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北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机制与综合防治
范文

    徐少文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质量极易受病虫害影响。病害中对水稻威胁较大的就是稻瘟病,该病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水稻大幅减产。盘锦市兴隆台区水稻种植区多为盐碱地,当地昼夜温差大,降雨量集中,常年有连续阴雨天气,易发生水稻稻瘟病。了解该病发生机制与综合防治,对于提升当地水稻产量与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北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机制

    1、发病特点

    (1) 苗瘟。藏于稻草或田间杂草中的病菌孢子在播种期侵蚀种子,从而引发苗瘟。一般在三叶期发病,发病时苗根呈现灰黑色,而苗上部则呈现褐色。

    (2)叶瘟。叶瘟发生于水稻分蘖期,病菌孢子在风的作用下感染叶片,初期叶片有褐色斑点与褐色坏死线,在短时间内形成圆形大褐斑,有的则为白色,严重时叶片满是斑点,并呈现赤色枯焦状态,部分不枯死的也难以抽穗,此为慢性叶瘟。急性叶瘟叶片有灰色霉层,流行性强。

    (3)节瘟。节瘟发生于水稻抽穗期,主要感染穗下一、二节。发病初有微小褐斑,而后褐斑环绕全节。若遇干燥天气,那么病节就会凹陷干缩,变得容易折断。如果遇潮湿天气,染病处就会出现灰绿霉层,从而对水分、养分的输送产生阻碍作用,导致白穗的形成,从而降低产量。

    (4)穗颈瘟。穗颈瘟也发生于抽穗期,主要感染穗颈与枝梗,发病初有褐斑,而后逐渐呈黑色,严重时形成白穗,降低结实率,从而导致减产,甚至是绝收。

    (5)枝梗瘟。发生在一次枝梗或二次枝梗上,症状与穗颈瘟相同,发病早且严重时造成空壳或谷粒不饱满。

    (6)谷粒瘟。谷粒瘟发生于成熟期,主要感染谷粒,发病初谷粒外壳呈现灰白色,发病后期多见黑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变黑。

    2、发病条件

    (1)温度。当温度为10°C到35°C范围内时,稻瘟病病菌菌丝与孢子均可生长。兴隆台区年平均气温为8.3°C,而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4.6°C。而7月份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温度适宜病菌菌丝与孢子生长,易使水稻感染稻瘟病。

    (2)湿度。当湿度超过90%时,稻瘟病病菌会快速繁殖。兴隆台区年平均湿度为66%,7、8两月降水量大,常有连雨天气,湿度易超过90%,给病菌繁殖创造了外部条件,从而促进稻瘟病的发生。

    (3)品种选择。长时间大范围种植同一种抵抗稻瘟病的水稻,就会使该品种抗性衰退乃至丧失,从而引发稻瘟病。另外,随意种植抗性差甚至是不抵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也会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4)栽培。对栽培密度控制不当、肥水管理不科学也会促进稻瘟病的发生与蔓延。当亩栽水稻过多时,就会形成多湿、密闭的环境。在此环境下,病菌菌丝与孢子易感染水稻,同时又降低水稻抗性。肥水管理中,偏施氮肥、过早放水、长期灌根等操作,也会促进稻瘟病的发生。

    二、北方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通过合理选种、种子消毒、整地、控制栽培密度、及时灌水排水、科学培肥、配方施肥等农业手段配合低毒化学药剂,实现对稻瘟病的综合防治,从而降低其发病概率,提升水稻产量与质量。

    1、合理选种,做好种子消毒

    选择经国家与地方审定、抗稻瘟病、适宜于地方种植的水稻品种,一般而言,地方都会根据当地实际选好水稻品种进行推广,因此直接选择地方推荐种植品种即可,而不是随意种植。另外,也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大范围种植同一品种,要按照实際需要进行品种更换。通常,从市场中购买的种子或者是上一年预留的种子中或多或少会有病菌菌丝与孢子以及瘪粒、干粒的存在。为了清除瘪粒、干粒,采用风选、水选方法进行选择。在播种前使用药剂对选好的种子进行处理,以去除种子中的病菌菌丝与孢子。例如,用1%石灰水浸种,早稻在白天气温10°C到15°C时浸种6天,晚稻在白天气温20°C到25°C时浸种3到4天,待淋干后备用。

    2、整地

    兴隆台区于盐碱地种植水稻,整盐碱地过程中,先对田地PH值进行监测,若PH高于8,则进行1到2次洗碱,降低稻田水层PH,让水层没过阀块,泡2到3天后排水。洗碱完成后复水,保证水量充足。同时,对田地杂草以及残留的病稻、枯稻、还田秸秆进行处理,减少病菌菌丝与孢子的寄生场所,从而降低病菌种群数量。

    3、控制栽培密度

    为提升水稻本身抵抗稻瘟病的能力,为水稻生长创造通风、湿度合适的环境,对田地栽培密度进行有效控制。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下,一般采用机械加人工的方式栽培水稻,先机插,后人工查苗、补苗。机插时,每亩以20到25盘秧苗为宜,插秧密度为30×18~20厘米,确保通风透光,以防止湿度过高而发生稻瘟病。

    4、及时灌水排水

    水分过多也是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必须要在水稻种植中做到及时灌水排水。根据水稻生理学与生态学理论,采用薄露灌溉技术,基于对盐碱地PH值的有效控制保持灌溉水层尽量薄,除返青期和施除草剂及孕穗前后15~20天需建立水层外,其余时期采用干湿交替,前水不见后水灌溉方法。每次灌水深度水盖田即可,灌水后自然露田,待田面表土将要开裂时复灌,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露田,以免水分过多湿度发生稻瘟病。

    5、科学培肥,配方施肥

    坚持“稳氮、增磷、补钾、配微”原则,确保施肥的科学性,同时增强土壤肥力。插秧前结合整地,将农家肥、磷酸二铵、钾肥、尿素、硅肥进行混合用作基肥施入田地。方法:每亩农家肥2000公斤,(猪粪或牛粪)400公斤、尿素25公斤、磷酸二胺13公斤、氯化钾10公斤、硅肥35公斤、硫酸锌2.5公斤。

    施肥方法:(1)基肥100%农家肥、40%氮肥、100%磷酸二胺和硅肥、40%钾肥。(2)分蘖肥40%氮肥+2.5公斤锌肥。(3)调整肥20%氮肥+60%钾肥。

    6、关键时期喷施药剂

    若田块刚发生稻瘟病,每亩喷施20%三环唑500倍液。在田块水稻明显可见病斑时,每亩喷施150毫升的30%稻瘟灵乳油或者喷施100毫升25%施保克乳油。如果某部分田地稻瘟病较重,每隔一周时间喷施1次,连续2到3次。一般选择晴天11时之前或16时之后喷药。

    (作者单位:124010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农业和水利服务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