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浙江衢州市晓燕家庭农场生产运行情况调查 |
范文 | 甘宏信 程萱 导读:2013年“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家庭农场的概念渐行渐热,人们对家庭农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晓燕家庭农场基本概况、生产模式及管理经验进行了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 基本概况 晓燕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6月并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乔王村,农场业主凌文华,现年49岁。2001年流转土地4 hm2种植葡萄,2006年转行种植蔬菜。家庭成员共4人,现有2人在家庭农场从事生产及管理工作,常年雇工约10人。该农场依据自身情况、市场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发展省工节本的周年多茬露地蔬菜种植,投入小、花工少、成本低,取得了生产稳定、运行正常、效益良好的成效。近几年蔬菜种植年收入稳定在80万~90万元,年净利润30万~35万元。其中2013年蔬菜667 m2产量达11 200 kg,667 m2产值15 800元。 2 基本生产安排 通过几年探索,总结出两套适合该农场自身实际情况的露地蔬菜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2.1 模式一 一年三茬,冬春季结球甘蓝(或青菜)—夏季台湾碧绿苦瓜—秋季莴苣,种植面积3.33 hm2。冬春季结球甘蓝或青菜667 m2产量 3 000 kg左右;夏秋季台湾碧绿苦瓜667 m2产量6 000 kg左右,秋季莴苣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合计年667 m2产量12 000 kg左右,年667 m2产值15 000元左右。 2.2 模式二 多年生蔬菜周年种植,种植品种为韭菜,种植面积6 670 m2,年667 m2产量8 000 kg,667 m2产值15 000~20 000元。 通过以上2种模式的搭配运用,农场一年中有320余天有蔬菜收获上市。 2014年,农场进一步探索“水稻—蔬菜”生产模式,目标是“千斤粮万斤菜,667 m2产值超一万”。该模式5~9月种植单季稻,9月下旬种植莴苣,12月种植结球甘蓝或马铃薯。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提高蔬菜产品产量和质量。 3 几点启示 3.1 注重知识更新 农场主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晓燕农场场主十分注意农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新产品新技术相关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应用到生产中去。 3.2 合理制定种植模式 以露地蔬菜为主,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用工数量和劳力成本;种植品种合理搭配和生育期长短结合,确保了全年有85%的时期有蔬菜上市,使农场蔬菜上市与收入均匀稳定。 3.3 重视产品安全 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农场得以稳定发展的基础。为改善土壤肥力,提升蔬菜品质,每年大量施用有机肥,667 m2施腐熟鸭粪3 000 kg,鸡粪2 000 kg。合理搭配不同季节的种植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如越冬青菜和结球甘蓝病虫害少,基本不施用农药;夏秋苦瓜病虫害较轻,全生产季节中仅用3次农药;秋冬莴苣基本没有虫害。病虫防治严格使用无公害农药和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了食品安全。 3.4 健全档案管理 农场的所有农事操作及销售情况都录入档案,既可实现产品追根溯源,又可掌握市场动态及产销规律,优化农场种植安排,减少市场风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