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发展创新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 |
范文 | 林菁苑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纲领。新常态背景下,落实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创新、找到“三农”协调发展的突破点、找到新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抓手”,绝不能再隔空喊、再推着干。 一、“创新”发展理念对现代化农业价值重大 1.核心战略创新 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站在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新起点上,以高远的战略智慧谋划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深远未来,为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为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为推动中国农业的历史性进步、为“三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导航。 2.发展目标创新 在“十二五”的发展模式上修修补补或加以变通,根本解决不了面临的多重发展矛盾。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在全国经济新常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别历史时代,必须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陈旧“三农”发展目标向“生态新农业+幸福新农民+繁荣新农村”的“新三农”发展目标跃升,才符合时代潮流,才符合全球发展趋势,才能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低迷期成为提振经济、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富裕。 3.理论发展创新 关于“三农”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不能停留在陈旧理论层面上。充实和升华现有“三农”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农业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的需要,是综合解决“三农”多种发展矛盾的需要。因此,探索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有效推动现代化农业协调发展的“新三农”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前沿创新理论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条件。 4.机制体制创新 “三农”发展的全面综合创新,更需要通过农业种植主体的体制机制创新,向农村和农业汇聚人才、信息、文化、科技、资本、模式等生产力要素。 只有以强大的组织化和体制化力量落实基本国策,才能可靠落实“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生态化”的生态绿色大农业发展基本方针;才能真正让农民分享一二三产业的利益;才能可靠实现农村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繁荣;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只有创新,才能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 现代化农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从理论引领、战略谋划、顶层设计等方面客观评价,“五大发展理念”对现代化农业变革可谓意义重大。只有融合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的精髓,才可能走出目前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困境,并在发展中寻求突破。 全面创新,应成为我们制定发展现代化农业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成为论证和辨析现代化农业各项现行政策、现行法规、现行制度、现行观念、现行逻辑、现行模式、现行体制、现行思维的理论引领标准与实施的评判和执行标准,从而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国策在“三农”领域系统落地和完整实现。 三、创新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基本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严禁毁林开垦。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 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快改造盐碱地。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地下水监测,开展超采区综合治理。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制度。 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基本形成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制度和技术路径,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治理明显见到成效。实施并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進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补奖标准。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湿。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加强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利用。 四、“新三农”理论的核心内涵,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动力 以生态化为最高准则的新农业发展模式,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为手段,最大程度地应用新科技、保护自然、修复土地,全面解决农田面源污染。山更青,水更绿。 推动农村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繁荣,建立大美乡村、宜居乡村、道德乡村、文明乡村、祖宗乡村、养老乡村,让乡村释怀乡愁,让乡村品质和品位全新升级,让乡村地产红火,让农民有尊严的在农村养老,让“在农村有个家”的新乡村置业成为新常态下拉动内需、创造新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和助推器。 摒弃那些自认为满足农民眼前利益,就是关爱农民的陈腐理论和观念,深度挖掘农民心中潜在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更高层次的渴望和期盼,以尊严、体面、亲情、财富的综合体现为最高原则,以“政策+体制”的力量,创造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摒弃一切不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陈旧理论,确立新的更符合时代的正确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目标,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以及农民阶层都需要达成的共识,只有这样,才可能走的快、走的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国策才有望落地。 中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全国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孙北国. 五大理念引领“三农”——全面创新. 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2016. [2] 郭玮.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2016. [3] 江洋. 用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机科技推广,2015(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