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麦茬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范文

    赵国庆

    麦茬夏大豆是山东省兰陵县主要夏秋作物之一。当地麦收后为赶农时多采取免耕贴茬直播法,来不及也无法施用基肥及防治地下害虫,另加上当地麦收后夏季气候变化无常,旱、涝、病虫草害时常交替发生,给夏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夏大豆要高产,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相应技术对策,趋利避害,实现丰年高产稳产,歉年少减产。针对兰陵县大豆生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麦茬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读者参考。

    一、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技术,良种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山东地区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热同季,常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大豆中熟品种生长发育的需要,尤其是8月上旬(即“立秋”)后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有利养分积累,提高粒重。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及实际生产情况,可选择临豆10号、菏豆12号、菏豆23号、中黄13号等中熟高产优质品种;不宜选择早熟品种、地方品种及晚熟品种,早熟品种、地方品种产量低,而晚熟品种成熟度低,且收获期过晚,影响下茬作物(冬小麦)的适期播种。

    二、增施肥料

    兰陵县夏大豆多采取板茬抢墒播种,这时正值三夏生产忙季,来不及施基肥(尤其是农家有机肥),大豆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对此可推广增施肥料栽培技术,具体方法:前茬小麦重施肥,当茬大豆补施肥。即秋种小麦时,结合深耕整地,每亩施土杂肥3000千克,氮肥(N)15千克、磷肥(P205)6千克、钾肥(K20)6千克;小麦收获后,大豆接着使用残肥,不但小麦增产,大豆也增产增收;大豆播种时,每亩耧沟条施磷酸二铵10千克,初花期追施尿素5千克。

    三、提高播种质量

    1.种子处理

    播前选择晴天在阴凉处晒种1~2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晒后进行精选,将秕粒、病籽、烂籽和杂质剔除,选留饱满、色泽好和整齐一致的种子,出苗整齐。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种子进行包衣,也可药剂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及幼苗期病虫危害。

    2.抢萑早播

    “夏播无早,越早越好”,抢时早播全苗是夏大豆高产的基础。麦收后有墒趁墒、无墒造墒,确保6月20日前足墒播种完毕,最晚不能超过6月25日(即“夏至”节气)。同时,由于大豆属双子叶作物,出苗时顶土力差,播后勿浇“蒙头水”,避免土壤表层板结(黏质土壤尤其严重),出苗困难。但播后干旱可进行适当喷灌或微灌。

    大豆播种造墒有两种方法:一是播前造墒,足墒下种;二是缺墒下种,播后补墒。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可以为大豆萌发和出苗提供较好条件,但是遇大雨天气时很容易耽误播种时节,不能按时播种;第二种可以按时播种,但易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大豆出苗。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采用机播,合理密植

    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是中国大豆产业体系研发的大豆播种技术。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大豆免耕机播技术,精量匀播,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性完成,以提高播种质量。操作方法:采用等行距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10~14厘米,播深3~5厘米,每亩用种量4~6千克,保留苗1.2~1.5万株;早播或晚播要适当减少或增加密度,肥力较高的地块1.2万株,肥力差的地块1.5万株;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基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25千克,肥料施在种子侧下方4~6厘米处,做到种肥分离,以免造成肥害,影响出苗。

    四、加强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间苗定苗

    大豆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及时补种。补种时可以用浸种催芽法进行播种;或带土移栽补苗,然后澆水,保证成活。在补苗同时进行间苗、定苗等,将病苗、弱苗、小苗、疙瘩苗和非本品种杂苗剔除,留下整齐一致、相对健壮的幼苗。

    2.化学除草,注意选药

    化学除草是目前夏大豆田杂草防除的主要手段。由于大豆对许多化学除草剂非常敏感,可选用适宜的高效低毒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避免造成当季大豆药害或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大豆除草分为播后苗前除草和苗后除草:播后苗前封闭除草,一般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30毫升或72%异丙甲草胺(都尔)乳油100毫升对水50千克地表喷施;若采用封闭除草效果不好或未来得及苗前封闭除草,可在大豆3片复叶期内,每亩用24%乳氟禾草灵(克阔乐)乳油30毫升加12.5%吡氟氯禾灵(盖草能)乳油30~35毫升,对水40~45千克地面杂草,可同时防治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

    除草剂喷洒时间宜选择傍晚,此时风速小、湿度大,除草效果好。

    3.肥水运筹,控促结合

    在播种时已施足基肥,但大豆花期仍未封垄,可每亩施大豆专用肥或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大豆开花期和鼓粒期是夏大豆需水关键期,对水分反应敏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浇水,促进开花结荚,增加单株粒数;但遇降雨集中且时间较长时,还应及时开沟排涝,以减少涝渍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大豆生长中后期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宝等叶面肥,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减少瘪粒。结荚鼓粒期遇旱时应及时浇水,防止植株早衰。

    此外,大豆对钼肥需求较大,在大豆花荚期根外施肥,既经济又简便易行,每亩喷施0.2%钼酸铵溶液2~3次,可增花保荚,提高粒重,一般可增产5%以上。

    对于前期生长旺盛、群体大,且有徒长趋势的田块,可在初花前开展化控矮化防倒,及时化控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生茬口、肥力较好地块。具体方法:每亩用甲哌翁(缩节胺)20毫升对水20千克喷施,或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50千克喷施。

    4.防病治虫,突出重点

    夏大豆应重点防治蛴螬、红蜘蛛、蚜虫、豆荚螟、棉铃虫及根腐病等。除了选用抗病品种防治根腐病外,还可选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地下害虫(如蛴螬);大豆出苗后10~20天,使用内吸性药剂防治豆秆黑潜蝇;苗期和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蚜虫、红蜘蛛、造桥虫等害虫;在开花期和结荚初期要注意防治豆荚螟,可喷洒90%敌百虫晶体700~1000倍液进行防治。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此时用药防治效果好。

    五、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大豆成熟的标志:全株叶片95%以上转黄落叶,茎、荚呈黄色或黄褐色,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的形状、大小和光泽,并与荚壳脱离,籽粒干硬,轻摇豆秆有响声。

    人工收获时,应在露水未干前,以减少落荚、落粒损失;机械收获时,应避开露水,防止籽粒黏附泥土,影响外观商品性。

    大豆收获后,在通风干燥处带秸晾晒,待籽粒完全后熟脱粒且籽粒含水量降到12%以下时,即可安全贮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