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及推广实践研究 |
范文 | 徐春秀 摘 ? 要: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种植历史。水稻稳产增收与国计民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其稳产增收的困扰因素。基于生态保护的时代背景,病虫害的绿色防治备受关注与推崇。绿色防治技术与简约化防控技术相结合,可以确保水稻的高品质和稳产增收,推动经济发展。主要就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简约化防控技术进行探讨,在明确绿色简约防治策略的基础上做好绿色简约防控技术的实践推广,以期有效应对水稻病虫害问题。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策略;推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稳产增收的要求更为迫切。而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生态平衡被打破,也使得水稻病虫害发生率加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水稻病虫害防治也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和绿色生态效益的兼顾,使绿色防治策略和简约化防控策略,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取得预期理想成绩。因此水稻病虫害的绿色简约化防控技术推广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也是水稻品质提升与稳产增收的技术保障。 1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与简约防控技术 从根本上說,绿色防治与简约防控技术属于两种技术[1],但两者相辅相成,综合发力才能确保水稻病虫害防治取得实效。简约防控技术中渗透着绿色防治理念,病虫害绿色防治又倡导防治过程的简约化,减少劳动力成本,带来水稻种植的高经济收益。 水稻植保是一项综合性、长周期性的工程,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不仅会导致水稻减产,更降低其品质。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承载着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以茎叶喷雾为主。简约化防控则倡导病虫害的简约化处理。长期以来,我国病虫害防治基于药物防治见效快,农药药剂使用频繁且使用量大,但长期使用也降低水稻质量,破坏生态平衡。实施绿色防治、简约防控,加强对生态系统的关注,关注农产品品质、种苗处理技术、健康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集中防控技术的充分融合,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品,以简约防控、绿色防治有效应对水稻种植管理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 ? 水稻病虫害绿色简约防治策略 2.1 ? 种子处理技术 通过成熟的水稻病虫害研究试验,配合农药研制可行性试验,根据生物测定、筛选等反复进行药剂配比的试验,合理复配,确定最佳的药剂配比。对水稻种子进行药剂浸泡处理或者药剂拌种处理,制定出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种衣剂配方,如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制作,以剂量4 mL/kg种子进行拌种[2],晾晒后直接播种。在病虫害不严重的年份,可以免去叶面喷雾的处理工序。拌种可以机械拌种也可以人工拌种,反复搅混种子,确保种子与拌种药剂的充分混合、均匀着色和药效的正常发挥。 2.2 ? 科学栽培 于水稻秧苗移植前夕,结合送嫁药添加多种生物营养剂进行科学喷施,借助外源因子优化水稻的内禀抗性。健康科学栽培配合及时有效的田间施肥管理,以硅肥含量丰富的复合肥为基础肥料,让水稻健株效应发挥最大化。借助水肥运筹有效地控制水稻田间天敌和有害的生物群落,发挥其病虫害防治的积极作用。借助完整的生态链带来其对水稻的病虫害生态化的应对与处理。 2.3 ? 生态调控 生态调控一方面充分利用生态链原理,基于生物的多样性借助水稻病虫害天敌进行害虫的消杀,能够保护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构建生态循环,也间接提升水稻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天然诱集带和保育带的搭建[3]。借助水稻田埂生长的杂草,助力水稻天敌如蜘蛛、青蛙等生物的繁殖生长。也可以在水稻田埂上种植黄豆涵养天敌。精选水稻品种,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防治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移栽,合理施加水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性。 2.4 ? 积极诱杀 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治中也常用诱杀法。诱杀的方式很多,如灯光诱杀、引诱剂诱杀、性诱杀等。灯光诱杀则是使用频振式的杀虫灯吸引水稻害虫,继而捕杀。性诱杀主要是防治水稻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田间合理布设性诱导剂,将二化螟成虫引诱到诱杀盆中捕杀。调查显示,借助性诱杀可杀害水稻田间80%以上的二化螟雄蛾。同时,应用性诱杀剂也可以有效应对稻纵卷叶螟等螟虫,在其始蛾期,性诱剂诱杀雄蛾,也阻止雌蛾的正常交配,减少其下一代的数量。 2.5 ? 合理使用农药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药较为常用,绿色防治理念下,优选生物农药。生物农药药效长且效果好,不适宜在高温干旱环境使用。生物病虫害防控最常用的是井冈霉素。化学农药的使用要慎重,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在农药的选择上也必须跳出单一农药使用的局限性,可以选择高效、低毒和药效性长的药剂组合,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集中防治。 2.6 ? 利用天敌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也要善于利用病虫害的天敌。根据水稻病虫害的类型匹配不同的天敌类型,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天敌采取合理的诱杀处理。