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尬系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社交性分析
范文

    【内容提要】近两年来,以“尬舞”“尬聊”为主要代表的“尬系文化”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成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流行文化。尬系文化的产生与流行与其传播媒介的选择有着莫大关系,短视频应用平台的崛起成就了尬系文化的快速传播,同时由“尬X”组成的网络流行亚文化又影响了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走向。本文主要对尬系文化的产生机制、传播效应进行研究,以“社交性”为切入点分析尬系文化是如何通过传播媒介影响受众的社会交往行为。

    【关键词】尬系文化? 传播媒介? 社交性? 虚拟社交弹幕

    随着“尬舞”“尬聊”等词汇在人们社会交往生活中的流行,以“我开心就好、尴尬却继续快乐”为特点的尬系文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有着深层次内涵的网络流行亚文化。尬系文化的兴起与传播媒介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直播平台、短视频应用所主宰的娱乐媒介江湖成为尬系文化的诞生地和传播阵地,其自身的传播特点相应的折射到尬系文化传播过程中,并由此促成了尬系文化成为“全网爆款”。

    一、尬系文化与社交性的界定

    “尬”作为2017年度的网络流行词,不少研究者纷纷从产生机制、语义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前期研究,通过梳理后不难发现“尬”单独使用时拥有多重含义,此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尬系文化中“尬”的语义做出分析界定。有研究者将“尬X”词汇的日常语义分为三种:表示传统意义的“比一比”;表示扩大意义的“尴尬地做某事”;传统意义与扩大意义兼具。此种划分虽然全面但显得过于笼统,看似无所不包实则界定模糊,而且上述分类忽略了尬系文化尤为重要的一点“令他人感到尴尬”。尬舞、尬聊并不止尴尬的跳舞、聊天含义,其之所以在全网流行是因为跳舞者、聊天者一本正经地斗舞、聊天,感到尴尬的是隔着屏幕围观的人们。“令他人感到尴尬”与“我开心就好”的本质是相似的,是脱离了对他人感受顾忌之后的放飞自我,这才是尬系文化的迷人之处,同时这一重要特点与后文将要论述的“社交性”也有着重要关联。鉴于此,本文将尬系文化界定为“令他人感到尴尬而不自知并给围观者带来欢乐”的亚文化。

    “社交性”是新媒体时代经常被提及的词语,尤其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沟通媒介,即时社交成为当代社会强社交性的表征。社交媒体促进了用户之间的社会交往无须否认,但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社交媒体所营造的“即时社交”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社交”,隔着屏幕两端、无需顾及对方真实情感反应的虚拟社交。有研究者根据虚拟社交性提出了虚拟社区的概念,认为人们根据共同的兴趣、文化价值观而建立起的网络共同体可称为虚拟社区,正如麦克卢汉所言,人类社会借助于电子媒介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时代。虚拟社交模式重塑了媒介用户对于人际交往的认知,在虚拟社区用户在网络ID的掩盖下畅所欲言,在一个开放的陌生人空间用户放弃了自我形象管理并将自我呈现推向真实化方向发展。虚拟社交这种追求“真实情感呈现”的特点,正是尬系文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用户共鸣的基础。本文中所谈及的社交性主要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生的虚拟社交行为。

    二、尬系文化的传播分期

    (一)爆发期:短视频应用平台

    尬系文化最早是由“尬舞”将其带入人们视野的,而这“令观者尴尬、舞者自得其乐”的舞蹈先是在短视频APP快手上获得大量关注,后经新闻媒体介入后真正在全网成为热点话题。尬舞作为尬系文化的先行军在快手平台率先爆红并不是偶然的,相反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而且与快手APP(下文中简称“快手”)的受众定位息息相关。快手的前身是名为“GIF快手”的GIF图片分享应用,2014年正式更名为“快手”,并在2015年迎来发展黄金期。快手进入市场的时候,短视频应用之间的竞争就已经步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同属于“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和抖音短视频分别是“今日头条”推出的PGC和UGC模式的代表,此外同为主打UGC的美拍在女性用户市场应用量上一直遥遥领先。快手作为一款主打UGC的短视频应用在一线、二线城市的渗透率不及抖音,在女性用户市场更是难以和美拍抗衡,可以说在购买力强的一线、二线城市快手的市场占有率处于劣势。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式,快手把目光转向了“小镇青年”,这些数量庞大、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的乡村青年是快手主要攻占的群体。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研究报告,目前快手月活跃用户突破2亿,日活跃用户突破1亿。在快手用户中,63.2%的用户来自中等城市及乡镇农村。可以说正是由于用户定位精准,快手才得以在短视频市场站稳脚跟,也正是“小镇青年”才得以实现“杀马特的逆袭”。有研究者将尬舞与“被歧视的杀马特”相提并论,认为尬舞者怡然自得且并不在乎“城市人”(围观者)的眼光。快手为中国将近6亿的农民用户提供了新媒体平台,通过快手他们以“农家乐审美”解构了城市自认为的“端庄审美”,并以强大的传播速度分解着新媒体平台所塑造的媒介話语权。以上是略带“土味儿”的尬舞在短视频平台爆发的社会原因。

