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范文

    张 凤

    摘 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介绍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法,主要方法包括注重“乐学教育”,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相统一, 注重各种学习方法的教育。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能力

    化学的学习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中有实际存在的客观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能很好的提高课堂利用率。要想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些信息,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从事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化学教学法。介绍如下:

    1 注重“乐学教育”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激活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就可以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愿望可以被激活。“乐学教育”应随时随地的进行,例如,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就应该注重“乐学教育”,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一些必讲内容之外,在绪论课还要强调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把本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以及自己授课的方法、计划等简单介绍一下,使学生对该课程体系与结构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让学生明白该以何种态度、采取哪些措施学习该课程。比如,对于煤炭深加工专业的学生,先开设无机化学课,然后学习有机化学,而在无机化学考试中不及格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化学方面的低能儿,产生自卑感,而自卑是兴趣的天敌。实际上,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中的联系并不紧密,主要用到部分物质结构知识,所以无机化学不及格不影响有机化学得高分。通过这样的讲解消除这些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避免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的做法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从而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其次是介绍本课程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高度重视。

    2 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相统一

    在我们学院化学课是为煤炭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或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仍受中学的影响,他们对一般的化学反应并不感到难学,认为A加B生成C记住就行,这是中学思维的惯性,但一讲到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规律,就不容易适应了。因为机理和规律性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枯燥,所以有一些同学提出,只要知道A加B生成C就行了,学机理有什么用?这是化学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反应机理和规律是化学授课中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发现以实际问题导入机理和规律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有机反应中的亲电加成机理时,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乙烯与含有溴的氯化钠水溶液反应的产物是什么?以高中的化学基础学生不难答出:1,2-二溴乙烷。这时可进一步提出实际上还有1-氯-2-溴乙烷,这是为什么?按一般书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是双键中的π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同时加到双键碳上得到1,2-二溴乙烷,而从简单的化学反应式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1-氯-2-溴乙烷生成?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老师设置的悬念吸引,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理论课讲授时,适当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因为对于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学生总是抱有新鲜感、神秘感。例如烯烃的一个化学性质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烯烃可以自相加成发生聚合反应。如乙烯在过氧化物引发下聚合生成聚乙烯,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所接触的塑料制品进行介绍,常见的塑料有两种:一种是聚乙烯薄膜;一种是聚氯乙烯薄膜.用聚乙烯薄膜做成塑料袋是无毒的,可以用来盛装食物,只是强度差些,且不能经受80℃以上的高温,并有一定的透气性,不宜长期用来盛装茶叶、香料等。

    3 注重各种学习方法的教育

    有不少学生提出,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所以老师除了传授具体知识之外,更

    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要把学习方法的教育渗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方法”得到“内容”的直接支撑和应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既完成了具体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3. 1 学习化学要注重运用总结法

    有的学生说,看无机化学书时,好象每一句话下面都要划线,这正是对无机化学知识点多而碎的一个生动描述。无机化学中的复杂结构和大量化学性质,的确让学生头疼。实际上无机化学每一章内容基本上都遵照这样一个线索:分类、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而且这些内容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性质体现和反映在用途中,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还可以串点成线,并进一步将物质间的联系形成网络。这样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这条主线中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学生一下子感到思路很清晰。

    3.2 学习化学要注重运用对比法

    对比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将各种事物加以比较,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对比的内容很多,如基本概念的对比、物质结构的对比、理化性质的对比、反应活性及机理的对比等。通过对比,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质、不同反应的共同特点以及同类物质、相似反应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征,使已学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刻。同时,对比法的反复使用,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3 学习化学要注重运用讨论法

    每学期精心组织1~2次讨论课,把要讨论的课程内容、方法、注意事项等事先通知学生,在教师主持下,展开充分讨论。讨论法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最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思考的激情,使学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大大开发思维潜能。通过讨论,可以交流看法,丰富思想,加深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激烈的讨论还可使思想产生碰撞、激荡,形成许多新观点、新见解;在讨论中,表达自己观点、见解的同时又是最好的口才训练。同时,讨论法是老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走,能够突破老师个人思维的局限,切实做到教学相长。讨论法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可鼓励学生多运用。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对于化学教师也有了更高要求,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实际上也对老师提出了挑战,只有敢于面对、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才能够取得实际成效。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以上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资料的积累,扩大自身知识面。除此之外,引用一些新的授课方法以及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毕梦林等编.大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7.

    [3]汪小兰.有机化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唐有祺,王夔.化学与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陈丽,陈学民.大学化学,2003,18(4): 62.

    [6]沈怡文.学习方法.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