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东西瓜7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
范文 | 焦自高 贺洪军 刘祥礼 李文东 赵平 王崇启 董玉梅 肖守华 摘? ? 要: 从种植规模、品种、栽培技术(地膜覆盖、嫁接与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间作套种等)、异地种植、商品化销售等几个主要方面回顾了山东省西瓜发展的历史演变,提出了山东省西瓜发展展望。 关键词: 西瓜; 山东; 发展; 展望 西瓜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是西瓜生产大省,广大瓜农在生产实践中积累并创造了丰富的西瓜栽培经验。山东德州、东明、昌乐等地利用当地砂质土壤,产出了口感甜脆的西瓜。全国西瓜甜瓜科研生产协作活动60年来,在全国协作组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下,山东西瓜种植规模从小到大,品种丰富多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西瓜产业得到了健康发展。根据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调查,2018年山东省西瓜播种面积19.90万hm2,其中露地栽培面积6.65 万hm2,设施栽培面积13.25万hm2,总产量1 131.51万t,总收益239.13亿元。西瓜成为部分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回顾70年来西瓜生产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可为今后西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 山东西瓜70年发展回顾 1.1 种植规模由小到大,并趋于稳定 山东西瓜栽培历史悠久。据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魏大钊等人研究,“山东西瓜是自新疆经契丹、金等少数民族统辖区,然后经过河北传入的”。山东德州西瓜,已有1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文字记载有300余年的历史,主要产地为德州境内的运河两岸。根据吴耕民先生的调查,1935年德州县各区均有种植,面积在1 333 hm2以上[1];山东东明种植西瓜始于宋金,迄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地为东明县南部的大屯镇、马头镇、小井乡、东明集等乡镇[2];山东昌乐西瓜,最早见于明·嘉靖版《昌乐县志》,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清朝咸丰年间,昌乐西瓜曾被钦定为贡品。种植区域主要在尧沟和鄌郚等乡镇,土壤为沙壤土。总体上,山东省西瓜在建国前种植面积非常小,如昌乐西瓜在1948年仅有6.87 hm2。建国初期,山东西瓜生产有所发展,但栽培仍基本沿用传统技术和品种,产量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由于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瓜的积极性。特别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山东省西瓜生产面积发展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不足6.6万hm2,80年代发展到10万hm2(其中1986年德州西瓜达到了1.12万hm2),90年代发展到20万hm2以上。2003年是山东省西瓜生产面积最大的年份,西瓜播种面积达到27.39万hm2,产量为1 279.8万t,分别占全国的14.92%和22.06%。 山东省西瓜的生产面积及产量一直居全国的前列。据农业部的有关统计资料,2007—2016年山东省西瓜播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2位,面积占全国的11%以上,产量占全国的11.21%~11.84%,总产量占全国的14.89%~16.13%(表1)。另据表1可以看出,10年来山东省西瓜的播种面积及产量区域稳定,面积保持在20.19万~21.30万hm2。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设施栽培方式具有早熟、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设施栽培西瓜面积迅速增加,露地西瓜栽培面积则明显下降,如昌乐县1997年西瓜设施栽培面积达到0.76万hm2,2002年0.88万hm2,2015年1万hm2,2018年达到了1.06万hm2。 1.2 品种不断更替,丰富了市场种类 建国初期,山东各地种植的西瓜品种均为地方品种。如德州西瓜的主要品种有‘喇嘛瓜‘梨皮‘三白‘手巾条‘五月鲜等。其中‘喇嘛瓜长椭圆形,皮呈黄绿色,有细网纹,瓜瓤橘黄色,肉质细而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左右。由于西瓜雌雄同株,易于退化,老品种除部分‘大梨皮和‘喇嘛瓜仍可种植外,其它品种大部分不再种植。东明西瓜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柳条青‘手巾条‘三白‘黑仁青等地方品种,具有明显特色的地方品种‘柳条青西瓜,平均单瓜质量20 kg,极晚熟,瓜长圆形,瓜皮浅绿色至白绿色,皮厚1.5~2.5 cm,坚韧耐贮运。瓜瓤黄色,含糖量7%~9%,是非常好的种质资源,现在种植面积很小。昌乐西瓜主要种植‘大青皮,其特点是果实圆柱形,果皮黄绿色,有深绿色网状细花纹,单瓜质量5.0~7.5 kg,红瓤,含糖量8%~9%,皮较厚,不耐贮运。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山东省引进‘蜜宝‘旭东‘庆丰‘中育6号‘中汴一号‘郑州3号以及‘富久光等优良品种。80年代山东推广的主要品种有‘金钟冠龙‘新红宝‘慶丰‘中汴一号‘郑州3号‘昌乐无籽等品种,其中‘昌乐无籽是昌乐县科技人员自主培育的三倍体无籽西瓜。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瓜进入品种更新换代频繁的阶段。