    快手作为短视频应用,其本身自带一定的社交性。快手将用户的登录接口与微信、微博、QQ、手机号码等无缝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将用户原有的社交圈同步到快手,同时快手用户发布的各种短视频也可以分享至各个社交媒体平台。这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社交性关联,具体到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直播与粉丝进行实时互动,也可以通过弹幕留言实现延时互动。在爆发期阶段,尬系文化传播中其社交性显示出来的是一种较弱的、渐增的趋势,快手虽然设置了社交平台的分享入口,但是常年混迹于微博、知乎的用户在最初对于这些“尴尬的舞姿”所持的是一种猎奇或哂笑的态度,更遑论主动地点赞、转发等。这一情况一直到“尬聊”引起社交平台用户共鸣才得以好转,同时伴随着社交媒体用户大军的加入,尬系文化的传播进入到鼎盛发展期,其社交性也达到整个传播过程中的顶峰。

    (二)发展期:社交媒体平台

    如果说尬舞还只是小镇青年在新媒体平台的自嗨,那么到了尬聊出现的时候则已经是新一代网络用户在社交平台的自嘲和狂欢。尬聊,适用于一切“天已聊死但限于情境又不能结束聊天”的情况。聊天已入绝境但又不能结束,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并未意识到当前的对话是尴尬的并且进一步展露出继续聊天的欲望。其实这种尬聊现象在人们现实生活的社会交往中比较常见,但是鉴于聊天双方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因此双方会有所顾忌地掩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勉强维持对话。等到尬舞带动了一系列“尬X”词汇出现时,尬聊因其广泛的群众认同基础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用户的普遍热议。微博用户贴出自己遭遇尬聊的截图,轻而易举就能引得粉丝们纷纷唱和或转发,更有甚者直接进入微博热搜排行榜。作为社交媒体新浪微博的用户影响力究竟怎样呢?根据2017年发布的数据,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数3.76亿,日活跃用户达到1.65亿,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其稳定的影响力较快手要更大些。此外,微博的用户年龄分布、区域分布也比快手用户分布更加靠近网络流行文化的中心。在新浪微博的月活跃用户中,超过四成的用户来自全国一线、二线城市,超过八成的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且性别分布大致均衡(男性用户规模稍高于女性)。新浪微博的用户构成大致可以看作是当代互联网主要网民构成分布的缩影,这就为尬系文化成为青少年追捧的网络文化奠定了基础。

    尬聊把尬系文化从短视频平台引入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到“尬X”讨论中的用户也发生了改变,小镇青年的队伍逐渐被深谙微博、微信“套路”的社交媒体用户所掩盖,尬系文化开始逐渐向流行亚文化的趋势发展。在发展期这一阶段,尬系文化传播过程中其社交性呈现出较强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新浪微博、微信自身作为社交性媒体,其对尬系文化社交性的提升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粉丝量、订阅量超千万的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的跟进,可以说把尬系文化的社交性推向了顶峰,网友自发的留言、转发、评论、点赞等等行为大有一种“互联网造流行”的意味。但是正如其他流行亚文化一样,鼎盛期的狂欢并不是一种常态,当社会青年的自我表达以一种自嘲、戏谑的方式找到出口以后,尬系文化在虚拟社区的社交影响力逐渐平缓,并从即时性强的社交媒体平台逐步向娱乐化更强的网络视频平台转移。

