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二学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
范文 | 娄煜鹏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第二学段学生在数学审题时存在的现状,提出重视读题、题组对照、联系生活、数形转化、题后反思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第二学段;数学教学;审题能力;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错题后,只要重新仔细读题,他们就会发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此类情况所反映的并不是这些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熟练,而是审题能力的培养尚有欠缺. 数学中的“审题”,指的是在学生读题获取基本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处理的一个多步加工的过程.由此可见,审题最基本的前提是认真读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读完题,如何分析与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需要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引导,需要学生在不断地做题中获取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文根据第二学段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制订出重视读题、题组对照、联系生活、数形转化、题后反思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数学教师进行审题教学提供帮助. 一、存在的现状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审题能力就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现从小学中高段学生审题存在的障碍进行阐述,以制订出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策略. (一)分析能力薄弱,信息不综合 第一学段数学知识比较简单,题目语言短小,呈现信息的方式也主要集中在文字、图文结合、图信息和表格等,所考查的数学问题解题步骤一般不超过两步.而到了第二学段,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提升,知识面的拓宽,题中的信息也会增多,有时还会存在一些多余信息和隐含信息,信息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平均数问题时,有这样一道典型例题:402班学生量身高,最高的李明147 cm,最矮的王芳130 cm.但有一天王强因病请假没有到校,测得全班的平均身高为 138 cm.第二天,王强到校量出身高為140 cm.那么,全班的平均身高会变高还是变低? 首先,这道题的文字量较多,考查了学生基本的读题能力;其次,题中出现了4个身高值,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每个数值代表的意义;然后,筛选出对解题有直接帮助的少王强时平均身高为138 cm和王强身高为140 cm这两个关键信息;最后,根据平均数和单一数据的关系,得出王强到校后的全班实际平均身高大于138 cm.而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往往对这四个数值的意义分析不到位,纠结于全班身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致思路混乱,解题出错. (二)思维定式明显,解题欠仔细 思维定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解题时容易受到之前已经固化在头脑中的思维方式的干扰,换句话说,就是乍一眼看到类似的题型时,会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第二学段的数学习题往往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发现的能力,学生解题时如果没能找到题目间存在的细微差异,就常常会出错. 例如,在计算练习时,常遇到这样的案例:计算下列各题. 8÷2,6÷3,12÷3,16÷4,12÷6,9-3. 当计算到最后一题时,就会有不少学生算成9÷3,这就是因为受前几题除法算式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都是除法计算.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式. 再比如分数应用题中:一根2 m长的木棍,用去了13,还剩多少米? 部分学生就会列出2-13的算式,因为他们形成了“求还剩多少就是做减法”的定势思维,但题目中用去的是整根木棍的13,而不是13 m,即应该先求出2 m的13是多长.这是受整数应用题求解思路的影响. (三)生活经验不足,理解有偏颇 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习题都是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作为主要情境展开的.这就给那些解题比较刻板的学生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他们难以将文字或简易图联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脑海中形成不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导致理解题意存在困难,有偏颇. (四)数形结合欠佳,画图习惯差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学生一碰到较复杂的题,就托着小脑袋,或者咬着笔头,或者挠挠头,保持这样的状态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他们才会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答案一会儿就算出来了. 场景二:在讲解数量关系较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的题目时,教师只要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画图法、数形结合法是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有重大的意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材中就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形状表示数,再过渡到稍抽象的数轴,最后发展为线段图,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间的关系.数学中有不少典型题,如植树问题、行程问题中的追及、相遇问题等,只要学生认真画出示意图、线段图,再进行分析,问题就会化繁为简,原来看似需要冥思苦想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画图,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解决的策略 根据以上第二学段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现状,本文有针对地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重视读题,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数学审题中亦是如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重视读题,即要求学生能集中精神仔细读题,进而了解题目内容,明确题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细心、耐心地培养学生仔细、反复读题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将关键信息用笔勾画、圈出来,真正做到心口一致、用心理解,审题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