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郊型县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与提升途径 |
范文 | 冯月晓 朱琳 张青 摘要 分析了苏州市相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相城区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有农业主题公园游、农业园区游、农家乐游、民俗文化游、农业经贸游等发展模式,存在统一管理能力差、规范管理标准低、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城郊型县域休闲观光农业的提升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现状;问题;提升途径;苏州市相城区 Abstract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eisure tourism agriculture in Xiangcheng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were analyzed.Xiangcheng leisure tourism agriculture mainly includes agricultural theme park tour, agricultural park tour, farmhouse fun tour, folk culture tour,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trade tour and other development modes,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poor unified management ability, low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weak product competitiveness.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uburban countylevel leisure tourism agricultur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Tourism agr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Improvement strategy;Xiangcheng District of Suzhou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农民经营为主体、绿色发展为导向、观光休闲观光为目的,运用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手段,提升传统农业及其衍生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休闲观光农业是经济发达时期为满足人们休闲观光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观光和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1]。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在相城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点。 1 相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1 区域经济概况 相城区成立于2001年,地处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中心城区北部,东依阳澄湖和昆山,西衔太湖,北接无锡和常熟,南临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面积496 km2,人口42.44万(2017年末)。下辖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高铁新城和1个旅游度假区。相城区农业为典型的城郊型农业,以水产养殖和水稻、蔬菜种植为主。 1.2 休闲农业发展阶段 相城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演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2001—2008年的缓慢发展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开发建设随意性较大,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产品雷同、布局随意、功能较差、经营粗放、内涵简单等现象普遍存在,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低”“小”“散”的发展状态,经济效益总体不高。二是2008—2017年的加速发展的产业化阶段。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开发建设开始注重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高品位、上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开始大量涌现,规模化经营逐步成为趋势,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提高[2]。三是2018年开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提质增效的创意化阶段。这个階段需要新的创意全面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有效地将科技、文化、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创意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农业与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相衔接,创造出满足旅游和农业双重市场需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3 休闲农业主要成绩 相城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了东部特色水产、西部高效种植、全域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有农家乐、各类休闲农业园等经营主体544个,其中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6个,休闲农园15个,休闲农庄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农业主题公园6个,农家乐499个。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369万人次,收入达22.9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 298万元,农产品及其加工销售收入17.5亿元,餐饮及其他收入5.3亿元。从业人员7 266人,其中农民5 971人,带动农户4 868户。典型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是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区,总规划面积近400 hm2,总投资达3亿元。其中公园面积353.33 hm2,配套设施面积46.67 hm2,种植了荷花、睡莲等155个品种的植物。另外阳澄湖度假区莲花村(又名莲花岛)四面环水,形似一枝莲花镶嵌在美丽的苏州市阳澄湖之中,近年来相继启动并建成了阳澄湖旅游集散中心、莲花岛游客接待中心、莲花岛北入口游客服务中心、清朝“三元及第”钱棨祖宅——“莲花居”、忆园农耕文化展览馆、莲花岛游客码头、临水休闲栈道、莲花书斋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莲花岛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幽闭的交通环境,村民的淳朴热情,阳澄湖大闸蟹的声名远播,使得慕名莲花岛品蟹观光的游客众多。 2 相城区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模式 利用不同的资源,依托区域农业特色,开发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实行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方式,成为目前相城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将传统农业资源和生态、自然、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等内容相结合,与旅游市场进行充分对接,涌现出一系列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特色品牌和发展模式[3]。目前,相城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以下几大类。 2.1 农业主题公园游 以植物品种资源保存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着重提供新优植物品种、奇异作物形态、优美作物造型等游憩观光活动,如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盛泽湖月季公园等,其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已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2018年荷塘月色年游客数在20万人次,与2017年基本持平,营业收入345万元,同比上涨3%,2019年1—8月游客数在22万人次,同比提高38%。营业收入与去年持平。 2.2 农业园区游 通过现代农业建设,目前相城区共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个,其中1个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依托相城区各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田园风光、基础设施,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等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形态逐步形成,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为消费者提供高新农业观光、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农业知识教育和农业体验等游憩产品。相城区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均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如望亭镇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个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秉承“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农村、像发展工业一样发展农业、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农田”的发展理念,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依托,以智慧农业为建设重点,融合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成功打造“典型江南,稻香小镇”农业旅游品牌。 2.3 农家乐游 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依托旅游景点、生态优势或民俗风情等资源,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打造乡村特色村。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農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餐饮、品茗、避暑、度假等服务[4]。如阳澄湖镇清水村,在旅游载体上,自然风光上有全长十余公里的阳澄湖美人腿景区;旅游配套服务方面,有民间自发行为的渔家乐、村上湖舍及以“刘家庄手作村落”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凭借阳澄湖风景区和阳澄湖大闸蟹等资源,通过提供自产的蔬菜、家禽和水产品等,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 2.4 休闲度假游 通过建造休闲、娱乐、度假设施,利针对游客亲近自然、回归田园山野的需求,为其提供住宿、度假场所,满足都市人返璞归真的渴望。如北桥灵峰的牧谷农场,游客不仅可观光游乐、体验农作、度假住宿,还专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和精神体验活动,儿童可以在农场内采摘新鲜果子、自助烧烤、制作糕点等,培养儿童体验农事、热爱农业的情怀。 2.5 民俗文化游 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5]。黄埭高新区现代农业园区是相城区最大的林果基地,利用冯梦龙、黄歇等历史名人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将黄埭打造为休闲观光、户外活动的生态乐园。园区成立冯梦龙研究会,邀请专家开展研讨,建成“冯梦龙故居”“冯梦龙书院”等景点,并组织拍摄其相关影视作品,做大做强冯梦龙农文旅结合品牌。同时,黄埭高新区正在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依托“冯梦龙”廉政文化,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助推相城区高质量发展。 