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对策
范文

    王子秀

    伴随现代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被大家所重视。在现代化的建设情景发展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由原来手工变为现代的机器运作模式,新型的发展模式对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高规格的要求,同时对农作物的加工产品提出了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关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现代农业生产的模式

    伴随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耕种农业、现代机械农业以及可持续农业。原始耕种农业是以自然经济为背景的低端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农作物生产能力较低且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其产量变低,经营方式较为简单。现代机械农业生产模式是现在主要的生产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现代的化学物质去除各类病虫害,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促使世界各地的产量都得到了稳定的提高,高效的生产模式为自然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农作物由于过度使用化肥等药物,污染了河流,造成自然界的生态失衡,这种情形下人们开始探索新型的生产发展方向。有机生产模式通常指的是动植物在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生物的发展规律以及生态原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药物、化学成分、生长添加剂等物质及基因工程的产物,协调养殖与种植行业的双重平衡,这是保证农业生态系平衡且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类模式生产的有机农产品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果。人们需要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且将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进行有机的协调发展,方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2、防治病虫害

    农作物的病虫害作为现代的一类生物灾害,其直接影响到农业生物的生产安全,致使农民的经济收入显著降低,因此针对植物病虫害,我们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这类植物病虫疾病的发生概率。经过调查相关的数据,发现现代农业种植的粮食作物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收获量只能达到总产的60%,并且有很多地区甚至达不到50%的产量,然而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模和概率,可以促使农作物的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30%。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为农业生产的产量目标进行优化服务,但是农业生产不仅涉及到自然的再生规律而且也关系到经济的再生产效率,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既要实现生态效益与优化又要确保经济效益的稳定,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效的阻挡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3、土地资源的消耗

    现代耕地资源由于各种原因开始逐渐减小,例如,多数地区没有意识到耕地资源的重要性,将耕种土地改为商业建筑,没有对土地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管理,缺少土地产权制度的清晰划分,对土地沙漠化等现象没有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致使土地的营养流失,造成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度缓慢,所以,要想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解决耕地资源的消耗现象,采取适合的解决措施,保障农业的健康生产发展。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

    1、全面实施管理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的是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综合治理病虫危害等可以保护农作物持续发展。防治病虫害的预防策略,对农作物进行有效的防护,根据相关的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当病虫危害数目达到一定数额,且超过普遍平均值时,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防治资金的投入,在病虫危害极其严重的情形下,需要对其进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当然在病虫没有过于密集的情形下,需要尽可能让其自由发展,促使农业可以持续发展,形成有机生产模式。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是以持续性的发展利益为基础,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去获取自然资源,同时保证资源环境的良好发展,种植人员在开发有机农产品的过程中要及时保护资源环境,构造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土壤资源以及水源的健康,促进土壤肥力的发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统筹管理,去除病虫害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发展,农业种植人员需要采取非化学手段,减少生态破坏的可能性。从多角度分析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综合考虑其化学生物性质,例如农作物的品种,种植规律等。

    2、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

    大自然本身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通过增加农作物的多样性以及开发多样化的农田,保证农田系统可以维持一定的生态稳定,在种植期间主要利用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有效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达到可持续性发展农业的目标。在保护某一农作物时,可以根据其自然特性,种植相关的防治植物,对植物采取有效的天然防护。自然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根据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因此,针对病虫害的治理方法,不可以过多使用化学,需要更好的维持生态平衡。

    3、玉米等农作物的防治案例

    玉米螟对于玉米的播种有着严重的影响,这种害虫会危害玉米植株的各个部分,阻碍玉米植株的生长,造成玉米产量发生减产现象。玉米螟的形态类似于蛾子,其前面的翅膀颜色为黄褐色,后面的翅膀颜色呈现为灰褐色,雌雄蛾的相似,腹部凸起较为肥胖。玉米植株被玉米螟蛀食过后,会降低其光合作用的效率,雄穗易被折断,致使授粉成功的几率降低,苞米叶子很容易被蛀食,容易造成玉米棒出现缺粒现象,而玉米的茎秆被蛀食后,會造成植物运输流程被破坏,致使植物的茎秆折断。

    针对玉米螟这种病虫害,采取适合的防治措施,养殖人员需要在早春季节将去年的玉米秸秆进行妥善处理,将幼虫及早消灭,还可以在幼虫集结在玉米叶时,运用1.5%的锌硫磷或呋喃丹等化学药剂,将其喷洒在玉米叶周围,有效达到防治的目的,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生物制约的法则,将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释放到种植地区,采取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方法。

    总而言之,针对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落实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建立相关的检查制度,扩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意识。

    (作者单位:836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7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