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太极拳在高职高专学校教学中教学问题探讨
范文

    徐楠楠 侯倩

    

    摘 要: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1]24式太极拳的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在全民健身推广武术套路编撰而成,24式太极拳在高校普及实施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以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4式太极拳教学为例探讨24式太极拳在高职高专院校普及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旨在为高校普及太极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24式太极拳;高职高专;教学

    Abstract: taijiquan is a kind of martial arts project, which is also a sports and fitness program,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ccording to “yi jing” Yin and 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oist guidan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creation of a set of Yin and Yang nature, accord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 the nature of the operation of a kind of boxing. [1] 24 style taijiquan is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in national fitness to promote wushu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24 style taijiquan popularized in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bu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re also going to have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24 style taijiquan teaching in Zhumadian kindergarten teacher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24 style taijiquan in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populariz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Suggestions, aim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ijiquan.

    Key words: 24 type taijiqu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1 24式太极拳相关概述

    1.1 24式太极拳概述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撰而成的,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2 24式太极拳特点

    24式太极拳是国家为了促进全民健身而推广的太极拳套路,共包含了24个动作。这24个动作包含了太极拳的精髓动作,它的特点是简单易学、舒展大方。这24个动作中包括许多左右对称的动作,有益于锻炼练习者左右大脑的协调能力;动作中有高探马这样高虚步动作,架势比较高,也有左右下势独立这样的低势动作,包含了高势攻击和低势攻击动作;有搂膝拗步这样的进步,也有倒卷肱这样的退步,虽然动作不多,却囊括了太极拳的棚、捋、挤、按、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等运动技术核心。

    1.3 24式太极拳内容

    24式太极拳共24个动作,分别为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轉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4式太极拳普及在教学中教学问题探讨为研究对象,以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太极拳教学问题为主题搜索文献进行查阅,对搜索出的近15篇文献进行整理,得出本文所需的理论支撑。

    2.2.2 调查统计法

    通过问卷对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600名(随机抽取)学生太极拳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太极拳学习情况及太极拳学习心得,通过统计得出本文所需数据。

    2.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阅读,对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运用逻辑分析法得到相关内容。

    2.2.4 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阅读,对学生太极拳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本文所需的理论、数据支撑。

    3 高职高专太极拳普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高专学生年龄在18-22岁左右,刚从高中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往高校轻松的氛围中转变。经调查证明:80%的学生更偏向于动感类的体育活动;15%的学生偏向于静力性的体育活动;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偏向方向。20岁左右的这个年龄是属于性格较为开朗,喜欢表现,开始追求美的事物,喜欢比较热闹的事物。这些年龄特征都不利于太极拳在他们当中的普及,尤其是24式简化太极拳这种较为简单不花哨的动作套路,更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况如图:

    3.2 太极拳蕴含了较深的哲学思想,学生对其理解甚微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套路的一种,也是较为有名的内家拳法。太极拳结合了中医理论、导引、吐纳之术和阴阳学说,并与中国的哲学思想联系紧密,这种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太极拳术紧密相连。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这些思想,学校营造的传统文化休养氛围欠缺,在平时的课堂上很难去把这些思想全部融入进去,学生在课堂中对此的领悟较少,学习动作时容易忽略太极的精髓而只比划大致的动作,并且随着不理解动作会越来越变形。

    3.3 教学过程中越细化动作学生越学不会

    太极拳动作千变万化,每个动作都蕴含阴阳、哲学等哲理,在教学中发现,每次教授太极拳动作时动作教授越慢,动作越细化,学生学习过程中越吃力。以云手为例,云手这三个动作是24式简化太极拳终较为考验协调能力的动作。云手这个动作看似简单的画圆,其上下肢的配合对协调能力要求很高。但在云手的教学过程中越是强调手脚配合学生就越迷,往往记住手上就记不住脚上,一强调手脚配合动作就会变形。

    4 高职高专太极拳普及中的反思与建议

    4.1 注重攻防含义

    攻防含义是武术动作特有的名称,是指一个动作的攻击和防守意义。攻防含义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与记忆,只要能记住动作的攻防含义,学生学习到的太极拳动作大致路线都不会有错,且攻防含义的对抗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每次介绍完动作的攻防含义都会有学生不自主的模仿学习,也增强了学生情谊和班级氛围。

    4.2 先形似,再神似

    形,是太极拳的外在表现形式;神,是太极拳所蕴含的内部哲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太极拳中所蕴含的阴阳学说、导引吐纳之术以及哲学原理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博大精深的学问,想要完全参透或者基本参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历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让学生理解太极拳学说,在教学中还需要采取先行后神的教学方法。如此以来,学生结合攻防含义,就能很形象的表现出搂膝拗步这个动作。

    4.3 注重重心的移动

    重心的转移是学习太极拳的要点,它贯穿于太极拳的整个套路,从太极拳的攻防含义来讲,太极拳中最重要的是重心的虚实变换。每一个动作的攻击、防守时的重心变换以及重心的沉稳与否关系到整个动作的攻击和防守力度。

    4.4 先快后慢

    太极拳是缓慢柔和,连绵不断的运动项目,但在教学中涉及分解教学时,可以允许学生暂时性的停顿,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的分解记忆。对于整套动作来说,我们把每节课所应教授的动作熟练后,所有的动作串联起来再整体练习,并且把整套动作的速度放慢,练习次数多了,整套太极拳的节奏和速度都会达到预期的要求,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5 结语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是从事武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关注,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是多年来武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论域。[4]校园是太极拳普及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全民健身推广实施的一个重要舞台。通过对高职高专学校太极拳普及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探讨对策方法,有利于校园太极拳普及的长期发展。在太极拳传向国际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在国内普及传承太极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太极拳在校园中的普及更应该受到學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太极养生--太极拳和太极扇,全民健身,健身项目推介.国家体育总局.http://www.sport.gov.cn/n317/n347/c222792/content.htmlEB/OL。

    [2]彭湘雯.高职高专学生行为习惯的心理分析及养成教育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8,7:182-184.

    [3]张海.高职高专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8):54-58.

    [4]刘文武.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0(38):98-102.

    作者简介

    徐楠楠(1990-),女,汉,河南省上蔡县,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侯倩(1974-),女,汉,河南省汝南县,学生处副处长,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