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借新时代之风,扬高效教学之帆 |
范文 | 张多浩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渗透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教育领域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引进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构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高效数学课堂,使数学学科的教学借着新时代之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教育领域重新焕发生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教学方案,比如,改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就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路径阐述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而且数学公式、概念、原理等知识有较强的概括性、逻辑性、抽象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加上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往往是抱着为了听课而听课,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态,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学习费力低效 初中数学知识有较强的综合性、逻辑性,难度系数相较于小学阶段数学的难度陡然上升,尤其是方程、函数等知识,对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且往往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便更加排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从小的方向来看,这抑制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从大的方向来看,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 在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下,教师在教学中只专注于教材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讲解,学生学到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课堂上的知识都是教材上的内容,所以只要看懂教材上的知识即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就会漫不经心,学习效果不理想,即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学到的知识基本上也都是教材中的,视野受限,数学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互联网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与其开放性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大平台上,人人都能搜索信息,同时也能分享资源.对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课程资源,与此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课件、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上传到互联网上.这是一个开放且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既方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也方便学生查阅资料. (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是其优势之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在课下时间,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也能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确保问题不累积,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制作视频,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前的时候可以设计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将课件呈现出来.这样就节省了板书时间,相当于将课前的时间补充到课堂上,从而利用这部分“多”出来的时间给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或者补充教学内容,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 (三)内容呈现形象直观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的内容与传统板书呈现的内容不一样,它通过对声音、色彩、视频、图片等多元素的运用,将知识以形象、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内容呈现方式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还能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学习情趣的点燃有积极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抽象性、综合性、逻辑性更强,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甚至举步维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学生听课速度滞后于教师讲课速度的情况,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讲解下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对上一个知识点的思考和分析上,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脚步.这种情况下,越往后学生学习越吃力.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对课堂上待讲的内容能够做到初步掌握,在上课的时候也就胸有成竹,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脚步[1].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障碍,数学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前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往往只是简单地背背概念和公式,整体预习效果不佳.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这一局面. 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知识点之前,数学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视频或者自己动手录制教学视频,然后附上学习任务单,将其传送到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课前自主下载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知道从何处下手,有明确的方向,也有切实有效的着力点.经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学生在还未上课之前就大致掌握了有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变“新知识”为“旧知识”,变“学习”为“温习”,这对提升学生的听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继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数学教师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简洁性原则.课堂导入起引导作用,不能占据过多的时间,否则会让课堂教学时间被压缩,整体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第二,趣味性原则.设计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學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期待和探索欲望,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第三,关联性原则.设计的课堂导入要与接下来要讲的课堂内容有所关联.综合这几点可以看出,应用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介入创设与接下来教学内容有关的可视化情境,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又不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2]. 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则测量工人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湖面宽度的视频,或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建筑物高度的视频,让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基础上,数学教师再引进“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抽象性和概括性非常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尤为吃力.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限制造成的学习困难,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旋转”这节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因为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而无法将图形的旋转过程在脑海中构思出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旋转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旋转过程,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又如,在讲解“三视图”“二次函数”等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图形或图像的变化过程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数学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对教师而言,它主要发挥参考作用.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学会灵活地“用教材”,而不是一味地“教教材”.具体来说,教师应按照教材上编排的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并不一定照搬教材.在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更多的资源,不断地拓宽数学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师要学会通过网络引进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以此补充教材内容,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优化.一方面,保证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分析“勾股定理”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进专题视频“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视频中主要通过“梯子下滑”“物体从门内通过”“荷叶与水面的高度”这几个生活实例阐述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些内容的引进,让学生领略到勾股定理的魅力,认识到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个视频的引进,让学生有效地把握实际生活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帮助学生巩固教材上的知识,也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得到提升.除了引进有关教材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视频,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进一些数学史,尤其是数学公式、概念背后的数学家辛苦付出的故事等,如圆周率背后的祖冲之等数学家艰辛付出的故事.通过这些数学史的引进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促使德育与智育的双重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学习 由于课后缺乏指导,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疑惑无法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积累,后续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学习,既能保证学生上课听课质量,也能保证学生课后的复习质量,为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例如,现如今,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人与人之间更倾向于利用社交软件联络,如QQ、微信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学习.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通过QQ建立数学学习群,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后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疑惑等发送到群内,教师再通过QQ群这个平台为学生解答.这样既帮助了这个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指导了其他学生,再一次帮助学生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当然,若是群内其他学生有空或者有兴趣,也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答疑解惑.或者,教师可以带领群内的学生一起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地分享一些学习资料到群内,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样的措施既能保证学生的复习效果,又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即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薄弱环节等制作一个时长在5到10分钟的视频,然后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反复观看,有效掌握视频中的知识,遇到不会的地方则多看几遍,或者向同学、教师请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每一名学生学有所获,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结论:综上所述,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具有显著的教育优势,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师要善于借助新时代之风,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此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在数学教学中针对教育信息化所做的探索和尝试,旨在为广大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理論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康淑瑰,田果萍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8(09):181-182. [2]唐敏,龚云锋.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可为与不可为[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09):43-4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