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传统广播移动平台的“声音场景”构建 |
范文 | 宫承波 田园 2014年,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知名记者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和资深技术专栏作家谢尔·伊斯雷尔(Sher Israel)出版了《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移动、传感、数据和未来隐私》(Age of Context: Mobile, Sensors, Data and the Future of Privacy)一书。在书中,作者创造性地预言:未来25年,互联网将迈入场景时代。同时提出,场景时代的五种技术趋势“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传感器”“社交媒体”“定位系统”必将重塑整个人类的生活和商业模式。①这一判断无疑显示出作者对于移动互联网内在精髓和发展动向的敏锐感知。而事实上,无论是英文词“context”还是中译词“场景”,都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内容。早在1985年,美国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就在其《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提出了媒介情境理论,对当时电子媒介及其所创造的崭新信息流动模式、全新信息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在媒介融合趋势加速的今天,这样的场景融合不但仍然存在,而且更为突出,这便向传统媒体提出了构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场景的新要求。传统广播媒体具备天然的移动性优势,而各类移动音频客户端的开发也使其在媒介融合大潮中掌握了一定主动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有效地构建引人入胜的移动“声音场景”便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一、社交场景中的声音场景构建 所谓场景,是指人与周围景物的关系的总和,其最为核心的要素是场所与景物等硬要素,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空间与氛围等软要素。②在声音生态学(Acoustic Ecology)中,有一个与“声音场景”类似的概念,即“声音景观”(soundscape),强调的是个体和社会对声音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构建声音场景时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将场景中的空间位置指向与空间中人的行为与互动模式要素有机结合。 当前,入驻微信开通公众号是许多传统广播媒体的选择。借助微信公众号,传统广播信息推送的时效性、有效触达率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微信平台上与听众见面的信息可以更加轻松、活泼,通过微信的关键词自动回复等功能,还能与听众开展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互动活动,甚至探索出一些充分调动听众主动性的节目。就目前来看,尽管总体而言微信为传统广播提供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超链接等多种手段在内的富媒体信息传播形式,以进行节目预告、精品推荐、栏目导读、传统节目的捆绑式宣传等,但“语音+文字”仍是其主要的内容呈现方式。具体方法是:开头部分嵌入语音模块,下面紧接着语音内容的文字版。 在这种呈现方式中,用户点击嵌入的音频模块,便会听到相应的音频节目,同时也可以在页面下方浏览到与音频内容相同的文字版。这种编排方式的优点是形成了一个在社交平台上随播随听随看的“收听——分享”闭环,如果节目足够精彩或足够吸引人,那么用户自己就会在社交平台上完成节目的二次甚至多次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广播在即时通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推送内容,所完成的并非简单的信息传播这一个环节,更是在社交场景中进行声音场景的嵌入。那么从当前的实践看,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微信的语音功能与广播的声音传播具有如此高的契合度,只用“语音+文字”的方式呈现节目显得过于简单,应有一些更具创意的形式被挖掘出来;再如,目前微信尚不能支持同时选听多条音频,也就是说,不能像通常的播放列表那样收听一个时暂停另一个。如果用户已经选择了一条广播音频内容开始播放,而后刷朋友圈时忍不住点击播放了另外的音频(可能是其他音频节目,也可能是歌曲),那么上一个音频条便会自动消失而被新点击的音频替换。如果听完歌曲后想要继续听上一条音频,不仅要回到公众号的推送版面,而且整段音频内容也要重新播放,且没有进度条可以选择,这无疑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属于社交功能使用和音频收听体验之间的矛盾。 二、开放聚合环境下的声音场景构建 互联网的开放和聚合功能为人们的信息接收带来巨大利好,直观地说,过去几百甚至上千页的图书,如今通过超链接等功能,一个小小的网页便可以集纳。通过最小巧便捷的工具获得最丰富有效的信息成为当今时代大多数人的需求。 在音频市场上,以喜马拉雅、蜻蜓FM、考拉FM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移动音频APP无一不是在尽力包容所有的声音,让用户获得“拥有我就拥有全世界的声音”的体验。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发移动音频客户端、将传统内容同时呈现于用户的手机APP,也成为当前许多资金雄厚、实力较强的广播电台在面对媒介融合挑战时选择的必然路径。由此,在开放、聚合的前提下构建声音场景问题,具体体现为:传统广播移动端上的内容,究竟应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才能实现最好的用户触达效果、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培养用户的使用忠诚度。 