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范文

    王恩军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地都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方面有了积极地探索,涌现出一些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在山区,大部分农业产业都还集中在生猪、土鸡、食用菌、中药材等一些基础深厚的传统行业,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多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初加工上,随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逐步发展,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山区农村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困难急待解决。

    一、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困难表现

    在山区农村,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的产业板块和生产基地,对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头作用。同时,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盲目追求高大上。个别经营者急功近利,经营前期大面积流转土地,后期由于生产原料不足、自然环境条件、天气因素、劳动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产经营规模达不到计划规模,部分土地出现弃租现象。

    二是市场波动因素大。经营者在农产品价格处于高位时加大生产经营力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在销售时农产品价格下降,经营者受到亏损,就会缩小生产经营规模,有的甚至放弃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产业一直做不大做不强。

    三是经营管理观念陈旧。有的经营者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始终选择发展传统农业项目,而传统农业项目一般经济效益较低,长期以来,经营者就会因为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使经营积极性受挫。

    四是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个别经营者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就急于上马,或者是经营初期与后期市场变化较大,经营者掌握不及时,导致产业项目发展出现经营亏损。

    五是产业技术与生产经验欠缺。尤其是个别特种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对生产技术的要求极高,经营者缺乏生产经验,又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服务指导,或者是有技术服务人员但是不能做到全程跟踪服务,导致产业项目发展失败。

    六是销售服务有困难。山区发展的个别特色产业属于小众产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有价无市,听起来价格很高,但是受消费群体影响,市场需求量不大,有的产品甚至受炒作影响价格虚高,经营者往往受到影响,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销售服务困难重重。

    二、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面临困难的原因分析

    山區土地资源较为分散,种植业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加之农业产业发展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市场风险大,导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认识不足,思想僵化。部分地区干部群众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害怕失败,不愿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上动脑筋、想办法、谋出路、图发展。由于认识不同、群众参与程度不同,结果导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在不同镇办、村组、农户之间,推进的速度与成效也大不相同。

    二是文化素质偏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是发展产业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但目前的情况是,山区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而且越是贫困山区,这种情况越发突出。不少山区留守农民仅满足于在家领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三是服务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弱。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总体规模不大,经营服务层次较低,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初加工上,对社员开展产前、产后的服务不够,生产的产品未进行分级及深加工,产业链较短,既使有少数农副产品进行了初加工,但是规模小,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销售渠道也有限,随着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最后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是经营资金短缺,扶持不到位。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建立基地、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都会花费较大资金,在生产经营阶段普遍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而国家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资金,要求条件较高,对于一般发展初期的新型经营主体来说很难达到,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由于自身积累不足致使经营资金短缺。

    三、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困难产生的影响

    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越多,对农村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主要影响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农业产业的发展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农业产业的发展受阻,势必会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增加,绝大部分来自于农业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困难导致经济收入的低下,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三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者积极性受挫,随着经营管理困难的增多,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大多会受到影响,部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经营者会选择其他行业,农村人才流失,致使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四是脱贫攻坚工作压力增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当前山区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本身经营困难的增加,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和更强的力量来带动贫困户发展,贫困户收入增加得不到有效保障,致使脱贫攻坚工作压力增大。

    上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困难产生的影响,如果不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逐步将会导致农业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将受阻。

    四、促进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发展合力。要加大对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宣传力度,使干部群众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山区农民只有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通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才能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的建设之中,农业产业建设才能形成“合力”,产业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扶贫成效也会更加显著。

    二是培育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山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青年农民等,是山区未来农业的主体,也是山区农业的希望,他们身处基层,扎根群众,对本地区大部分农民脱贫致富起着极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要鼓励他们开办家庭农场,创办农民合作社,要让他们成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者。让他们成为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成为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

    三是提高科技含量,增强自身实力。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要发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品,形成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立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要强化科技特色,提升科技含量,与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电商运营平台等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不断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拓展新市场,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实现规模效应,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有效增强对市场与自然风险的抵御能力,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真正成为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带头人。要做好产前的技术培训、产中的跟踪服务与技术指导、产后的回收加工与销售,由单一的生产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增加销售途径。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一是财政应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扶持那些带动能力强,有发展前景的农業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其发展实力。二是金融部门要从农村实际出发,适当放宽小额贷款额度,对具备法人资格、征信良好、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困难。三是把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税收登记方面,土地、水、电、路等使用及农产品运输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帮助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作者单位:724400陕西省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