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用语文润泽“生命”
范文

    【摘要】教育是“因生命而生”“为生命而成”的活动,生命意识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要素之一。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有助于学生正确面对和理清“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面对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生命意识;语文课堂;人文性;语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38-02

    【本文著录格式】曹凤琳.用语文润泽“生命”[J].课外语文,2020,19(19):38-39.

    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和教学要求,其课程内涵决定了语文学科是一门强调对话与理解,也强调体验与感悟的课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與价值观。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语文课堂中出现了重知识技能训练、轻情感态度培养的倾向,没有完全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情感特征,“发现人,认识人,理解人”是语文学科教育的精神追求。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达到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精神状态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生命意识在语文课程目标和教材设计中已被重视

    (一)课文的选择更关注自然与生命

    就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来说,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中就写道:“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第二单元是亲情,“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后几单元分别是“童真、童趣、友谊和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这些课文内容的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生命,使日常的学习对学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更贴近生活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教材中安排了“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三个活动。“有朋自远方来”考虑到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许多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内心有许多孤独的情绪,此时,组织一次与“朋友”有关的活动,能很好地抚慰学生升入中学后的无助,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初中生活。“少年正是读书时”,关注的是习惯的养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人一生宝贵的财富,提醒学生用读书拓宽视野,用读书丰富心灵,用读书润泽生命。“文学部落”则是从精神上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用文学作品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使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三)作文训练更关注生命常态

    作文训练从“热爱生活,热爱习作”入手,培养学生从生活入手:“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鼓励学生从这些生活中普通平凡的小事写起,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等都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常态。

    二、生命意识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盲区

    “生命意识”在教材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被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盲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上的急功近利

    在应试考试的压力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督促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心理的成长发展,辜负了教材设计者的整体布局和良苦用心。语文教材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发展,而很多课堂教学往往只关注一时一课的所教所学,或者关注一学期一阶段的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学在一时看来似乎没有漏洞缺陷,从长期看来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领,忽视了生命意识的提升。

    (二)时间与精力的不足

    生命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蜻蜓点水,而是教师的一种意识,要把生命教育这种意识始终贯穿在课堂之中是需要教者殚精竭虑的。如《春》《济南的冬天》等,激发学生对季节的独特感悟,《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等文章,则是在对习俗的娓娓道来中激发对生命的感悟……如何通过这些文章的解读,感悟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对生命的赞美和热爱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再把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用主题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三)教材体系不完整

    生命教育虽然被提起被重视,但由于它还处在混沌状态,处在自发阶段,因而缺少系统的教材,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实践。而教师一鳞半爪的尝试,很多时候不成体系。

    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绝不只是智力的发展,而是与道德发展、体质增强、审美提高、劳动技能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语文课,不应成为生命教育的盲区,唯有使学生了解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基石。

    三、生命意识在语文课堂中亟待落实

    (一)亲近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亲近生命,热爱生命”,语文教育旨在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感悟,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奠基。语文教材设计注重让学生“热爱生活,喜爱语文”,当涉及到“生命意识”时,顺应中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观念,并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道德。因此这一层次的生命意识教育也就是让学生亲近生命,热爱生命,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生命,感悟生命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童年走向青春的时期,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兴趣更浓厚了,也有了探索的欲望。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加广阔和复杂的情感思想。在这一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感悟生命。了解生命意味着开始对“生命”问题本身有了思考,有了疑问,想要了解它的价值,寻觅它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教材资源,如七上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阅读,挖掘课文本身蕴含的丰富生命意蕴,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感悟。

    (三)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初中的后半阶段,学生拥有了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和体悟,学生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生命本身的思考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角去理解诠释生命,并且尊重生命。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为例,《我爱这土地》《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文章无不体现对生命的叩问和思考,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新的追求。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从“自强不息的内涵”“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青年当自强”这几个方面引领中学生“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教材从更深程度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需要挖掘教材选文本身的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价值思考,更要拥有全面整体的教育思想高度。除了课文教学,还要把生命意识贯穿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写作教学,课外阅读教学、名著导读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掘它们的价值,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实际中。

    总之,唯有站在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度上进行思考,通过在长期的整体的语文教育中贯彻和融入生命意识,才能使学生成为更好更全面积极发展的人,同时也真正发挥语文学科教育的力量。初中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学生多叛逆,多思考,多好奇,他们正处于从孩子走向大人的拐角点,容易摔跤也容易走偏,因此格外需要引导。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意识,有利于他们开始思考“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学生悉心观察周遭生活景观,从课本和生活中汲取自身独特的思考与体味,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和激发,肯定和鼓励,充分利用教材,然后突破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产生对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与追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