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
范文 | 谢欣辰 摘? 要:随着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关键渠道。大学生在利用网络新媒体时,难免会接触到网络上的多元思想,从而造成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在实践中,为了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思政学习中提升自身是非辨别能力,就需要积极地创新思政教育手段。对此,该文着重分析了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并提出了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w media technology, network has become the key channel for contemporary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learn knowledge. When using the new network media, college students will inevitably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multiple ideas on the network, which leads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s, which also affects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rning.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inno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ans.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media;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1?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1.1 思政教育主体增加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政教师、辅导员是最关键的主体,其教学方式主要有课堂教育、相关活动、座谈会议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变得很开放,任何一个人,甚至是大学生本身,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小视频等利用网络发布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大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中接受思政教育,还可以在大众环境中得到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也从以往的教师、辅导员这一“官方”教育主体变成“官方”与“大众”并存的局面,社会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利用新媒体发布自己对于相关事件的看法、观念,而这很有可能影响大学生思想话语权的关键。 1.2 丰富思政教育载体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构建一个虚拟的社会,而每一个使用电子产品的人都会参与到这个虚拟社会中。新媒体使得虚拟社会上充斥着很多信息,并且信息的呈现方式也十分多样,有视频、声音、动画、图片等。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信息呈现的多样性使得教育载体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将相应的知识内容、真实案件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学习,带动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 1.3 充实了思政教育内容 新媒體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新媒体平台上蕴含着很多与社会相关的话题、信息,同时新媒体舆情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案例。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新事件有较高的兴趣,同时大学生也会针对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大学生本身社会经验相对比较少,辨别能力还比较差,很容易在冲动下发出错误的声音。而将新媒体上关注的热点舆情事件引入思政教育中,能指引大学生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发展,对事态做出理性的评价,同时这些内容在思政课堂的融入,也能弥补传统思政教育趣味性、时事性不强的缺陷。 2?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2.1 削弱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影响力大等特点,与新媒体相比较,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也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在实践中,有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者坚持传统的教育思想,灌输式地讲解思政内容,对新媒体的发展不太关注,也没有了解网络上热点舆情、学生在网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状态,无法及时制止大学生在网络中存在的偏差思想、行为,这就会造成思政教育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高校大学生的认同。 2.2 弱化了传统思政教育主体地位 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政教育主体的道德引导、思政教育地位。新媒体本身具有信心传播即时、传播匿名等特性,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极端想法,很有可能在新媒体这个开放的平台中表达、发泄出来,加上当前国家对于新媒体监控还不全面,经常会出现情绪性舆论蔓延的情况,这必然会引起负面效应,尤其是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够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在情绪性舆论引导下做出冲动、盲目的行为。新媒体中的各种声音、思想观念及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行为,彻底颠覆了传统思政教育“非白即黑”的评判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主体的引导力。 2.3 对思政教育者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理论水平上有所欠缺,但是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探索能力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经常会绕过教师,直接在网络中查询解决方式。而对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媒体素养相对比较低,他们本身接受新媒体的能力就没有大学生强,对新媒体作用、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等认识不到位,甚至有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存在排斥新媒体的行为,这就会造成思政教育工作者难以跟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舆情,经常会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大学生的新特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地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的媒介能力。 2.4 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信息处于失管的状态,这就会造成网络信息资源十分复杂,大学生接触到的相关思想政治内容也很杂乱,与过去层层把关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比较,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事件缺乏把关人,发表信息的个体成为了信息把控者,这就造成了很多公众会将新媒体平台看作是一个发泄自身不满的平台,在新媒体平台中发布的信息很少考虑到道德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内容必然会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影响。 3? 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 3.1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观念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较之以往发生了极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主动地创新观念,更新自己滞后的思想,建立与新时代契合的思政教育观念,以此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和大学生发展相匹配。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潮的影响,要改变自身对新媒体的态度,主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利用新媒体平台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和大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3.2 注重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结合 事实上高校思政教育并不局限在课堂上,新媒体时代下,加强课外思政教育更是尤为关键,只有实现了思政教育从传统的定时定点转变为动态化、全方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从教育性质看,传统的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显性特征,有明确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多以课堂教育、主题活动为主。而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活动从传统的教师、课堂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教育形式也变得更加形象多样。这样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强化传统显性教育与新媒体的隐性教育良好结合,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转变教育模式,强化知识输出方式,构建更加科学的教育系统。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大学生可认同思政教育工作者传递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行为规范,其教育过程不仅要具备显性教育的活泼亲和、严肃高冷等特性,还应该具有润物无声的隐性作用,通过适宜的媒体将大学生不感兴趣的思政内容呈现出来,使得思政教育更加贴切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及生活。 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思政教育中存在的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界限,能实现信息的生动、互动、时效传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成为新媒体平台的“大V”、活跃用户,引导大学生关注自己的新媒体账号,针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及时发表自身的观点、见解,引领校园舆论发展,为大学生思政发展注入正面信息。 3.3 实现传统教育与媒体监管的相互补充 新媒体时代下,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并不代表着完全放弃了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在实践中依然要保持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对新的思政教育方法进行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必须经过社会、网络双重检验,也就是说大学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自身健全的理想观念,以此更好地立足于复杂的网络世界。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把握网络舆情热点、焦点,要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并借助网络舆论发展规律,将其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中,借助网络舆论对相关政策、思政内容进行宣传解读,便于学生理解。为了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可以自觉地践行思政知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构建通畅的网络沟通渠道,建立网络意见箱、网络信箱,鼓励引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相关想法、意见表述出来。传统的思政教育难以达到的地方可以借助媒体进行监管,对校内外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对于容易影响到大学生思想状态的事件,要通过线上、线下舆情综合分析,多渠道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打造多元的媒体环境,线上为大学生传输正能量信息,线下引导大学生开展健康的实践活动,实现虚拟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良好融合。 3.4 统筹兼顾正面宣传与错误引导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意识形态的斗争也随着互联网逐步放大,要想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需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时,一方面要涉及到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也应该强化方法指引,也就是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政治观点、价值的宣传,还应该让大学生意识到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逐步加剧的社会競争,要学会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指引大学生做到情绪管理,很多大学生面对社会不公、网络舆论,会出现不克制的情况,甚至会做出不理性的情况,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能促使大学生用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事件,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新媒体发展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都与新媒体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深受新媒体的影响,这就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层次地分析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挑战,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思政教育途径,指引大学生能更加理性地学习思政知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韩琦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9(3):149-150. [2] 李宏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4):195-196. [3] 刘慧,胡成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3):94-98. [4] 安英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14):116. [5] 邹慧.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6] 庞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