利用天敌防治的效果显而易见,成本低且防控效果好,也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常见的天敌有蜘蛛、青蛙等,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积极为天敌营造适合其繁殖生长的环境,达到绿色防治的目的。 3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推广 3.1 ? 多渠道推广宣传 我国水稻病虫害以传统的药物喷洒为主,防治手段单一。而农药喷洒带来的后续生态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并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降低,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水稻病虫害绿色简约防控技术推广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4]。 在推广中从强化宣传入手,让水稻种植农户认识到绿色防治的低成本、好效果,在获得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其自觉使用绿色防治技术。宣传渠道要多元,发挥新媒介的宣传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微博、农业APP等,配合传统的电视媒体、广播、宣传手册等进行大范围的基层宣传。政府宣传推广中融入资金补贴,让水稻种植户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杀虫灯、诱杀剂等。 3.2 ? 强化绿色防治技术培训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的推广必须落实到培训中。面向广大水稻种植户、承包户讲解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让其认识到绿色防治技术的优势和效益,掌握绿色防治技术的实施要点,科学防治。让水稻种植户通过培训学习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类型、病虫害成因、绿色防治的原理,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 3.3 ? 多单位联合进行技术推广 绿色防治与简约防控要想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还必须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农业部门联合科研单位,基于区域水稻种植的实际和病虫害态势,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5]。在技术推广中可以走基地示范到全面推广的路线,建立绿色防治推广实践基地,起到有效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配合防治设备的推广,如在推广诱杀防治技术时同步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杀可以从性诱杀剂、生物防治技术、黑光灯诱杀技术、稻鸭共养综合防治技术等多方面着手,多技术推广[6]。 3.4 ? 强化对病虫害的监控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简约防控也对病虫害的动态监控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监控中把握水稻病虫害的发展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高效地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7]。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需要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广电部门、科研机构综合发力,密切配合,积极配备病虫害监控的先进设备,实时监测病虫害,及时获取水稻病虫害的信息,作出迅速反应。病虫害监控中深入分析病虫害的特点,预测其发展态势,及时预警,进行防治应对。将病虫害监控信息及时反馈给水稻种植户,让其积极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治准备,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做好病虫害的应对。 4 ? 结束语 水稻病虫害防治关系到水稻的稳产与增收,也关系到水稻品质和生态平衡。应该从传统的药物为主的病虫害防治误区中摆脱出来,更关注绿色防治技术,借助种子处理、健康栽培、生态调控、多元诱杀、天敌培育等绿色防治手段,减少水稻病虫害。鉴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必须做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加强技術推广、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监管,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理念深入人心,取得防治实效。 参考文献: [ 1 ] 宁业潮.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121,123. [ 2 ] 陈忠林.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145-146. [ 3 ] 谢强华.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10):96-97. [ 4 ] 王永普.浅谈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绿色病虫害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9(12):239-241. [ 5 ] 胡健,徐志阳.水稻病虫害现状与绿色植保防治措施的推广[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2):41-42. [ 6 ] 文红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南方农机,2020(6):20-22. [ 7 ] 马国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建议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6):93-9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