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
范文 | 吴萌 我国经济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带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相比传统的人工种植,依托机械化模式开展水稻育秧、插秧、收获等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效果,在成本和效率上有着巨大的优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水稻生产管理的未來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水稻机械化种植的良好开展对城市农业发展尤为关键。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育苗插秧环节通过对机械化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确保以往传统人工种植方式向规范化以及机械化种植模式方面进行积极转变,在育秧时应用塑盘方式进行,而在插秧时应用插秧机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加之田间管理科学有效性的充分全面发挥,确保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得以良好实现。 一、水稻种植的背景及趋势 目前在我国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均占据首要地位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因此水稻能否稳定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大局具有重要的影响。推动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可高效生产水稻、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生产能力,这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在水稻生产中进行机械化耕作和收获,但水稻种植环节整体上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仍然以古老的人工栽插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已成为我国发展水稻高效生产的瓶颈。 二、水稻种植育秧环节 1、育秧苗床准备,在准备育秧苗床的过程中,应确保苗床具有平整的床面和便利的交通,在此情况下才能为田间管理提供便利,针对秧田和大田留足比例应按1:80面积,在播种前的20天左右时间,将苗床进行耕翻上水打作精平,在等待苗床土壤逐渐沉实之后再开沟做板处理,在开沟做板过程中,应注意秧板的光、平、实、直和高洼深沟,确保灌溉和排水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2、选择合适播种时间,在进行机插秧播种过程中,往往会有较高的密度,此时秧苗根系在土层中的厚度尤为关键。应确保秧苗根系在厚度为2cm-2.5cm薄土层中生长需要。在机插秧过程中,往往会严格安排播种期,因此在安排播种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大田的茬口以及耕整沉实时间等因素,根据25天-30天的长秧龄大壮秧将播种期做倒推处理,应本着田等秧以及秧不等田的原则进行落谷,为秧苗的适龄栽插给予全面保障。 3、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优势和不足 从成本和效率上来看,目前机插秧每亩130元,人工插秧每亩220元;机器收割每亩140元,人工收割320元,两个人一天只能收割一亩,而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30亩左右。通过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比起传统的人工种植水稻,机械化种植有着巨大的优势。机械化种植水稻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机插秧过程中,机械力度偏大,容易伤害到水稻幼苗的根部,幼苗返青时间会延长,因此机插秧要比人工插秧提早7天时间;机插秧过程中,还会出现漏掉的空位,后期需要人工补苗;机插秧和机器收割对耕地地块的平整度要求更高。 4、机械化插秧栽培 ①育秧播种机选配 按照育秧规模选择育秧机械,目前市场上应用两种育秧机,一种是固定式水稻电动播种机,一种是自走式育秧播种摆盘铺土地一体机,自走式育秧播种机同时实现育秧和摆盘功能,省略了二次送盘过程。 ②秧块准备 在进行插秧的前期过程中应确保秧块床土约有40%左右的含水量,在进行秧块运输时,一定要加以注意,此时应将秧块的卷秧以及变形和破裂等现象的发生给予有效避免,在运输秧块时可以将其以重叠方式或每10盘以筐放运输的方法处理,确保不伤秧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重叠运输过程中,应确保重叠层数在3层之内。 ③机械化插秧 发展机械化插秧,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是关键,这就对优质毯状机插秧苗的培育提出了要求,包括成秧率和出苗率。具体措施包括:首先挑选达标的种子,提高出苗率;然后准备肥沃、无草、无石块的床土;最后芽谷要求催芽整齐,提高发芽率。播种期间要均匀,播种后要以覆土看不见种子为准,而且秧盘必须保证湿度和温度,以致均匀一致地出苗。 综上所述,在水稻机插秧各环节高效合理应用的模式下,不仅能够确保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同时还能促使劳动力工作压力得以有效缓解,为水稻机械化育插高产栽培给予充分保障。 (作者单位:155923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