    (三)平缓期:视频网站平台

    随着短视频应用成为移动应用领域的新贵,一大部分网络视频平台开始从UGC模式向PGC模式转变,逐渐以制作精良、口碑较高的网剧、网综、网络大电影来稳定用户。用户在观看视频网站的影视作品时,其社交行为已经从最初的转发、留言进化为弹幕互动,这也是尬系文化在视频网站平台得以平缓发展的表现。弹幕必须依附于影视作品而存在,而视频网站则借助弹幕进一步强化了用户之间的社会交往。以弹幕网站的引领者哔哩哔哩网站(下文简称B站)为例,截止到2018年10月,B站的月活跃用户为8500万,日均播放量高达3.2亿次,月平均互动量为6.4亿。这群庞大的活跃用户,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将自己的实时观感以弹幕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他观看视频的用户可以针对弹幕内容进行回应。弹幕给观看者营造出一种“实时互动”的假象,就仿若是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在隔空互动。而且弹幕内容的趣味性又使得其互动性虽没有社交媒体那么强但却很稳定,比如“弹幕护体”“隔着屏幕都感到尴尬”“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等等。

    弹幕在视频网站的推广改变了用户之前转发、留言的社交行为,受众习惯性的在观看视频时打开弹幕,遇到有趣的、精彩的弹幕便点个赞或者是随手发一条作为呼应,弹幕成为了视频网站的社交方式。在这一阶段,尬系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社交性呈现出较平的、渐弱的发展趋势。在经过了“全民造流行”的浩大声势之后,互联网用户已经接受并认可了尬系文化的内核,并在自己的社交活动中不自觉的运用。但即便如此,尬系文化的社交性仍是进入到渐弱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观众在看到其他用户在视频上留下的弹幕时,可能距离弹幕发出间隔了一段时间,但是观众在同一视频的同一时段看到弹幕飘过会有对方也在观看的错觉,这也是上文中将之称之为“实时互动假象”的原因。因为弹幕的此种属性,就导致了尬系文化在视频网站平台上传播时在互动时间具有不连贯性,因此尬系文化整体的社交性朝向平缓的、渐弱的趋势发展。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尬系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其社交性发展趋势大致与倒U性曲线走向相吻合。在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上,用户关于尬舞的社交互动行为逐渐增强,当尬聊席卷社交媒体平台时其社交性攀至顶峰,而后随着尬系文化内涵在网络视频平台被普遍接受其社交性逐渐减弱。社交互动行为不断变化,尬系文化也从最初的“令他人尴尬”演变成“释放真我”的自黑、自我娱乐。从内涵转变来看,尬系文化带来的社交性互动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尬系文化可以看作是活跃在互联网的青年群体理性的表达自我的出口。当前以“90后”为主要构成的互联网用户,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接受了真正高质量的文化教育,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一代人注定是追求精神满足和个性解放的一代人。他们更愿意听从内心、勇敢地接受并理解当前的娱乐化而不是盲目地尾随精英文化;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创造流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娱乐至死”;他们更愿意展示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去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毫无疑问,尬系文化是青年群体重构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同时也是青年群体争夺媒体话语权的手段。只有先掌握“注意力资源”,使之进入主流文化的视野,才能逐步被整个社会所接纳,然后实现取而代之的目的,這也是大多数亚文化成长、成功的必经步骤。所以当尬舞进入社交媒体平台时,青年群体从这种“令人尴尬”的舞姿中提炼出了“我开心就好”的精髓,一场关于文化价值的解构与重构顺势拉开了序幕。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各种新媒体平台滋养了亚文化发展的土壤,新媒体自身的强社交性、互动性将是决定一种亚文化能否成为主流文化的关键。尬系文化作为亚文化流行开来,只是青年群体“解构—重构”过程的一个开端,随着“90后”大军逐渐成长为社会各方面的中流砥柱,定然会对当前的主流文化进行解构,并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尬系文化只是充当了“先行先试”的角色,其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全民造流行”至少已经撬动了当前主流文化铜墙铁壁的一角。这种社会主流文化表现形式的更迭,侧面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非凡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秘诀。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也需要多元的思想潮流,对于当前以尬系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亚文化,不妨以一种宽容的心态观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发展变化,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文化价值表现方式的变化,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与时俱进。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编号:18E37】

    参考文献:

    [1]刘诗捷.从快手到微博:“土味文化”的发展历程[J].视听,2018(07):140-141.

    [2]殷明.虚拟社区视角下弹幕传播的社交化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7(3).

    [3]陈万怀.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意义和功用解析[J].新闻界,2013(17):47-50.

    [4]王伟.互联网背景下的吐槽文化研究[J].中原文化研究,2017(01):41-45.

    作者简介:田丹,硕士研究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编辑:王洪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