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讨农村科技管理规范化的途径
范文

    王振炫

    [摘 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农村科技得到了长久、持续、创新化发展。同时,这也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要想使农村科技真正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服务,强化农村科技管理,逐步实现科技管理的规范化是必然要求。当下农村科技管理面临一些问题,只有正视缺点与不足,并采用有效途径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才是农村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科技管理;规范化;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科技管理工作繁琐复杂,它包括农村科技项目的申报、项目实施、项目协调、检查、总结、验收、推广科技成果、科技决策咨询等等。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农村科技管理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以往陈旧、机械的科技管理理念、方式因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而理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创新型、规范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 农村科技管理规范化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科技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科技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持久的动力。这也就意味着,农村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工作者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肩负更重的责任。必然的,传统农村科技管理的理念、模式、形态、思维等正面临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与考验,也正在此时,农村科技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极大阻碍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必须理清思路、认清形势,正视压力,继而不断创新与规范化农村科技管理。这不仅是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农业科技发展活力,实施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从以上可看出,当下强化农村科技管理的规划化已然迫在眉睫。

    2 农村科技管理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

    2.1 科研与生产出现一定程度脱节

    科研与生产脱节是农村科技管理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一部分科研工作人员过分关注论文发表、职称评定、课题研究等一些外在因素,而对如何实现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使科研服务于生产这一主要内容则不太关注。其次,一些科研工作人员对农村科技市场其实“知之甚少”,在此种情况下,他们如何能真正实现“生产”与“科研”两个层面的无缝链接呢?闭门造车、科研成果与现实脱轨,科研成果实用性差,难以发挥应有的大效应。以上两方面直接导致了科研与生产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必须真正建立起与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规范化的农村科技管理。

    2.2 产学研联合松散,影响技术应用

    产学研联合松散是目前农村科技管理面临的又一难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技术的集成创新以及技术的应用。对单项技术进行开发研究是我国一贯的作风,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即很多单项技术因无法实现优化组合总是被束之高阁。“十五”国家计划开始之后,国家逐渐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提倡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等科技项目的联合。但值得担忧的是,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之后,其在真正管理实施中往往存在着管理不力、管理不善等实质性问题。诸如以上种种,均阻碍着目前我国农村科技发展,称为农村科技创新的拦路虎。

    2.3 科技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农村科技规范化管理需要以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前提。但就目前而言,科技管理理念陈旧落后,由陈旧落后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也必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极大冲击着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农村科技管理理念根源于农村科技管理工作者的理念,因此,科技管理工作者应不断提高科技管理理念,规范科技管理思维、方法、模式,为现代化农村科技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3 农村科技管理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3.1 不断规范与完善农村科技管理体制

    农村科技的长远发展需要制定规范的科技管理体制。因此,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上对农村科技管理进行具有前瞻性、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布局。在以往的农村科技管理体制中,条块分割、各自独立、互不联合的科技管理体制十分突出;科技管理的法制化与科学性有待增强等。这种管理体制不能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质性的科技产品,故,应不断规范。首先,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为农村经济繁荣提供保障。其次,理顺体制,稳定支持。国家农业、科技主管部门以及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实现与农村科研管理部门的有效联合,三管齐下,制定从上到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最后,坚持“管理为科研服务,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原则进一步改善管理体制。

    3.2 基于产业和市场需求开展科研项目

    农村科研项目的开展必须为农业生产与发展服务,因此,农村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应基于产业和市场需要开展科研项目。首先,应充分发挥国家科研项目的引导作用。农村科技管理项目的开展应该以国家科研项目为导向,把握好农业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与科研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创新管理为基准等进行选题立项。这样,科研成果才能在高度上迎合农村发展的方向性,实现科研成果更有价值,更有效服务于农村科技发展。其次,抓住国内市场需求,提高科研的社会效益。科技管理者的科研工作要真正实现为“三农”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了解国内市场需求,对市场进行深切的调研,真正实现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的有效结合。最后,要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使得科研成果获得最佳的实际效益。

    3.3 规范评价体系,强化科技成果应用

    科技成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有效应用是科技管理规范化的最终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规范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和重要。在农村科技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评价体制的导向、激励、监督作用。农村科技管理部门要将科技评估作为评价科技成果价值,实现科技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杠杆。为了提高科技成果的真正社会价值,增强其实际应用,有必要基于经济建设和管理创新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評价体系。它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多方面内容。在项目的审批环节,要始终坚持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在项目的验收环节,要将项目执行的科技性与项目成果的实际性作为评估的重要标准,做到科技含量与应用效果相结合。至于对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评估,要重点看它是否能促进农业发展等等。

    3.4 不断强化与增强科技管理服务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服务型社会,对于农村科技管理部门而言,管理重要,服务也同样重要。因此,要不断强化与增强科技管理的服务意识,以服务打通农业科技发展的大门。众所周知,从根本上来说,科技管理的宗旨其实是服务,而它的目标是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效益。要提升管理与服务意识,农村科技管理人员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将服务践行到底。首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重点强化信息协调能力、决策判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其次,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用法律知识确保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最后,科研工作人员要强化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树立全局服务意识,秉承“大科学,大协作”的原则,确保工作的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农村科技管理是一项技术,更是艺术。科研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在确保农村科技广泛推广的前提下实现科技管理规范化、创新化。鉴于农村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对症下药,不断从多方面推动科技管理规范化。规范管理体制、基于市场需求开展科研、规范评价体系、强化科技管理服务意识、促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范化等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将有利于农村科技进一步发展,并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付鸿瓒,解鸿博,王桂华.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途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8(06).

    [2] 张江丽,庄严.把握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引领农业科技管理新常态——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强科研及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6(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