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体、环境:用户测量的新变量 |
范文 | 彭兰在《现代传播》撰文认为,未来媒介环境下,用户这个主体不再只简单对应着人的状态与活动。与人相关的各种智能物体,以及与人相关的环境,都成为描述与理解用户的重要变量。 1.物体:提高人的“可量化度”与“可跟踪性”。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不仅要解决物的信息获取以及物与物的信息互动的问题,还要重新定义人与物的关系。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物体存在于人的身体上(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的传感器等)以及人的生活环境中(如智能家居物品),各种与人相关的物体的数据,便成为人的行为、需求及状态等的一种外化或映射。物可以提高人的“可量化度”与“可跟踪性”。人的空间位置、身体状态、运动状态甚至心理反应,在未来都可以通过传感器或其他智能设备来探测或描述,这为基于个人的即时场景的信息生产与推送提供了依据。因此,未来的用户研究,将需要更多地借助物来理解人。 2.环境:用户场景的构成要素。 与人相关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无论是空间环境,还是社交氛围等社会环境,在未来都是可以量化的。空间环境状态的量化,同樣依赖于相关的物体。地理位置、活动场景甚至气候与空气状态,都可以由特定空间内的智能物体进行监测。社会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对影响个体的社交关系、社会圈子、意见气候等的分析,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这些层面的量化分析,也在变得可行。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环境主要是符号化的。无论是文字符号,还是图像符号或影像符号。符号化环境和临场化环境都有它们的价值。在什么场景下应该给人们提供什么样的虚拟体验,也是未来新媒体产品设计的核心之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