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范文

    张乐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想要扎实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而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是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承担着乡村振兴“引路人”的使命,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很大程度影响着乡村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针对我国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现阶段我国乡村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

    研究通过对四平市十余所农村中学的走访发现,大多数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在政治觉悟、思想高度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水平与新时代条件下对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要求仍存在一定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政治素养欠缺,理想信念淡薄

    部分乡村教师政治理论水平较低,对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之不深,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知之甚少,极少数教师对国家发展前途存在疑问甚至缺乏信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对于社会发展的错误认识或偏激言论带到课堂,那么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对入党没有兴趣和想法,政治参与意识较为薄弱,没有认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用之才的重大责任。

    1.2 价值观念模糊,注重个人利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社会职业评价的标准越发向金钱靠拢,导致农村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感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再加上农村教师待遇偏低,部分乡村教师不甘于本职工作、不甘于清贫,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奉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一些教师强行在课后增办补习班收补课费,把价值取向放在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上,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

    1.3 师爱意识弱,失格行为时有发生

    师爱即老师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部分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工作的热爱不足、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心不够,师爱意识不强。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差异对待学生: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多加偏爱而对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耐心不足,甚至有不尊重学生人格、挖苦学生等失格行为。这些失格行为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有损农村教师的整体形象,对整个农村的教育事业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1.4 爱岗敬业精神淡薄,职业获得感和认同感低

    目前农村教师多为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特岗教师和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特岗教师大多比较年轻,又来自于城市,对农村的艰苦环境不适应,与城市生活对比后难免对农村环境产生抱怨心理,很难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年岁稍大的本地教师虽然习惯了农村的教学环境,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已经使他们消磨了最初的工作热情,抱着“只要不出大问题就可以、只要讲完书本内容就行”的不良思想,工作应付缺少敬业意识,没有承担好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2 乡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虽然高举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旗,却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实处,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农村教师的教育也是立于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的出发点,而忽略了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以及思想政治素质与教学能力素质的关系。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做太多要求,很少组织老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对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方面的培训。

    2.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学校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少之又少,且模式也有待创新,大多是开座谈会空讲大道理和空发文件、教师抄写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缺乏感染力和实践性。21世纪已经进入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借助网络接触到各种丰富多彩的信息,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也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也很难对这种空洞单一的教育模式产生兴趣,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参加教育活动,很难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同身受,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2.3 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对乡村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方面,主要是以教学成绩为标准。评价指标主要是备课、讲课、辅导、板书等教学能力的评议,一些学校甚至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直接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对教师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心理等方面的评价少之又少,就算是有也大多流于形式幾乎人人满分。在这种评价机制驱使下,教师为了获得领导、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必然只注重教学能力的加强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4 物质条件匮乏,工作负荷重,教师自身无暇顾及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较差,教师想要达到教学标准就要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教师往往要承担着“老师”和“父母”的双重角色,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老师都反映自己的工作内容多、压力大。不仅要在课上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派发的工作,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不仅要面对教学压力,还要面临着经济压力、科研压力、职称评定、住房等多方面的困难。所以,匮乏的物质条件和过重的工作负荷客观上导致了乡村教师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3 乡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3.1 更新教育理念,切实加强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乡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到农村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积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科学的理论传递给教师,使教师树立高尚的人格追求,对本人的行为用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进行约束,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素质,认识到其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切实加强对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思想政治培训机制。

    3.2 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的教育模式,要不断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方法。首先,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使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接受各种素质教育。比如弘扬党章精神宣传马列思想的各种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手机软件、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各类电影以及连续剧,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其次,可以组织教师参观革命老区和红色教育基地,使其在丰富多样的实践调研活动中充分了解民情、社情和国情,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最后,可以定期邀请各地的优秀乡村教师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进行讲座,宣传正能量。

    3.3 完善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考评机制

    在对乡村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增添对于教师的政治修养考核、职业道德考核以及心理健康考核等内容。激发教师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生动力,改变重业务轻思想、重物质轻精神的评价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拥护党的事业、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吸收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鼓励乡村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修养。

    3.4 加大政策支持和教育投入,合理提高乡村教师薪资待遇

    一方面,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为乡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培训经费,保障农村教师获得高层次、高水平的培训机会。另一方面,合理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只有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有更多的热情投身于思想政治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莹.论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J].实现政治教育研究,2015(05).

    [3] 高峰.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4] 张鹏君.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1.

    [5] 刘艳.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6] 邢炜.论中小学师德考核与管理[D].山西师范大学,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8: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