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主流与非主流媒体中的新闻图片比较 |
范文 | 徐洁玮 “读图时代”,就是一种强调以视觉为中心对新闻进行传播的时代。现在的你,只要置身于城市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眼睛几乎无时无刻不被各种图片所充斥。大到路边巨幅的广告图片,小到报刊亭中摆放的一份份报纸杂志上的新闻图片。 读图时代中的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渗入到方方面面,对平面纸质媒体的影响更是日益彰显。在学界,大家所热议的主流媒体似乎没有特别的定论,关于主流媒体的论说也很多。“主流媒体”一词虽然是舶来词,但是在我国,它依然与国外的解释有着共通之处,意味着拥有较大的受众人群,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有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的新闻媒体。目前较具影响力的是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指出的中国主流媒体的主要分类: 1.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新闻媒体; 2.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为代表的区域性媒体; 3.以各大中城市党报、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为代表的城市媒体; 4.以新华网、人民网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新闻网站。 对于非主流媒体,在学界也没有绝对的定论,只有对“非主流”这一词藻有比较中肯的释义: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指不盲目跟从主流,另类、个性,相对于主流超前或者滞后。 从新闻报道方面来看,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最大区别应该是其公信力的不同,主流媒体应该具有绝对权威的话语权,当民众从该媒体获得信息时,内心会有信任感;而非主流媒体则更具有话语的草根性,当民众对该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解码时,会进行可信信息的筛选。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报纸、电视台都属于主流媒体,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属于非主流媒体。在本文中的主流媒体是指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报纸、电视台,而非主流媒体是指不具备权威话语权的网络媒体。 美国传播学家曾做过研究试验,结论是:人获得的信息中大约有20%来自文字,30%来自声音,40%来自图形和图像。可见新闻图片在当今“读图时代”中的重要性,人们往往通过一张新闻图片即能领会一条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所以,不论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在数量上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运用新闻图片的题材、内容上也会有所改变。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在使用新闻图片方面的相同点 同为新闻媒体,不论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对于新闻都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度,在新闻图片的使用方面也会表现出共同性: 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关注度相同。不论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如果发生重大事件,都会有所关注,在最快的时间内发布信息,这就体现出重大新闻关注度的一致。比如国内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2010年4月的玉树地震以及2010年7月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各大媒体,不论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都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并配以图片。纸质主流媒体会在头版配发图片,并会在一些版面配发专题图片,配合文字对重大事件进行全面详细的报道;电视台中播出的图片是电视传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重点,此刻图片的决定性瞬间发挥了巨大优势,让观众可以在收看动态的新闻报道的同时,也能观看静态的新闻图片,感受细节的震撼力;网络媒体可以发挥自身存储容量的优势,上传多幅相关图片,增加信息量。 认同感相同。关乎民族荣誉感、人民利益方面的新闻,不论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在新闻图片使用上的认同感是相同的,即具有一致的情感方向。虽然报道的方式甚至权威性不同,但是民族荣誉感、人民利益是最容易唤起内心深处同根性的敏感内容,一旦有相关内容的报道,情感方向不会有太大偏差。比如在几次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保持高度的情感一致性,在使用图片时,尽量选择能维护民族利益的新闻图片。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在使用新闻图片方面的不同点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虽然拥有共同点,但是它们的差异也确实存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数量的不同。由于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主流媒体中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与非主流的网络媒体相比,对同种新闻在使用新闻图片方面最大的区别是数量的不同。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使用新闻图片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只能选择少量相关新闻事件图片中最具震撼力、最具内涵价值的图片,而网络媒体却可以一次性发布很多相关图片,也许这些新闻图片不是幅幅都精彩绝伦,不是幅幅都称得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但即使是简单的纪实性图片,没有任何构图、用光方面的考究,人们也会欣然接受这种新闻图片。特别是读者感兴趣的新闻,甚至有的新闻图片较为模糊,但人们依然会感受到新闻的真实力量。作为网络媒体,专门的图片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多受众的目光,通过数量优势传播新闻中的有效信息。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网络上先后出现了有关日本大地震的图片专题报道,印象深刻的是网易新闻中心的图片报道,按时间顺序报道近一个月的日本大地震。只要网民每天点击这些新闻图片,就能直观地看到每天发生在日本灾区的情况。比如日本首相菅直人考察灾区,东京电力公司的高层前去避难所道歉,还有日本当地的民众排队接受辐射检测等。