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响应面法优化野生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 |
范文 | 许俊齐 贾君 徐超 凡军民 谢春芹 曹淼 魏壮壮
摘要: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野生白灵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菌丝培养阶段pH值、温度、碳源、氮源、碳氮比(C/N)对野生白灵菇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6.5~7.5条件下,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培养温度为24~26 ℃较利于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白灵菇菌丝培养良好的碳源为蔗糖、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C/N为20 ∶1时,菌丝生长速度相对最快。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設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较优的条件为温度24 ℃、pH值6.5、碳氮比21? ∶ 1,此条件下白灵菇菌落直径为58.13 mm,菌丝生长速度为4.79 mm/d,与预测值相符。 关键词: 白灵菇;菌丝特性;温度;碳氮比;pH值;响应面法 中图分类号: S646.1+4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137-06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别称天山白灵芝,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Pleurotus)真菌[1],子实体通体洁白,菇体肥大,盖厚柄粗,脆嫩可口,质地密实,香味浓郁,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白灵菇营养丰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5%,对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珍稀的天然保健食品[2-7],存在较好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白灵菇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干旱沙漠地区,故又有“天山神菇”“西天白灵菇”之称[8-9],其中,新疆塔城县白灵菇具有朵型大、颜色洁白、产量高等特点。本试验以新疆塔城县白灵菇菌种为对象,探讨其菌丝培养条件及生长特性,以选育出适合江苏地区产业发展的菌株,增加江苏白灵菇品类,并改进其现有栽培技术,为新疆白灵菇的成功引种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 白灵菇菌种,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白灵菇种植基地提供。 1.1.2 仪器与设备 JA2003型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美的(Midea)WK2102型电磁炉,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SW-CJ-LF型净化操作台,圣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LRH-150B型恒温培养箱,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生产;XFS-280A型高压灭菌锅,上海尚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1.1.3 基础培养基 蛋白胨2.0 g、葡萄糖20.0 g、KH2PO4 1.0 g、MgSO4 0.5 g,琼脂粉12.0 g,蒸馏水1 000 mL,自然pH值。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培养条件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菌龄与厚度基本一致、颜色洁白、直径为5 mm的白灵菇菌种圆片,分别接种到1个条件或物质发生变化、其他条件或物质相对固定不变的基础培养基上,相对湿度为75%~80%、25 ℃恒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待菌丝萌发,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每隔12 h测量1次,连续测量5 d,测量10次,计算菌丝日均生长速率及菌丝长势。试验设置不同pH值为4.5、5.5、6.5、7.5、8.5;设置光照培养箱不同温度为20、22、24、26、28 ℃;设置不同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乳糖、麦芽糖;设置不同氮源为硫酸铵、酵母浸膏、硝酸钾、蛋白胨;固定基础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不变,变换蛋白胨含量,设置不同碳氮比(C/N)为10 ∶ 1、15 ∶ 1、20 ∶ 1、25 ∶ 1、30 ∶ 1。每处理重复3次。 1.2.2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以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值、菌丝培养5 d时的菌落直径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温度、pH值、C/N这3个条件进行3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 1.3 统计分析 采用Minitab数据处理系统、WPS 201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响应曲面法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条件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1.1 pH 值 由图1可知,白灵菇菌丝在pH值为4.5~8.5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菌丝生长速度在不同pH值条件下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培养3 d时菌丝日生长速度相对最高,这可能与培养基中菌丝营养物质被逐渐消耗有关;pH值为8.5的较高pH值条件及pH值为4.5、5.5的较低pH值条件下,菌丝日生长速度相对较低,而pH值为6.5、7.5条件下,菌丝日生长速度保持在4.23 mm/d以上,且菌丝洁白、浓密。因此,白灵菇菌丝生长培养基相对最适合的pH值为6.5~7.5。 2.1.2 培养温度 由表1可知,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随培养温度的增加,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其中,24 ℃时菌丝生长速度达到最大,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4.482 mm/d,与26、28 ℃培养的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高于22、20 ℃条件下培养的菌丝(P<0.01);24、26 ℃条件下培养的白灵菇其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而28 ℃条件下培养的白灵菇其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较24、26 ℃的有所下降,菌丝色泽偏黄,且较为稀松,28 ℃的温度条件已不适宜白灵菇菌丝生长。因此,白灵菇菌丝生长相对最适合的温度为24~26 ℃。 2.1.3 碳源 蔗糖、麦芽糖为双糖,常在培养基中被用作小分子碳源。由表2可知,白灵菇菌丝在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乳糖、麦芽糖这5种供试碳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相对较好,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4.504、4.450 mm/d,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碳源(P<0.01);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果糖作为碳源培养白灵菇,其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果糖作为碳源的菌丝生长速度相对最小。因此,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较适合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综合考虑以蔗糖作为碳源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较为平稳,且价格低廉,较易获得,故选择蔗糖为白灵菇菌丝培养的较佳碳源。 2.1.4 氮源 由表3可知,白灵菇菌丝培养可利用硫酸铵、酵母浸膏、硝酸钾、蛋白胨作为氮源,但菌丝生长速度有明显不同,其中,酵母浸膏、蛋白胨作为氮源的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4.192、4.014 mm/d,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氮源(P<0.01)。