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思考
范文

    张春梅

    摘 要:自新预算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转型与改革,而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逐步在事业单位中贯彻落实。但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发的预算管理工作依旧存在对种多样的问题,本文就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研究预算管理问题及策略优化,为行业人员提供一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特点分析

    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就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统筹单位的预算收支、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等内容,其目的是保证各类资源的价值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往往依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而成的,在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中,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全面性特征。预算管理全称为“全面预算管理”,它利用预算工具对事业单位各项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进行协调、分配、控制和考核,以统筹组织单位经营活动为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仅要涵盖基础的财政资金配置,还需要对财务管理、资金统筹、业务信息以及人才配置等环节进行整合,以保证预算工具的全面覆盖性。其次,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全员性特征。预算管理并不是单位管理层的任务,也不局限于财务预算,它需要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与上下层级人员的共同参与,在明确部门及岗位职能权限的基础上,立足于部门实际需求,合理编制资源及资金需求计划,以达到有限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最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全程性特征。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预算监督,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基本流程,实现对单位财务管理及业务计划的全过程监管,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一)预算基础工作不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存在着非营利性特点,其开展一切运营管理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下,长期的无偿或低成本拨款会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较差,对财政资金支出工作缺少把控环节,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也较为被动。例如: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往往交由财务部门来编制预算方案、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等,管理层人员只是象征性地履行预算资金审批签字权,对于预算方案的可操作性缺乏指导和规划,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与单位其他部门是平行部门,在基层人员预算管理重视程度较低的情况下,部门各自为政,没有主动参与和配合预算管理工作,也严重阻碍了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事业单位尚未健全预算管理相关制度,例如:部分单位资金下拨缺乏联签制度,管理层直接审批决策的方式使得资金使用混乱,甚至还造成贪污浪费等现象;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无法对预算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尤其在日常公共经费支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管理空白等。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还不健全,内部的岗位设置没有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岗位责任制,加上缺乏相应监管机制,导致预算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预算管理流程不规范

    从预算编制角度来说,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全面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对于单位实际资金需求和公共事业服务等影响因素没有经过充分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项目支出比例过大且增长过快;同时,预算编制内容没有严格细化,无法了解各项预算支出的具体用途,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环节的规范性;从预算执行角度来说,依据《预算法》相关规定,预算方案在通过审批后,不能随便进行截留、挤占或是调整。但存在一些单位难以有效制定预算,部分项目超支严重,而部分项目却又结余较多,年底突击支付现象仍旧存在,造成预算执行环节不够规范。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优化预算管理基础工作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上级财务部门对财政资金分配的工具,它还能够通过控制、考核等手段来缩减财政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可以说,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与改革的重要方式。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要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以《预算法》及《新政府会计制度》作为宣传文件,定期组织单位员工参与到预算相关文件的学习当中,深入了解预算管理工作對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保障预算管理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实施;再有,各单位应该设立独立的预算组织机构,在财务部门的主导下,各业务部门、相关管理层等人员组成预算决策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预算、预算指标制定、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协调各部门预算工作为主,提升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夯实预算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二)科学构建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绩效考核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在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过程中,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不仅要明确预算管理实施范围和基本操作流程,还要逐步完善权责体系。例如:重点关注事业单位的决策联签制度,一切重大支出事项、重大职位任免等都需要在单位全体员工的联签审议下履行和开展,做好管理层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项目的效益以及部门预算的执行有审计主管部门进行监管和评价,及时做好评估判断工作,在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的辅助下,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资金审核、授权审批、财务收支审核作为内部控制的管理要点,并落实岗位相互牵制原则,注意会计职务分离与控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减少预算执行舞弊行为。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工作创造环境保障。

    (三)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流程

    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实现预算编制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在预算编制环节中,应当摒弃年度预算增减编制的方法,采用更为先进的零基预算编制预算内容;预算方案的确定需要经过严格的“二上二下”程序,在反复论证与外聘专家的指导下,合理分析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金额标准与资金使用范围,对各项经费开支细化。例如:基本经费支出编制可以事先进行预估计算,再采用绝对额控制法针对该项经费设置定额管理;单位的办公费用、差旅费用等日常公共费用支出,则需要按照单位的业务特征和人员数量额定支出标准,依据当地物价水平及业务实施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放宽,以保证预算编制方案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将各预算项目资金的适用范围、资金支付等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经费支出、使用以及报销等环节都能够符合审批流程;再有,在确保预算执行严肃性的同时也高确保其灵活性,预算方案不可随意调整,但是一旦因政策变动或业务取消等重大影响事件,可以酌情调整预算项目,经上级部门审批以后才能够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四)推进预算信息化建设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引入会计核算工作中,单位会计核算相关的记账、算账、报账等管理环节都可以利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处理。为了发挥信息化对预算管理的积极影响,相关单位应该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上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设置单位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的數据采集和分析功能,为预算编制和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同时,信息化的利用还可以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了解各项经费的开支与余额状况,限制不合理预算支出程序,有效提升预算收支管理的透明化。

    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单位必须加以注重。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及时意识到自身在预算管理工作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从而推动单位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宁文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9, 585(01):40-41.

    [2]张小红.关于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9,573(04):96-97.

    [3]朱虹.关于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 No.132(06):75-7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