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舟山港口岸线问题与研究对策探析 |
范文 | 陶成章 [摘 要]文章从舟山岸线资源现状入手,审度了岸线和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岸线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舟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形势下的城市定位,进行了岸线资源发展桎梏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探讨,对未来舟山岸线开发的布局提出了建议性的对策。 [关键词]岸线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利用;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人类以沿海地带的岸线为基地,行舟楫之便,兴鱼盐之利。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海洋这一古老而又富饶的宝藏之地又一次掀起了开发的热潮,沿海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在现代和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着重点应该还是海岸带。伴随开发出现的海患一直是限制发展的桎梏,而海岸工程是人类利用海洋防御海患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海岸带资源功能与价值并存,且海域的流动可变性放大了工程带来的利弊,因此,关于海域的开发利用都必须建立在对其区域功能和利用价值的客观评估的基础之上,结合客观需求,做到全线规划,重点保证,守点顾线,相互依托,从而达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开发目的。 1 研究对象概况 舟山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诸座跨海大桥的相继建成,舟山融入上海、杭州的三小时经济圈,作为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舟山港域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有54处,总长279.4公里,占全省的55.2%,全国的18.4%,其中水深15米以上岸线198.3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7.9公里。按每千米深水岸线承载500万吨年吞吐能力的系数测算,舟山港域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相当于目前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的总和。 2 舟山岸线开发问题现况 港口岸线作为舟山市得天独厚的基础自然资源和战略性发展资本,是环境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舟山市综合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舟山市港口岸线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不可置否的是,舟山市对于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仍然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案。 2.1 港口岸线利用未能适应发展速度 舟山具有绵长逶迤的海岸线,港口岸线功能混杂,分工模糊,缺乏统筹规划,存在占用港口资源建设非港口性项目,使港口资源的建设上存在浪费现象,造成“深水浅用,优线劣用,闲置不用”等不合理现象。 部分港域内码头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指导,岸线利用零散,不利于港区的整体布局,混乱了港口功能,浪费了岸线资源。在港域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建设开发中,因为规划区域已被占用,造成大规模作业码头难以集中布局,功能不协调,资源浪费,使得港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难以实现,不利于港区的综合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 受制与地域特性,舟山各岛屿的经济发展和物资运输极大地依赖于港口,从而形成了“范围广,规模小”的怪象,虽然这种模式对岛屿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但是考虑到舟山市对自身“江海联运中心”和宁波—舟山港“一港四核”的空间布局,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其不能适应港口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更不利于港口规模效益的发挥和现代化港口的建设。 2.2 岸线资源与港口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关系 海岸线作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之一,是发展港口经济的巨大潜力所在。港口作为岸线资源利用的最重要的方式,和围垦造地,工业布局,水产养殖还有旅游开发共同形成了对海岸线的空间和时间的占用。目前,舟山的本岛岸线资源已经基本全部完成开发,而大多数岛屿岸线资源仍未被开发。开发岛屿岸线资源,除了开发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还受制于物资集运、水电等建设条件的缺乏,这些都使临港工业的开发和港口物流的建设,进而港口长效发展急需的人才、资金、政策进程停滞,港口面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受到桎梏。 2.3 海洋开发与生态建设机制尚需完善 海岸线空间存在海域和陆域的交互,受人文和环境的共同影响,海岸环境的复杂性,更需要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合作机制的保障,岸线的开发利用是以一定区域内的水、陆和人文环境为主体的综合性规划,受国土部门为主体的海洋、交通、水利等多部门的综合管理。目前舟山的岸线开发,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防范制度。海洋资源产权制度尚未建立,海岸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尚不健全,海岸生态保护红线尚未划定,对海岸环境承载力和海岸资源过载区域仍未实行限制性措施。其次,缺乏严密的监管制度的建立。部分地方在海岸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后仍在过度开发;粗放型和掠夺性开发海洋的现象依然存在,涉海工程建设项目对海岸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此外,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机制仍在探索之中。海洋科技研究支撑不足,海洋环保产业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仍有待完善。海洋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制度、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还相当欠缺。這些“硬约束”的不健全,不利于从根本上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创造条件。 3 可行性解决对策 舟山的海岸线利用现状,起始于对经济发展建设和城市定位变更的需求,归根于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规划原则,需要在开发的同时协调合作,减少不利于自然环境的建设性破坏这类的附带损伤,做到“全线规划,重点保证,守点顾线,相互依托”。 3.1 推进岸线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 岸线资源丰富是舟山海洋资源的一大特点。要立足现代港口功能,找准舟山各港口在沿海各港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问题,积极跟进全省港口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江海联运中心”的港航物流重要基地建设。目前舟山各地港口基础公共设施仍是以政府资金为主导,而港口承包经营经济体通过使用政府投资建设和维护的公共基础设施所产生的收入实现盈利,通过科学系统的港口岸线价值评估体系,可以使岸线设施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获得一笔稳定的运行维护资金,促进岸线设施的普及,形成良性循环。 3.2 充分认识港口资源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良深水港港址,舟山的岸线资源应当得到整合,政府从宏观层面上调控岸线资源供给市场,对岸线的经营、转让、出租实行“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集约使用”的方针,在开发利用时,结合港口深水化、船舶大型化的需要,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与宁波港联合,发展多形式联运和港口物流,助推海运业和船舶制造业发展,打造一个产业港和物流港的中心枢纽港。 3.3 优化岸线资源配置 岸线资源分配需要坚持优化原则,对生产生活岸线、深水潜水岸线、岸线资源环境实行兼顾,科学岸线工业区的选址,和岸线旅游资源的开发,确保每一处岸线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对各产业板块的潜在性影响因素要做好评估,协调岸线利用空间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的综合部署及具体安排,充分结合自然经济胜过技术发展的基础,依托规划地区的优缺点制定发展战略,并做好产业与空间的发展规模的预测,为发展方向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从总体上协调水域陆域空间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关系,促进岸线集约化,多元化开发 3.4 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监测日趋完善,通过卫星,航空遥感,监测船、站结合,已然形成全方位多要素的立体监测体系。舟山作为海洋特色城市,需要一套可以纳入统一的海洋监测系统,运用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建立专门的海岸线动态检测网和网络监督机制,准确掌握舟山地区的岸线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增强岸线的管理能力。同时,深入开展舆论宣传,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概念,从整体上转变市民的旧有观念,激发对海洋资源的保护热情,扩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楼东,刘亚军,朱兵见.浙江海岸线的时空变动特征、功能分类及治理措施[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03). [2] 彭勃.舟山港口岸线资源合理利用探析[J].北方经济,2011(08). [3] 谢挺,胡益峰,郭鹏军.舟山海域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与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2009(S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