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度、角度、力度、尺度: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类广播节目的四个维度 |
范文 | 李洪文 新媒体时代造就了表达的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问题”是这个时代的声音,主流媒体更应该成为其中的权威,特别在舆论监督上,不应该成为失声者。百姓呼声需要民意渠道畅通,作为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服务中心工作的高度与贴近百姓的视角有效结合,又要把握监督性报道的角度、力度、尺度与承担起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引导公众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矛盾的化解。 一、把握时代,顺势而为,节目选题要有的高度 当前,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要把握时代要求顺势而为,“顶天立地”做文章,即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接地气,并把民情民意汇总上达,把党的意志和百姓的愿望呼声统一起来。站在党和政府工作全局的高度选题,把握合适的介入时机,推动工作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 为迎接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和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推向高潮。锦州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及时策划了大型主题新闻行动——《喜迎盛会,扮靓锦城,城市整治在行动》和《全力打造城乡清洁工程》,对全市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情况和不文明现象进行扫描曝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利用电台直播间作为指挥平台,现场指挥解决处理问题。随着一个个卫生死角被曝光,一件件事情被问责,舆论监督有力地推动城市整治和清洁工程深入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找到了百姓关注和政府关切的契合点。可谓是紧扣中心工作脉搏,顺势而为,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二、切口要小,主题要大,着力选准批评的角度 选角度,就是选好切入口,是指舆论监督确立主题时所选择的侧面、重点。“横看成岭侧成峰”,事实往往是立体的,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同样对于舆论监督,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和切入点,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监督批评一定要讲究当事双方的平衡,客观公正,要给被批评者解释的权利和说话的机会,不能只采访一方,不采访另一方。尤其忌讳微博、微信的投诉和批评,不经调查核实,直接当成新闻播出。因此,找准舆论监督批评的角度,让广播节目更生动,更感人,另人信服。 广播是平民化的媒体,选择平民化的角度解读政治、政策问题,才更容易接受。报道宜从小切口入手来反映大主题。锦州电台阳光热线节目组多年来采写、播发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监督批评性报道。在日常的采访、报道过程中,记者在通过明察暗访,掌握大量事实材料基础上,从诉求人的生动讲述入手,以一个事件、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为切入点,由此挖掘出引起听众关注的大民生、大主题。锦州电台阳光热线节目曾于2012年播发一篇名为《爱心学校没爱心》的稿件,报道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入手,经过记者深入细致调查,掌握了义县爱心学校挪用60余名盲聋哑学生低保费的真凭实据,掀开义县爱心学校违规使用低保费和义县民政局违规发放的事实。经锦州市监察局、民政局调查核实后,对义县民政局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该校违规申请的7万余元低保费全部上缴国库,并责令义县民政局对全县低保费发放情况进行彻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重新申请发放低保费。此篇稿件获辽宁广播电视大奖广播新闻一等奖。 三、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大广播评论的力度 舆论监督的力度是衡量一个媒体舆论监督水平的重要尺度。它主要通过事实报道和评论的“量”和“质”两个方面来体现的。“量”则指节目的信息量要大,让听众尽量多地了解当天的监督报道信息;“质”就是依托监督报道,对报道新闻有质的阐释和评论。因此,加大舆论监督性报道评论力度必须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特性。 1.广播评论是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利器 广播的优势之一在于时效性,因此广播评论具有先天的时效优势。一是广播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或发展过程中,通过记者、主持人或专家连线等形式发表即时评论。二是节目直播中,听众与主持人直接交流评述;自媒体用户利用广播微信微博平台现场参与问题评论,操作便捷,节约成本,效果丰富。广播评论凭借着广播自身的优势,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利器。 2.主持人和节目语言要彰显个性 “新闻跟着事实走,评论跟着新闻走”。节目直播中,主持人根据新闻事实的“口头点评”,要求短小精悍,一语到位,不拖泥带水,风格独特,个性张扬。犀利、讽刺、幽默都可以,但不能有悖国家的大政方针。观点独立、评述独到,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应成为节目的标志。听众对主持人风格和节目语言的认可,是提高节目整体识别度的关键,也是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生存的大前提。 四、注重民生,理性监督,把握舆论监督的尺度 舆论监督不是唯监督而监督,监督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并促进问题的解决。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舆论监督中把握尺度。特别是围绕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环境卫生等问题,在报道中,不能一味指责、质疑,而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理性监督、建设性监督。 同时,注重从百姓和政府的视角分析问题,找准政府工作与百姓利益的结合点,真正做到“监督不添乱,解决不包办,到位不错位”,避免语言过激、观点错位、语境错位。还要注意批评报道在节目中的比例,注意地区、领域和题材之间的平衡,不能过于集中。做到报道热点问题,不添“热度”,报道难点问题,不添“难度”,新闻媒体不是职能部门,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一切,也不能不讲大局一味迎合。节目的出发点应该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而不应仅仅“为了曝光而曝光”,也不应是“替政府说话还是人民说话”这种割裂式的“一边倒”。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强调让事实说话、让“过程”说话。节目主持人、记者不是“法官判官”,不能违背客观记录者的角色定位。所以,舆论监督必须把握尺度。 总之,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应从大局出发,透过社会现象的主流和本质,把握服务中心工作选题“高度”,介入合适的时机监督报道,兼顾“角度”、“力度”、“尺度”的和谐平衡。唯有如此,才能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结合起来,把政府的声音和群众的呼声统一起来,不偏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轨道。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