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范文

    刘健智 李丽萍

    

    

    

    摘 要: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能较好地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第一个核心的比值定义的概念,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于加速度教学,形成了教学设计思路:①提出问题:速度变化快慢如何描述;②探究问题:用比值描述;③解决问题:这个比值被定义为加速度;④引发新问题:加速度的方向、拓展延伸。

    关键词:问题解决;比值定义;概念教学;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5-0032-5

    1 ? ?教材分析

    1.1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

    理解加速度。例如,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1.2 ? ?本节内容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加速度是高中阶段首先接触的核心概念,是位移、速度的后续概念,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是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基础。加速度也是高中阶段第一次利用比值方法定义的概念,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思路,有利于其他比值定义概念的学习。

    1.3 ? ?教材内容与体系安排

    加速度和速度概念的构建类似,却更抽象。学生感性材料不多,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速度变化快慢如何描述”这个问题,建构起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再引导学生建构“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可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推理出加速度为矢量,明晰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得出瞬时加速度的概念,扩展加速度的外延,构建知识网络,学会通过对物体速度与加速度的分析来判断运动状态。

    2 ? ?学情分析

    2.1 ? ?认知层面

    (1)学生通过速度概念的构建,能把比值定义法较好地迁移到加速度概念学习中。

    (2)学生依赖于日常经验,不习惯运用数学工具推理、判断、解释,对比值(变化率)的理解有待加强,存在速度越大或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为负就为减速运动等的错误经验,这不利于加速度的学习。

    2.2 ? ?知识层面

    (1)掌握了矢量的特征,但对矢量的理解浮于表面。

    (2)理解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有利于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比较。

    (3)理解图像的应用,了解图像的涵义,对加速度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2.3 ? ?能力层面

    (1)具有一定的观察总结能力,但抽象思维不足,容易混淆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

    (2)可以进行简单的矢量数学计算,但对矢量的图像计算理解需要加深。

    (3)在前面學习瞬时速度时知道了瞬时的意义,对极限法有一定的理解,但理解还不到位。

    3 ? ?设计理念

    基于“问题及其解决”进行设计,具体步骤:

    (1)发现问题:速度的变化有快有慢;

    (2)提出问题:如何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探究问题:理论探究得出用比值描述;

    (4)解决问题:将这一比值定义为加速度;

    (5)引发新问题:加速度的方向,拓展和应用加速度概念,图像法求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4 ? ?教学目标

    4.1 ? ?物理观念

    下列知识目标的落实,有利于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

    (1)认识速度变化和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理解速度变化的快慢可以用比值来描述。

    (2)理解比值即为速度的变化率,能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

    (3)知道加速度的矢量性,领会其正负代表的涵义,理解加速度的方向。

    (4)知道v-t图像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5)理解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区别。

    4.2 ? ?科学思维

    (1)会用比值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会分析、总结物理过程,提升科学推理能力。

    (2)通过构建和理解瞬时加速度,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微元法和极限思想。

    4.3 ? ?科学探究

    (1)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速度变化有快有慢”,进而提出问题“如何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加速度的构建过程,培养解决问题、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4 ? ?科学态度与责任

    (1)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探索生活、自然科学本质的动力。

    (2)通过加速度物理量的构建,建立起科学认识世界的意义,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3)通过“死亡加速度”的分析,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

    5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值能够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2)教学难点: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6 ?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教学法。

    (2)学法:探究式学习法。

    7 ? ?教学流程(图1)

    8 ? ?教学过程(表1)

    9 ? ?板书设计(图5)

    10.1 ? ?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中的因和果与主体属性相互之间彼此具有独立性[2]。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概念建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物理量的来龙去脉,不能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数字化。

    本节课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摸索规律,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抓住了概念的本质,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大小、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不落入公式纯粹数字化之中,让学生体会物理探索的方法和意义,更能领悟科学的本质。

    10.2 ?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本节教学设计,从加速度的概念建构到概念辨析、延伸、深化,都是问题引领、学生探索的形式,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中心问题,有加速度方向和解读v-t图像、精准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等子问题环环相扣,联系生活,形成合乎逻辑的“问题”系统,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知识,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提高课堂专注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本节设计对课堂问题进行预设,而实际课堂会因为学情差异对预设问题有不同反应,也会导致新问题的生成,教师需要正确对待課堂的生成,及时反馈调整。

    10.3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3]。学生的学习不是记忆大量的事实,停留在知识的浅层表面,而是通过主动学习把握知识本质,构建知识系统,即物理概念本质、适用范围、外延及各种关系的把握。

    本节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构建概念,实现了对加速度知识点的深度理解,注意了对加速度概念的延伸扩展,如瞬时加速度,在逻辑上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且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素材。

    参考文献:

    [1]胡皓云.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7,35(10):8-11.

    [2]李君健.比值定义法的物理思想及教学启示[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12):45-46.

    [3]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21.

    (栏目编辑 ? ?邓 ? 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