色彩。 金砖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可能会再造五国崭新的未来,而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应该主动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务实促进金砖合作有序有效,开花结果,进而影响世界更加和谐发展,使中国智慧成为世界共享的发展动力。 当然,金砖各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各各不同,相关合作的立法不健全,统一协调的难度很大。但只要动机一致,金砖各国可以秉持文化平等原则,以各国已有国际人文交流机构为基础,通过平等协商,成立推动各国文化之间平等交流的统一协调管理结构,为实现各国文化平等和平交流服务。这一机构可遵照自愿加入、权利平等、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协调平衡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共同决定各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各国分别承担机构统一安排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工作并行监督之责。 (2)完善人文交流风险评估体系 金砖五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虽然秉持平等合作、互利共生原则,但事实上不可能做到绝对平衡。一方面,人文交流意味着文化之间一定要产生接触,接触就可能碰撞,甚至冲突,最重要的是,一国文化必须依托于异国社会环境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没有绝对的利益平衡;另一方面,从交流双方的动机来说,一般是传播者更主动,所以一般获益较大,而传播对象一般相对被动,更趋于静态防守,获益较少。在人文交流过程中,平衡是暂时的,冲突是永恒的,这是人文交流的自然状态,若不经过这个过程,传播行为就不可能完成,交流目的就不会实现。 每种文化都具有扩张性生存本能,都希望占据越来越大的生存空间,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繁衍发展。传播者和传播对象对此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金砖五国都首先要认识到人文交流中的这种不平衡现象属正常现象,并能科学理解、客观认同这种人文交流机制的形成过程。这对构建金砖五国人文交流共生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 目前,世界各国对待外来文化一般采取防御策略,对外来文化在本国的传播一般会进行官方或民间的风险评估,以保证自身文化的安全,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这是常态,也属常理,金砖各国不但不应回避或反对,而且还要主动配合,或直接参与所在国的人文交流风险评估,双方或多方联合制定人文交流的顺序和步骤,共同协调传播的节奏。经过风险评估后的文化将会由所在国主动引入,并且得到所在国的充分尊重,传播质量也更易得到保证。 金砖五国的人文交流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完善的体系,基于具體问题,基于文化差异,基于互惠互利原则,设计评估标准,得出科学结论,确定评估等级。这种风险评价体系可以保护所在国的价值观生态系统不会受到传播者的强势攻击,也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危害所在国生态系统的价值观被引进。 (3)建立跟踪监测机制以保证人文交流效果 人文交流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总是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不进行跟踪监测,就无法掌握其中的变化及原因,也就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交流的节奏和质量。 建立人文交流跟踪监测制度不但会使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更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还会促使彼此认识到他国文化在本国的传播处于双方可控范围内,不会对本国的文化生态安全、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从而更主动配合外来文化在本国的交流与传播。 (4)科学设定人文交流风险评估指标 要保证人文交流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应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评估指标的确立应基于对所在国的文化机制、本国文化在所在国本土的生存和传播能力、亲缘关系等各种信息的全面掌握,发挥一切相关部门的积极能动作用,以评估指标和机构的“无所不在”应对人文交流泛在共生的“无所不在”,据以确定金砖各国文化、价值观之间合作交流已经处于何种平衡状态、应该处于何种平衡状态,从而保证各国人文交流之间实现有序、有据、有效,达成和谐共生。 人文交流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弥漫性、综合性与混合性,评估标准很难量化,也难以形成具有广泛认同性的统一评估标准。但人文交流的效果同时具有隐性和显性特征,基于人文交流效果的显性特征,可以基本判断人文交流效果的广度和深度,判断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共生关系的融合度和分离度,并据以确定人文交流的角度和深度。这是人文交流效果评估标准或指标的现实基础。具体指标可包括: 人文交流机构的数量。据此可判断两种或多种文化相互需求的度和量,也能据以了解各自人文环境的生态结构。 国际学生人数。所在国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学习异域文化的所在国国民人数以及类别,学成归国人数与留在所在国的人数之比等。 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内开设其他语言与文化课程的学校、院系的数量和等级。 语言考试的普及度。针对外国人的语言考试机构的数量、类别、年考试次数等。 外文出版物的翻译量和发行量。面向所在国翻译发行的出版物的数量和类别,以及国内外译者的比例。 海外本国族裔和本民族语言学校、媒体的数量。海外族群既是本国文化的传播对象,也是传播者;海外语言学校和媒体则是海外本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可以打通人文交汇的障碍,培育文化多元和谐共生的人文生态环境,为金砖五国的人文交流营造更便捷的交流途径和生存环境。 海外企业、社会机构数量。通过分析本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数量和产值及本土化程度,可以判断本国文化在所在国本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现状。 金砖各国政治生态不一,经济水平差异大,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社会与文化机制不同,应进一步规范多边合作机制,共同面对风险,分享机遇,在实践中摸索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文交流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具体问题,基于文化差异,基于互惠互利原则,设计评估标准,得出科学结论,确定评估等级。这种风险评价体系既能保护各国的人文生态系统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攻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统一的金砖国家人文交流风险规避机动体制,以此为基础,金砖国家可联合制定人文相互交流的顺序和步骤,共同协调交流节奏,这同时也能保证相互充分尊重,使人文交流充满人情。 结语 在当今世界格局越来越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优化组合的趋势下,金砖机制必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引领作用,人文合作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人文交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任务重,头绪复杂,障碍多。金砖国家作为世界人文合作交流的典范,应在相互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金砖国家特色、世界价值的文化传播话语体系、运行机制、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世界的新要求,共同推动各自灿烂的文化形成合力惠泽世界,润濡世界,主导世界先进文化发展,在推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金砖文化”“金砖智慧”,推动世界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