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特别关注》的文风追求 |
范文 | 阎 坤 [摘要]定位决定风格。《特别关注》用“现实主义”颠覆“理想主义”显然并非突发奇想。成熟人士关心的是面对现实社会的人生态度。社会中流砥柱的精神需求不是用玄想可以寄托的,而是要了解现实状态,正视社会现实,追问破解途径,掌握自身命运。 [关键词]文摘类期刊文风特点 定位决定风格。《特别关注》用“现实主义”颠覆“理想主义”显然并非突发奇想。成熟人士关心的是面对现实社会的人生态度。社会中流砥柱的精神需求不是用玄想可以寄托的,而是要了解现实状态,正视社会现实,追问破解途径,掌握自身命运。《特别关注》通过健康的内容,感人的故事,精彩的文字,幽默的语言,使读者在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激发乐观向上的情趣,充满对未来、对人生的希望。 一、三不标杆:不媚俗、不浮躁、不拖沓 《特别关注》摘选的文章大都是清新感人的故事。她的叙述方式不是用华丽的词藻,而是更多地偏向用平实、凝练的语言。文章大多采用一种本色的语言,“朴素、自然、流畅、干净”,平平常常的文字赋予一种不平常的韵味和情调。朴而不拙,索而见美,灵动跳脱而芬芳馥郁。 1、不媚俗。 一本期刊是否有格调。是靠其中的内容决定的。读者能否从文本独特的风格和韵致的体昧中获得高层次的鉴赏愉悦,能否从文章的鉴赏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深层次的人格熏陶,都与文章的格调美的把握密切相关。格调比较高而不媚俗是《特别关注》显著的文风特征之一。 媚俗时代的一个文化特征就是:没有文化的人成了大众的偶像。陈染在访谈录中曾痛心地指出:“我们已经看到,俯拾即是的群众文化娱乐和文化企业正在一点点倾斜和堕落,伪装的文化乐园正在吞噬着真正的文化和艺术,严肃的学人和作家正在面临清贫窘困的考验。”实际上,陈染所说的“伪装的文化乐园”正是物质文化的媚俗文化。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媚俗文化迅速占领市场。严肃文化正在一步步沦为边缘文化。 《特别关注》针对目前“媚俗时代”的特性,走“不媚俗”的线路,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清新雅致的境界。如在第68期《特别关注》里有这样一篇文章《雅与俗》,其中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媚俗不好,媚外媚洋媚上媚下媚学者媚批评家媚潮流媚青媚中媚老。都同样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你正在装起来,你正在亮相,你成了架子花。” 《男人会疼人》(2008年第4期)讲述的是一对经营着水产摊的平淡夫妻的故事:“老板每天凌晨出去进货,天亮回来,搬鱼弄虾,重活累活苦活总是自己抢着干。你到他们摊前,决不会看见老板娘搬东西的场面……”虽然他们没有时髦年轻人的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但互相关心却在点滴中渗透出来。 在《卑微的印度花匠》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看似卑微的花匠,实则是一个情操很高的老农。花匠身上发生的诸事细微间闪现着他闪光的人格。这就是文章所展现的格调高雅的一面。 2、不浮躁。 《特别关注》的文风很鲜明的特征是:叙述详细而从容不迫;阐述事物、人物有深度。就此特征总结为其第二“不”标杆:不浮躁。《特别关注》运用精心选择的琐事、细节来达到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吵架成本》用几件琐事来表达了吵架真是不值得的观点。看故事行文从容不迫,在文章开头就描述了我三次使用暴力的事件,一件件讲给读者听,就像一个倾诉者在倾诉,又像是一个朋友在聊天。文中的“我”简直到了恼羞成怒的程度,根本不考虑吵架的后果和成本。在文章快要结束的时候,读者也难以想象“我”是否将有些许改变,然而,用了这样的一句文字:“门开了,老公站在门口喊:‘老婆,快来接着,我买了鸡,给你喂汤消消气。”一切意味尽在其中,一句呼喊声把“我”之前的怨气一扫而光,惭愧之情就在只言片语中。该篇文章大部分是在叙述故事,运用的文字很详实,娓娓道来。一点不浮躁。 类似的文章有:《冒傻氣才有希望》、《谁是我们时代最勇敢的人》、《像蚂蚁一样活着》、《让下属跟你吃肉》等。 3、不拖沓。 《特别关注》是文摘性期刊,版面是十分珍贵的。整页的长篇大论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要十分注意文章语言的凝练,简洁。论述事物不能拖沓无序,这一点《特别关注》注意得非常好。该杂志文章大都语言简明生动而不失幽默,多用直白朴素的陈述句,行文自然流畅,表达准确精当,每每于琐碎平实中蕴含奇崛深邃。 如2008年第9期的《你在我心安》中,描写了两位老人生活中的场景,简介明了,完全的口语化叙述,十分自然流畅,使读者读起来毫不费劲。他们之间的对话非常简短,“老头子”,“唉”,如此的对话每十几分钟进行一次。这些表面平淡乏昧的话语,却能在生活背后发现有某些真实的有意义的东西存在。粗茶淡饭,年华老去,只要你在。幸福就在。 简明凝练的文风往往使人联想起市井生活的平凡琐碎,有如简约派小说努力削减故事讲述中所有不必要的文字。从而使之成为一种精美的叙述艺术。或者说成为一种文学上的点描画。这正贴切了《特别关注》的风格定位。萌发了平凡男人心底最深的渴望。简言之,即是要以少胜多,言浅而意深。