主要推广了‘冠龙‘齐红‘郑杂五号‘台湾新1号(无籽)‘蜜玫无籽‘黑蜜2号(无籽), ‘京欣1号‘丰收1号‘丰收2号‘丰收3号‘8424‘京欣1号‘鲁青1号B(无籽)‘汴杂7号‘开杂5号‘黑美人‘小兰等品种,其中‘鲁青1号B(无籽)是济南鲁青园艺研究所选育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品种。 2000—2010年期间,主要推广‘鲁青7号‘京欣2号‘早春红玉‘新秀等,如在种植小型优质瓜为主的潍坊市寒亭区,2001年以后大棚西瓜品种中,‘早春红玉逐渐占据主流,到2008年已占大棚西瓜种植面积的40%。 2010年以后山东省推广应用的西瓜品种有150多个,仅在以设施栽培为主的山东昌乐县种植品种就达100多个,中晚熟有籽西瓜有‘双星‘甜王‘全美4K等;小型有籽西瓜品种有‘早春红玉‘全美2K‘特小凤‘小兰‘京颖等;大型无籽西瓜有‘台湾新一号;小型无籽西瓜有‘墨童‘蜜童‘帅童‘玉童等。 1.3 栽培技术不断更新,促进生产水平提高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山东省西瓜生产上先后推广了露地催芽直播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小中大拱棚栽培技术、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等。 1.3.1 露地催芽直播技术 1949—1978年,山东西瓜栽培方式均为露地催芽直播。瓜沟多为东西走向,沟内施用优质土杂肥或豆饼做基肥。这种栽培方式西瓜发芽慢,受气候变化影响,结瓜迟,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能成熟。20世纪70年代后期,德州、潍坊等地瓜农将露地催芽直播改为育子叶苗移栽,即用条筐或木箱育出两片子叶的幼苗(俗称贴芽、栽黄瓣)移栽,后又改为阳畦育大苗,带土移栽的方法,成熟期提前25 d左右。 1.3.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开始在西瓜生产中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不仅扩大了西瓜栽培区的范围,而且将西瓜的成熟上市期提早8~12 d,增产20%左右。德州瓜农还创造出了西瓜地膜改良覆盖方式。 1.3.3 拱棚、大拱棚、日光温室覆盖栽培技术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我国引进塑料小拱棚栽培方式。早在1965年吉林省长春市郊区首先创建667 m2蔬菜大棚种植蔬菜。20世纪7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蔬菜用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种植西瓜成功[3]。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山东淄博、昌乐开始推广西瓜、甜瓜小拱棚栽培和双膜覆盖技术。如昌乐从1983年,开始推广塑料薄膜小拱棚栽培,可以早移栽5~8 d,较之露地直播增产25%~30%。1985年将地膜覆盖及拱棚覆盖结合,形成了双膜覆盖栽培方式,成熟期提前至6月上旬。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山东省大棚栽培西瓜成功并逐步发展。随着1983年山东大拱棚蔬菜种植成功,昌乐瓜农从1986年开始利用拱圆大棚种植西瓜,使西瓜定植和成熟期进一步提前。在生产上,瓜农不断探索西瓜春季早熟栽培技术。1989年,固堤镇牟家温庄村郭洪泽开始试验寒亭式结构大拱棚“三膜一苫”栽培方法,于1991年试种成功。 进入20世纪90年代,昌乐西瓜大棚从推广双膜覆盖到7膜覆盖,不断使播种育苗期提前,成倍增加了西瓜生产的经济效益,并迅速辐射到全省及全国。20世纪90年代初,节能日光温室栽培西瓜技术在山东昌乐等地推广应用,比一般大棚西瓜上市期提前1个多月,经济效益显著。 1.3.4 嫁接与工厂化育苗 蔬菜嫁接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一世纪的《氾胜之书》,概述记载了嫁接生产大瓠子的方法。我国的嫁接栽培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引进,在20世纪70年代在黄瓜、西瓜上几乎同时采用嫁接技术。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利用嫁接技术克服西瓜重茬障碍难题,早在1971年昌乐县鄌郚公社前泉村以葫芦为砧木、‘蜜宝为接穗,首次嫁接试验成功。1986年昌乐瓜农用‘金钟冠龙作接穗嫁接成功,并在设施西瓜种植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于工厂化育苗,1996年济南市鲁青园艺研究所在山东最早进行西瓜穴盘基质集约化育苗试验并获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末期,山东省科技厅列专项支持在山东省建立了第一批规范化的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促进了蔬菜(西瓜甜瓜)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应用,尤其当时西瓜工厂化育苗与普通蔬菜育苗更具有突出优势,如今专业化育苗企业培育的西瓜苗已推广应用到全省各地,并销往全国。 1.3.5 间作套种技术 为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了露地西瓜间作套种模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示范推广了小麦+西瓜+豆类、小麦+西瓜+棉花、圆葱+西瓜+玉米、大蒜+西瓜+玉米间作套种。特别是东明2万hm2以上的西瓜,90%以上采取的小麦+西瓜+玉米、小麦+西瓜+棉花、小麦+西瓜+大豆等间作套种方式,既保证了粮棉油产量,又通过西瓜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 1.4 异地种植,带动了全国一定区域西瓜产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前后,东明每年都有3 000余名瓜农前往外地从事西瓜种植,东至黑龙江、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南达海南岛。以西瓜扬名的北京大兴庞各庄乡,就有东明县著名瓜农戴会典及其徒弟们在那里从事西瓜的早期种植。现在,昌乐每年在越南、缅甸和我国海南、辽宁、云南等国内外从事西瓜种植的有3 000多人,建设“昌乐西瓜基地”100余处。