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一幅幅新闻图片,就能让人们了解那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大量新闻图片的集中使用,是主流纸质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无法做到的。 内容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狭义的新闻角度的不同和广义的新闻内容的不同。 首先是狭义上同一新闻角度的不同。主流媒体会选择有益于社会和谐的角度对新闻进行报道,在新闻图片的使用上自然也会体现把关人的思想。这就会让主流媒体的新闻图片趋于统一性、单一性,甚至翻看不同的报纸或者收看不同的电视节目,都会发现相同的新闻图片出现在报刊或者电视屏幕上。比如某条新闻是新华社统一配稿、统一配图,那么读者所看到的新闻图片就没有任何差别,主流媒体优先服从上级命令,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性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就有所不同,由于把关人的缺失或者不正规,在网络媒体中同一新闻也可能存在多种角度的新闻图片。比如主流媒体就某一新闻事件仅仅配发了一张新闻图片,但是网络上也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关新闻图片。网络的发达已经让人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在网上搜索信息的习惯,一篇新闻事件的报道,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到成千上万的相关消息,而新闻图片又充斥其中,于是新闻图片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比如对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和王振义两位院士的报道,主流媒体可能使用新闻图片的内容比较局限,但是网络媒体会涉及两位院士更多角度的图片,甚至儿时、家人的图片也会出现。 其次是广义上新闻内容的不同。主流媒体对新闻的报道非常局限,涉及的内容也没有非主流媒体涉及的广泛。主流媒体只会对大众最关心、最需要知道、最需要了解的新闻进行报道,包括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社会生活热点、社会发展的难点、备受社会关注的敏感点及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且本国的新闻报道居多。而非主流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可能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包容性极强,世界各地的奇闻逸事都可以进行传播。新闻内容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新闻图片使用的不同,互联网的特性让非主流媒体在信息多样化传播中显现出优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包括新闻图片。人们基本上可以从主流媒体上获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重大新闻事件的相关报道,而关乎自己休闲、娱乐、服务方面的新闻信息,从非主流媒体上获得的信息会更多更全面。 图片来源的不同。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对新闻图片使用的来源也有所区别。主流媒体多由专职摄影记者进行图片的拍摄,即使不是专业的摄影记者,也是具有新闻敏感性以及对美学有天赋的文字记者、编辑进行现场的拍摄,或者就是图片编辑在可靠的图片库中进行新闻图片的选择、购买。而非主流媒体的新闻图片的来源门槛较低,非专业摄影记者也能任意上传新闻图片。比如2010年7月28日南京发生爆炸事件,这一突发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中出现的新闻图片数量不多,而非主流媒体网络上则有非常多的图片。这些图片很多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或者路过此地的路人对新闻现场进行的拍摄,甚至有些人是拿手机进行的拍摄,画面谈不上精致,但是因为真实、及时,也让关注此事的人们视为有价值的新闻图片。 记者队伍的专业性不同。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只有具备资格的记者才能进入现场,那么所获取的新闻图片是独家的,图片质量也会相对较高。而非主流媒体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更多的是进行转载或者由民间提供新闻图片,那么不论从质量还是时效上会相对落后于主流媒体。 真实程度的不同。一般而言,主流媒体对新闻图片的使用非常严格,因为真实乃新闻之本。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有两个层面:一是事实真实,二是总体真实。事实真实就是要求新闻摄影必须坚持时间、空间和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原则,拍摄记录的是存在于同一时空中的新闻对象。总体真实就是要求新闻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捕捉记录呈现在眼前的典型瞬间,新闻图片反映的应该符合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要求新闻摄影从业人员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做到事实真实与总体真实的统一。 时效性的不同。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由于自身特点的缘故,在新闻图片使用的时效性方面也有所差别。主流媒体中报纸、电视对新闻的传播都需要一个过程,采集、编辑、审核、出版、播报,需要有严格的把关人制度进行操作。而非主流媒体网络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往往大家还没有从报纸、电视上得到消息时,便可在互联网上迅速获得消息。最常见的如腾讯QQ与微博,只要大家在网上开启腾讯QQ或微博,有一些新闻信息,比如哪儿发生了地震、哪儿发生了一件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都会在第一时间弹出窗口进行简单的新闻报道。而对此新闻具体、深入的报道可能要过一定的时间在报纸、电视上才有所呈现。并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把关人的缺失,大众在网络上进行新闻图片传播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这也使得一些新闻图片会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见诸网络,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在新闻图片使用上的不同之处多于相同之处,这并不说明偏重于哪类,哪类就是绝对正确的发展趋势。这仅仅说明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缺点。两者如何能互补,对新闻图片的传播进行有效的提升,是我们共同期待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主流媒体判断标准和基本评价》,《中国记者》,2004(1)。 2.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新闻知识》,2006(3)。 3.王乔富:《“读图时代”摄影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战线》,2007(6)。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 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