这在《特别关注》所选作品中,比比皆是。 二、三性合一:知识性、趣昧性、可读性 文章的知识性彰显其内容的教育功能;文章的趣味性展露其内容的娱乐功能;内容的可读性是整个刊物内容的肯定和前二者特性的综合。《特别关注》之所以在不到9年的时间内占领了280万读者的市场,是与其内容的特性分不开的。 1、知识性。 在我国教育类辞书中流行的知识定义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这个定义是根据哲学认识论中的反映论给出的,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现在,房子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说不清的房价》(2008年第4期)从人口、城市化、供给三个角度讨论中国房价,“因为有关房价的真理是相对的,所以就没有房价绝对上涨的真理。有关房价的绝对真理也有一个,就是政府抑制房价是绝对有必要的。” 《特别关注》又像本知识博览,类似主旨的文章还不少,例如:《中韩男人差别在哪》(2006年第4期)、《专家细数牛奶罪状》(2006年第7期)、《美国穷人上哈佛》(2006年第9期)、《老板是怎样炼成》(2007年第11期)、《洋人离婚也不易》(2007年第12月)、《俄罗斯外交困境带给中国机遇》(2008年第4期)、《钓鱼岛撞船令美日难堪》(2008年第9期)、《美国对台军售的三方较量》(2008年第12期)等等。 2、趣味性。 在此,我将趣味性分为“理趣”和“谐趣”二种。理趣并不是只要写了哲理就有理趣,只有当哲理如盐之溶于水一样地渗入到人物、山水、事物描写之中时,才有理趣可谈。例如:《孙悟空当一把手》,其开头:“论能耐,孙语空的本领最大,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还有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谁能不服?论人品,他作风正派,嫉恶如仇。论性格,他不怕困难,顽强坚韧。火云洞--隆婴大王红孩儿喷了他一身烟火,又被冷水一激,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窍。为了救八戒和唐僧,他咬着牙,忍着疼,再进火云洞,又到南海请观音,终于收伏妖精。” 首先,我们体会到了孙悟空之本领强,进而触发了他的类似联想,让孙悟空来当取经的一把手:“孙大圣当了‘师傅。第一项措施可能就是精简取经队伍”;“还会大大提高取经速度”;“到底是让孙语空当一把手,还是唐僧继续留任,以保持稳定?看来,还得讨论和斟酌。”实际上作者想要讲述的是人,在文中始终不把所含之理趣点破,但又能让读者对这理趣有所领会。而读者看了这样一篇文章后,绝对不会仅仅看了孙悟空当“一把手”本身。而会受到更广泛的启迪,联想到许多事例。 什么是谐趣?朱光潜在《诗论》里做过如下的界定: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来欣赏。我们可以据此做点引申:以开玩笑的态度。把事物发展的某种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喜剧性特点揭示出来,就构成了事物的谐趣。《最幸福的人》正是运用了谐趣手法:丰衣足食的财主公子和媳妇由于生活得无趣而叹息“我的命好苦”。“乞丐偷吃了喂马的豆饼,肚子不饿了;用马粪把自己的身体裹起来,身上也不冷了。乞丐觉得自己此时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人的幸福,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感觉所赋予的。 这类的文章有:《如何吃垮必胜客》(2007年第12期)、《和老婆吵架》(2008年第1期)、《出国十种方式》(2008年第4期)、《猪八戒背媳妇之后》(2008年第8期)、《不信瘦不下来》(2008年第11期)等。 3、可读性。 文摘刊物,说穿了就是信息荟萃,是资源重组,是“老酒”装“新瓶”。摆在面前的都是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陈年老货”,怎样让它们“看”上去新鲜,“读”起来有味,这是文摘编辑最要紧的功夫。读书如餐饮,如不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再好的菜也让人咽不下去。出版物的语言文字,必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琅琅上口,生动活泼。为什么文艺作品喜读的人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读性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了,受到读者欢迎。许多流行读物,都是作者善于捕捉读者需求的结果。餐饮业现在的“味道工程”,值得借鉴和启发。读者是不能欺骗的。你能骗得一次,绝骗不了第二次。我们必须让既富有营养,有着鲜活思想,又味道鲜美,有着生动活泼形式的作品给读者咀嚼、品味、吸收。可读性也可以说是以上“知识性”、“趣味性”的一個综合概述,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两个特性。才有了“可读性”。这也是《特别关注》富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了“可读性”,读者才会愿意投入时间来阅读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