潍坊市寒亭区,仅以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秉承“追着太阳种瓜”理念,已在全国北、中、南不同纬度布局五大直属基地:新疆昌吉、内蒙古巴彦淖尔、辽宁沈阳、山东潍坊、海南陵水,总种植面积达373.3 hm2。 1.5 商品化销售,西瓜走上品牌化之路 建国前,山东省西瓜主要靠瓜农当地销售。民国期间,已有山东西瓜远销香港。建国初期,山东各地依托供销社设点销售,无专业市場。1972年昌乐被列为中央特供瓜生产基地。1978年后,农贸市场日趋活跃,销售渠道畅通,除省内销售外,西瓜销往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1990年开始,各地建起了一大批专业批发市场,并在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西瓜直销处,并远销到港澳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近30年来,山东省西瓜生产的优势区域,如昌乐县、东明县、莘县、费县等,高度重视西瓜的品牌化、优质化发展,通过举办博览会、建立博物馆、农产品交易会、注册地理标志等方式全方位推介当地西瓜产品。如潍坊寒亭区的“郭”字牌商标注册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水果品牌之一;东明是1995年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东明西瓜2008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8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权威发布,“东明西瓜”品牌价值达32.01亿元;再如,昌乐西瓜,1997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3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区域共用品牌价值达37.18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西瓜品牌价值第一名。 2 山东西瓜发展展望 总结在种植规模、品种、栽培技术、商品化销售等方面的经验,参考有关经验[4-7],提出发展山东省西瓜发展展望。 2.1 品种要多样化、特色化、小型化、长季节供应 多样化是指品种类型、风味口感多样化、产品档次多样化,以满足各种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特色化是指除主栽品种外,面向特殊消费需要,适当种植特色西瓜品种,如高番茄红素西瓜、高瓜氨酸西瓜等;单瓜质量在3 kg以下的小型西瓜,适合小家庭和旅游、休闲消费等需要;在确保确主栽茬口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栽培设施、品种、播种期等适度延长供应期。在山东省西瓜生产上,除早春栽培外,还开展了夏播栽培、秋季栽培、秋延迟栽培等方式。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和市场,确立主体栽培方式,其他栽培方式作为补充。 2.2 种植适度规模化和专业化 发展西瓜生产要适度规模化和专业化。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适度规模,形成西瓜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发挥规模效应。 2.3 生产技术的简约化(轻简化)、标准化 在山东,未来西瓜生产,为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应重点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物联网技术等。在标准化方面,要建立标准化生产田;采取集约化育苗;多施有机肥(如饼肥)、生物菌肥,少施化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自动化温湿调控技术;果实膨大期肥水要供应充分而且均匀,避免果实发育不良或出现畸形,避免在采收前浇水;要限量使用各种激素;适期采收,防止生瓜上市;病蟲害的绿色防控,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为主,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当前要重点研发根结线虫病、病毒病、茎基腐病防控技术;产品销售要分级,精品瓜要包装销售。 2.4 产品的优质化、品牌化 西瓜优质瓜要求瓜形周正,整齐一致,皮色新鲜,着色均匀,果面清洁,无机械伤痕,不裂果,耐贮运等,果实剖面瓤色均匀、无异斑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以上。 发展西瓜品牌是西瓜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府要发展好区域共用品牌,企业明确产品定位,发展好企业品牌;要为品牌发展提供保障;以质量诚信为根本,同时要加强推介营销,如充分利用各种电商平台,搭建农民和各大超市、市场、企业的直接对接平台。 参考文献 [1] 郑世杰,贺洪军.德州西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 蒋有条,王坚,吴明珠,等.大棚温室西瓜甜瓜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3] 孙培博.中国西瓜之乡—东明县西瓜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戴照义,王运强,龚钰,等.湖北省无籽西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瓜菜,2018,31(7): 46-47. [5] 张敬敬,武彦荣,高秀瑞,等.河北省西瓜甜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瓜菜,2016,29(12): 55-57. [6] 王志丹,张楠楠,柴若冰,等.浅论我国西瓜甜瓜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J].中国瓜菜,2017,30(4): 6-9. [7] 尤春,孙兴祥.江苏省西瓜甜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瓜菜,2017,30(7): 35-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