目前,“地域式”“主题式”是国内移动音频客户端的主要内容呈现方式。各电台在保留自己传统广播不同频率节目的同时,也想方设法增设一些其他类型的音频内容吸引用户,单是音频内容的编排方式就已五花八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广播”将所有音频节目分布在“推荐”“电台”“精选”“播客”四个选择区,每个选择区之下再提供细分的小板块,例如精选节目中,又提供了包括脱口秀、音乐、财经、汽车、娱乐、影视、文化等在内的19个标签化的小选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听听FM”将音频资源分别归属到“广播”“类型”“播客”“主播”四大内容区,每个分区分别以地域标签、主题表情、风格标签的形式进一步分类。 可以说,中央台和北京台的内容呈现方式代表了目前国内大多数移动音频客户端的现状,包括蜻蜓FM、考拉FM等自媒体音频客户端,也都是以这种方式为主。但值得思考的是,开放、聚合的直接结果便是多元选择,而在信息海量的今天,太多选择就意味着没有选择,尤其是许多标签内容大同小异,难以区分,难免会给用户带来“信息过载”的问题,反而让用户无所适从,由此,开放聚合环境下的声音场景构建,还应考虑简洁、高效的问题。 相对而言,国外的移动音频平台在内容呈现上就简单地多。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简称NPR)的客户端NPR One聚焦于听,整个页面只有“LISTEN”和“EXPLORE”两大功能模块,前者播放传统广播节目,后者则推送一些特色化音频内容。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的BBC iPlayer Radio更是以传统电台为核心,主界面下设一个频率转盘,听众根据需求选听各台节目,点击左上角“Menu”,会出现如节目表、精品推荐、最喜爱节目、下载节目、钟表等功能按钮,功能按钮下方依然会显示各台的滑动选项,只是同时多了按喜剧、纪录片、广播剧、娱乐、学习、音乐、新闻等主题分类的滑动选项。 三、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声音场景构建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大优势是将人们的生活工作场景与信息获取场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技术、终端上来说,“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可能。相比较而言,当前所欠缺和尚需跟进的,依然是“随时随地”的内容。 国内广播界交口称赞的上海东方广播公司“阿基米德”客户端在内容分类上颇费心思,除了传统的热门音频推荐、本地电台列表、主题分类列表等,就专门设置了“场景式”的分类编排,根据人们收听音频的不同场景列出了“带孩子”“跑步”“想静静”等不同的场景标签,更加方便用户选择。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广播在当前的屏幕竞争中,与其拿自己相对较弱的“纯听”短板去占据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不如仔细研究用户的收听状态和收听意愿,以此为依据拿自己的伴随和“分心收听”的优势去占据用户视觉消费受阻的“场景”,并在这些特定“场景”下为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 在场景设计方面,号称“中国最专业的环境音乐电台”的LavaRadio可以为广大传统广播电台提供很好的借鉴。它汇聚全球6个国家的音乐制作团队及资深品牌音乐识别和表现专家,将声音看作环境的一部分,{3}为用户提供基于情绪、情境、环境等主题的音乐服务。 相较于市面上其他电台,LavaRadio有4点特别之处。其一,将传统广播电台的时间概念模糊化,不是从“时段”而是从“时刻”出发去定义环境,打开LavaRadio,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现在频道”,提供周一至周日与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凌晨8个时刻的排列组合,根据用户打开电台的时间预设可能情境,智能化完成首页推荐;其二,根据场景设置不同类型的电台,但这种归类不是从通俗意义上的同一水平面去划分,而是有侧重地拆分环境元素,将情绪、天气、活动等也纳入其中,再无限细分这些子元素,同时又不过于琐碎;其三,充分考虑到用户将广播作为背景媒介分心收听的场景,许多作为环境音乐采用的都是纯音乐或非中文音乐;最后,不仅面向个人用户,而是同时设计了餐饮电台、商场电台、酒店电台等类似商家可以采用的频道,无形中扩大了用户覆盖范围。 传统广播媒体在移动平台上构建“声音场景”,不仅需要对与人们连接紧密的社交场景、开放聚合的互联网环境进行仔细分析,还需要对人们移动化的生活场景进行深入探研,从而为人们提供场景化服务。所谓场景化服务,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去分析用户,收集和洞察用户需求,在特定场景中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立体式的“适时体验”……抢占少数“非屏幕场景”,如移动场景(其中包括驾驶和步行时刻)、运动场景(这一场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且具有明显的商业远景)、视觉休息场景(引起视觉疲劳是屏幕场景的最大问题)等,有可能成为未来广播媒体的机会所在。{4} 注释: ① [美]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 ②郜书锴.场景理论:开启移动传播的新思维[J].新闻界,2015年第17期 {3}20世纪70年代,熔岩灯(Lava Lamp)风靡全球。熔岩灯又称水母灯,它利用热能原理,灯亮时彩色石蜡在玻璃瓶中浮动变化形状,如同熔岩流动,造就出迷人的光影变幻效果。当时,熔岩灯成为许多时尚潮人起居室之必备,播放音乐时配合其神奇的光线和流动,使音乐和环境融为一体。LavaRadio之名即源自于此,它致力于让用户融入环境而非单纯融入音乐。 {4}张婷.广播新机遇“场景时代”.赛立信媒介研究微信公众号,2015-3-31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媒体生存空间拓展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GD15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