观察菌丝外观发现,以硫酸铵、硝酸钾为氮源的白灵菇菌丝较为稀松、颜色浅白,而以酵母浸膏、蛋白胨为氮源的白灵菇菌丝浓密,且菌落直径明显大于其他2组。因此,白灵菇菌丝生长的较佳氮源为酵母浸膏与蛋白胨。 2.1.5 碳氮比 由表4可知,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白灵菇菌丝都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有明显不同;C/N为20 ∶ 1时,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4.378 mm/d,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5);C/N为25 ∶ 1的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与C/N为15 ∶ 1的处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C/N为10 ∶ 1的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与C/N为30 ∶ 1 的处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观察菌丝外观状况发现,C/N分别为20 ∶ 1、25 ∶ 1培养基培养的白灵菇菌丝浓密健壮,菌丝生长优良。可见,白灵菇为典型的木腐菌,在营养生长阶段对碳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当C/N为20 ∶ 1时利于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2.2 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的优化 2.2.1 响应曲面设计多元回归结果 采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对表5试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出温度(A)、pH值(B)、C/N(C)與菌丝生长速度(Y1)、菌落直径(Y2)这2个响应值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得到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分别为: Y1=4.78+0.10A+0.099B+0.066C-0.11AB+0.120AC+0.07BC-0.23A2-0.33B2-0.26C2; Y2= 57.28+3.43A+0.420B+3.330C-0.23AB-0.205AC-0.07BC-5.94A2-4.36B2-5.24C2。 由表6可知,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模型P值均<0.0001,影响极显著,失拟项P值分别为0.255 2、0.116 2,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试验模型建立合理,试验设计可行,回归方程能准确反映温度、pH值、C/N比对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的影响;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6 6、0.989 8,调整决定系数R2Adj分别为0.969 4、0.968 0,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误差较小,可用于白灵菇生长条件优化试验的分析与预测;菌丝生长速度模型中,一次项A、B、交互项AC、二次项A2、B2、C2对模型影响极显著(P<0.01),一次项C、交互项AB对模型影响显著(P<0.05),交互项BC对模型影响不显著(P>0.05),而白灵菇菌落直径模型中,一次项A、C,交互项AC,二次项A2、B2、C2对模型影响极显著,一次项B,交互项AB、BC对模型影响不显著。 2.2.2 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响应面三维图可反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响应曲面坡度越陡峭,说明响应值受到相应因素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由图2、图3可知,温度、pH值、C/N各两因素对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响应曲面较为陡峭,交互作用较为明显,与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2.2.3 菌丝生长条件优化与验证 根据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白灵菇菌落直径相对最大的条件为温度24.24 ℃、pH值6.02、C/N 21.35 ∶ 1,此条件下菌落直径预测值为58.152 9 mm;菌丝生长速度相对最优的条件为温度24.24 ℃、pH值6.565、C/N 21.05 ∶ 1,此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预测值为4.805 57 mm/d。为便于实际生产操作,将优化条件调整为温度24 ℃、pH值6.5、C/N 21 ∶ 1,此条件下测得的菌落直径为58.13 mm,菌丝生长速度为 4.79 mm/d,与Design-Expert 8.0.6得出的最优参数预测值较为吻合,可见该试验设计方法可靠有效。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白灵菇菌丝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pH值为6.5的培养基上白灵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白灵菇菌丝生长的相对最佳温度为24~26 ℃,此条件下培养的白灵菇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白灵菇菌丝在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乳糖、麦芽糖这5种供试碳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蔗糖作为碳源相对最好,白灵菇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较为平稳,且蔗糖价格低廉,较易获得;酵母浸膏是白灵菇菌丝生长相对较好的氮源,培养基中C/N为20 ∶ 1时更利于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按照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分别以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度为响应值,以温度、pH值、C/N为影响因子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试验,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得到的二次回归模型相关性极显著(P<0.01),准确度、精密度较高,并得出白灵菇菌丝最优生长参数为温度24 ℃、pH值6.5、C/N 21 ∶ 0,此条件下测得菌落直径为58.13 mm,菌丝生长速度为4.79 mm/d。 参考文献: [1]王兰青,刘 宇,王守现,等.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配方筛选试验[J]. 北方园艺,2012(1):156-158. [2]王耀荣,徐全飞,韩晓芳,等.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筛选及栽培工艺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3):118-121. [3]谷延泽. 白灵菇和杏鲍菇的营养分析与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31-9932. [4]Cui H Y,Wu S F,Sun Y P,et al. Polysaccharide from Pleurotus nebrodensis induces apoptosis via a mitochondrial path way in HepG2 cells[J]. Food & Function,2016,7:455-463. [5]董洪新,刘新海,徐志玲,等. 白灵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4,11(1):22-25. [6]佘冬芳,樊卫国,徐彦军.白灵菇和大球盖菇的营养分析与比较[J]. 食用菌,2007(4):57-58. [7]赵占军,张 勇,李 毅,等. 白灵菇生理生化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3):292-294. [8]周长青. 白灵菇栽培基础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9]吕作舟.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收 稿日期:2019-01-24 基金项目: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平台建设(编号:2014KJ26)。 作者简介:许俊齐(1986—),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实验师,从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技术研究。E-mail:wozaijurong@163.com。 通信作者:贾 君(1966—),博士,教授,从事食品质量分析、农畜产品质量评价及加工研究。E-mail:772805883@qq.co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