2.6 农业经贸游 深度挖掘农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强、市场活跃、商务会展业发达的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特殊设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借助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多种形式的农业节庆活动,创造商机、吸引游客,宣传品牌、带动消费,把乡村旅游和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6]。如渭塘以盛产珍珠扬名,早在2007年,渭塘便推出了“江南采珠游”这一极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渭塘珍珠宝石城也从一个单纯的专业珍珠交易市场,晋升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渭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做靓精致农业的同时,挖掘历史名人素材,实现历史名人故居(刘珏美术馆、寄傲园)、农业采摘、农家乐与珠宝购物、采珠体验等项目一体化发展,拓展乡村游的内涵。 3 相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随着都市居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休闲活动内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7]。当前县域休闲观光农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统一管理能力差 从区级层面上,农业农村局主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文体旅游局主抓“乡村旅游”,在管理上又涉及到国土、农业、旅游、规划等多部门多条线,难免出现交叉和重叠,同时也会存在真空地带。如根据相关规定,休闲农业建设项目用地必须是建设用地,由于缺少相关扶持政策,不少地方囿于用地指标的限制,休闲农业及村级经济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真正涉及到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急需的政策法规支持、资金扶持、门槛认证、行业规范和技术指导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前瞻性,造成部分休闲农业项目开发随意性大,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设置不配套等问题。 3.2 规范管理标准低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这一产业需要既懂旅游又懂农业的导游、营销和经营管理人才[8]。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工作的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9]。相城区休闲农业的建设标准和发展体系相对滞后,各类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在经营管理和餐饮、住宿、卫生、环保、安全、服务等许多方面还缺乏行业标准或良好的操作规范。各地休闲农业管理机构相对薄弱,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有关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有些经营主体缺乏管理经验,缺乏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和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常常将农业生产和服务管理裹在一起,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3 产品竞争力弱 休闲农业发展要以文化为魂,有些休闲农业园区(景点)没有把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贯穿于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没有文化产业支撑的休闲农业园区,终将没有生命力。休闲农业企业不注重产品营销,缺乏整体营销策划和营销手段,或者吝于品牌投资、忽视品牌建设,加上营销人才匮乏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9]。 4 提升县域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城区近年来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强化发展主导产业、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具体抓手,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不断开拓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休闲观光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点。未来要强基础、补短板,做到以下几点。 4.1 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全域布局 相城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扣“五大功能片区”战略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形成全域城市化新格局。打造北部郊野公园带,积极构建东部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片区——阳澄湖大闸蟹等特种水产,西部黄埭高新区片区——太湖稻米、有机蔬菜,中部中央生态公园——花卉、苗木、园艺特色农业产业带,全域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的总格局。 4.2 加强条线协调,形成部门合力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涉及到农业、文体旅游、自然资源、公安、消防等诸多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文件,统一协调筹划,各部门应当注重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节奏、加大力度,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10]。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四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向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培育一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与互联网、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 4.3 加强政策支持,增强发展信心 政府政策扶持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应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措施,从资金奖励、项目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保障,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要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多方增加休闲农业投入,尤其对培育的休闲农业品牌给予扶持。同时,制定一系列行业管理制度、规范。 4.4 加强谋篇布局,明确发展思路 要突出生态特色,在打造生态环境、生产“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按照湖泊水面、农田风光的分布,依托特色物产、生态环境、文化民俗、美食餐饮等载体,以村镇和规模型农业实体为单位,按照点、线、片结合,由点状开发向线状、片状开发转变的发展思路,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区,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精心策划,优势互补,保持特色,求新、求异、不求全,逐步形成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具有相城特色的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布局。 4.5 加强资源保护,实现良性发展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要趋利避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节约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11]。要以文化创意為引擎,以设计链接为突破,依托本土乡村、特质人文等优势,以农业休闲观光综合体为重点,加强农家乐产业建设,传统民居改造、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乡村民宿、养生养老、民俗风情、休闲农庄、参与体验有情类型的综合体建设。 4.6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发展动能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切实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决策、组织、管理、经营和从业骨干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休闲观光农业涵盖了三次产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涉及多个学科范畴,需要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这需要将人才培养整体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服务接待、保健养生、旅游文化、民俗风情、餐饮服务、环境生态、安全卫生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骨干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休闲观光行业协会等方式,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服务和约束管理机制,组织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旅游知识和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4.7 加强科技支撑,抢抓发展机遇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也要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模式[12]。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宣传,尤其是微信、微博等,实现信息双向交流。通过建立休闲农业信息网站平台,由政府或协会创办获取相城区休闲农业信息的入口,方便查询内容丰富、细节全面的相关资料;探索电子商务开发休闲农业手机APP,实现休闲农业O2O,可以极大地方便游客查询和体验消费;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服务 评价体系,反馈游客满意度;通过网络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动向。 参考文献 [1] 熊晓红.发达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107-110. [2] 徐莉青.浙江与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3] 张建国,俞益武,蔡碧凡.海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6-519. [4] 张建国,俞益武,朱志泉,等.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5):581-587. [5] 沈和江,沈绍岭,张秋娈.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与开发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1):75-80. [6] 徐丹,许志刚,张赛君,等.江苏武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5(2):28-29. [7] 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与开发模式[EB/OL].(2010-07-27)[2019-06-08].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c82a0b01018dz5.html. [8] 吴夏芝.丽水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3):9-10. [9] 张迅.青川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6(2):57-60. [10] 骆建建,周庆元.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困境与策略[J].人民论坛,2015(35):226-228. [11] 顾正将,朱德奎.发展休闲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以沿海城市盐城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1(1):56-57. [12] 张鸣峰,胡永进.“互联网+”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135-136,13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