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生植物造景模式及景观评价 |
范文 | 张燕青 潘宏 魏云华
摘 要:该文以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为依据,介绍了水生植物的定义、分类及造景模式,并采用适宜福建省的景观选景质量评价系统对造景模式进行了景观评价,为水生植物的造景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植物;造景模式;景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 S68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8-0147-03 1 水生植物的定义及分类 水生植物是指植物体部分或全部长期生活在水中或湿土壤中,并能够完成繁殖循环的一类植物[1]。根据Cook等的统计,全世界拥有维管束水生植物5763种,隶属87科407属,其中蕨类植物中有水生植物9科11属,裸子植物没有水生植物,被子植物中有水生植物78科396属[2-3]。最常见的水生植物分类方法,按其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浮水型、沉水型及湿生型5种类型。常用的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如表1所示。 1.1 挺水型 挺水水生植物是指根系或根茎生育底泥中,茎或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其植株高大,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4]。常见的有菖蒲(Acorus calam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水葱(Scirpus validus)、芦竹(Arundo donax)、荷花(Nelumbo mucifer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灯芯草(Juncus effusus)等。 1.2 浮叶型 浮叶水生植物是指根系或根茎生于底泥中,叶片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其大多花色艳丽,无明显的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有些是靠柔软的茎把叶片送到水面。常见的有睡莲(Nymphaea)、萍蓬草(Nupbar pumilum)、芡实(Euryale ferox)、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等。 1.3 浮水型 浮水水生植物是指整个植物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3]。植株的根茎不长于泥土中,叶面漂浮于水面上,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微景观和小池塘等提供装饰和绿荫。又因它们能吸收水里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藻的生长。如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满江红(Azolla imbricate)、槐葉苹(Azolla imbricata)、大薸(Pistia stratiotes)等。 1.4 沉水型 沉水水生植物是指整个植物体都沉于水体的水生植物。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叶多为狭长或者丝状,植株的各部分均能吸收水中的养分,而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此类植物没有完整的根系发展,植株在水体中可以漂浮,但多数位于水体中下层。沉水植物的种类较少[3],如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车前草(Ottelia alismoides)、石龙尾(Limnophila sessiliflora)等[5]。 1.5 湿生型 湿地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中的植物。狭义的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水陆交汇处,土壤潮湿或者有浅层积水环境中的植物。湿生水生植物的品种非常多,主要起到观赏作用,如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美人蕉(Canna generalis)、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等[6]。 2 水生植物的造景模式 2.1 自然式 自然式种植水体以自然流畅的曲线为主,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生长特征和生态习性,以人工种植模拟自然,应用植物种类丰富植物配植的形式则多种多样,利用植物使用水面或开或掩;用栽有植物的岛来分割水面;用水体旁植物配植的不同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意境等。 2.2 主景式 主景模式有鲜明特色,明显个性,典型特征,并能够代表景观特色的水生植物为主大面积种植的水体或池塘。 2.3 混植浮床式 混植式浮床模式,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种植到水域水面上,通过水生植物根部的吸收,吸收作用和物种竞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常用于水位深的水体,城市内河、内湖等。 2.4 驳岸式 驳岸种植模式既能使陆地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作用,大多应用于池塘、溪流、或大面积的水体边及其驳岸的绿化。可选择大批宿根、球根类植物及湿生植物,如石菖蒲、黄水葱、花叶水葱、早伞草、千屈菜、水杉、垂柳等,与其他植物巧妙配置,可以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很多水生及喜湿的种类还可以直接栽植在浅水中,如水葱、灯芯草、香蒲等,应用于园林中不仅生动自然,不仅可起到加固驳岸的作用[7],也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形成优美的水生植物景观。还有一部分观赏草具有优良的抗性,可水陆两生,非常适宜营造从浮水到挺水再到陆地的过渡带。 3 造景模式景观评价 对SBE评价系统[8-10]进行修改,建立适宜福建的景观造景质量评价系统,评价标准和评分依据见表2。 选取福建省内6个美丽乡村作为案例,结合水生植物造景模式进行评价,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11],景观美景度等级共分为以下7级:极不美、很不美、不美、一般、美,很美、极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1、2、3、4、5、6、7,评价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自然式种植模式4.15分,主景模式4.74分,驳岸式3.98分,美景评价为中等以上;混植浮床式3.32分,效果不太理想。 4 结语 水生植物造景历史悠久[12],随着生态美学的发展,对植物造景的认识不应仅停留在“诗情画意”上,在实际的园林景观配置中,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区域特征,乡村振兴的目标实施,最大限度地提升美丽乡村环境的效果[13]。结合水生植物的造景模式,将其运用于乡村景观中,并从景观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乡村景观特征美景度呈现显著的相关性[14]。除了在视觉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外,还要使景观成为一个整体,建立一个聚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整体生态系统[15]。 参考文献 [1]陈煜初,朱丽等.水生植物在我国水体绿化应用中的研究[C]//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会(IWGS)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青岛:[出版者不详],2011:32-36. [2]Cook C D K.世界水生植物[M].王徽勤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303. [3]陈煜初,周世荣,付彦荣,等.水生植物园林应用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4]周玉明.水生植物造景探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06:71-73,78. [5]张燕青,魏云华,陈阳.水生植物在美丽乡村中的景观营造——以宁德市小洋梨村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2-03):86-87. [6]金涛,杨永胜.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7]林培勋.厦门地区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3):55-58. [8]Real E,Arce C,Sabucedo J. Classification of landscapes using quantitative and categorical data,and prediction of their scenic beauty in North-Western Spai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0,20:355-373. [9]Buhyoff GJ,Miller PA,Roach JW,et al.An AI methodology for landscape visual assessments[J].AI Application,1994,8:1-13. [10]Bulut Z,Yilmaz H. Determination of landscape beauties through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a case study for Kemaliye[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8,141:121-129. [11]HandsDE,BrownRD.Enhancing visual preference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sit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58:57-70. [12]李穎璇,张胤.水生植物在造景中的运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4):63-65. [13]郭宇珍.浅析园林景观配置中水生植物应用园林造景[J].综合论述,2016,10:277-278. [14]王荣华,赵警卫.乡村景观美景度评价及其决定要素[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7(2):231-235. [15]曹治国,窦宇威,李博,等.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作用与园林造景[J].园艺种业,2019(05):107-109. (责编:张宏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