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空巢老人生活辅具需求分析与设计研究 |
范文 | 严灿璨 摘要:为调查研究空巢老人实际生活需求,得出适应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辅具设计原则。文中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总结得出空巢老人对生活辅具的实际需求。研究得出空巢老人生活辅具设计原则。该原则可为空巢老人辅具设计提供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生活辅具;行为分析;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013-03 Abstract: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actual life needs of the emply nester and conclude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assistive devices that adapt 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emply nester.Key methods of research such as observation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interview method,the daily life behavior and habits of the emply nester were analyzed,the the actual life needs of the assistive devices for emply nester were summarized.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assistive devices for emply nester were concluded.The design principles could be the reference of assistive devices design for emply nester. Keywords:Aging population Emply nester Life assistive devices Behavior analysis Design principles 引言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后从“父母——子女”型的核心家庭中分离出去,留下60岁以上的父母一代人独自居住、生活的家庭中的老人。概括来说,无论子女在不在本地,独自居住的老人,都可称之为空巢老人。[1]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预计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 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衰老和老龄化社会虽然无法消除,创造高龄者易生活的社会确是可行的,即使上了年纪也要能够独立生活的想法,就是今后的主题。[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观点,旨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帮助其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世界各国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为老年人谋求更多福祉与关怀,老年人辅具产品在市场上逐渐普及,发展迅速。 一、空巢老人生活辅具的现状 1988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的《残疾科技辅助法案》中明确定义了辅具。辅具全称为辅助器具(Assistive Devices),亦被称为辅助科技(AssistiveTechnology),指只要能够增加、维持或改进身心障碍者个人能力的项目、设备或产品系统,就算是科技辅具。[3] 生活类辅具则是辅具分类中的一种,是指帮助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伤病者和老年人实现生活自理的辅助器具,主要包括各类助行器、生活自助器具和残疾人专用的学习器具等,基本涉及起居、洗漱、进食、行动、如厕、家务、交流等生活的各个层面。[4] 例如,英国护理辅具品牌Stroke4Carers为行为不便的老年人设计的厨房系列辅具(见图1)。在炊具台或用餐台使用的辅助座椅,与台面相适应的高度,使老年人在做菜或用餐时不会感到特别吃力;厨房手推车辅助老年人安全地移动物品,也可用于其他房间,同时携带几项物品;配合平底锅使用的金属烹饪篮,可以直接将蔬菜或面条放入篮里,待煮熟后,只需要将烹饪篮抬起,免去了移动较重的平底锅的压力;还有仅需单手使用,就可以将盘子从微波炉中拿出来的辅具和帮助老年人更灵活、更安全切菜的辅具。 另一个辅具品牌NRS Health Care的Kura餐具套组(Kura Care AdultCutlery Set)(见图2)。这套餐具的手柄形态设计呈曲线弯曲,角度易于手指拿起和抓握,并减少深碗不易拾取的情况,使老年人或偏瘫患者用餐更加容易。 2017年,以色列企业Intuition Robotics专门为独居、空巢老人设计了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Elli·Q(见图3),以解决老年人晚年孤独、社交贫乏的现象。Elli·Q综合运用认知计算、自然传播、语音识别以及计算机辅助视觉等技术,实现机器人与独居、空巢老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人机互动。机器人能够理解语境,并从主人的日常行为方式中获取经验,判断何时是听音乐、散步或联系子女的最好时机,帮助独居、空巢老人缓解生活烦闷的时光。通过辅具与网络的连接,帮助空巢老人实现情感互联,满足其情感需求,对其健康也十分有益。 国外的老年人辅具市场,起步早、种类齐全、普适性高,并与时代接轨,正朝着智能化、科技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对比于国外的老年人辅具市场,中国的老年人辅具市场相对单薄和松散,没有集中的辅具品牌作为支撑,中国辅具城CADC网站上多为进口的辅具产品,国内自产的辅具产品较少。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国有4100万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患者,老年人辅具需求的比例约为30%-50%,与日益增长的老年人辅具需求相比,我国的辅具产品发展显然不尽人意。 二、空巢老人的生活行为与需求分析 由于长期独居,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方面的辅具需求相对于正常老年人来说更为必要。据一项关于全国城市空巢老人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城市“空巢老人”最大的忧虑是“生活不能自理”,占到被调查人群的43.1%。其中有20%的空巢老人表示,买菜、洗澡、做饭、做简单的家务时常成为他们生活的最大困难。[5]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因老化和疾病的影响,导致生理和心理产生变化,身体器官功能衰退,认知能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相对减弱。 根据空巢老人生活中所面临的现状,文章对高龄者心理与生理研究、老年护理学、城市空巢研究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桌面调查后,实地跟踪调研了三十名空巢老人。调研期间使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从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锻炼、买菜、娱乐、出行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调研与行为分析(见表1)。 (一)锻炼行为与需求分析:调研中,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规律,早餐后开始锻炼身体,锻炼的方式包括打太极、抖空竹、放风筝、广场舞等较为传统的项目。出门锻炼的空巢老人在受访过程中心态较为积极,追求健康的体魄,但半数以上的空巢老人表示健身的原因是“不希望自己生病时无人照顾或拖累儿女”。由此可见,空巢老人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生病时无法自理”是他们在生活上面临的主要忧虑。此外,受访空巢老人还表示户外锻炼很受天气的影响,室内的锻练项目和器材十分局限,市面上的健身器材多为青年人设计,老年人能够使用的种类较少,希望多为老年人设计室内的健身辅助设备。 (二)购菜行为与需求分析:购菜是老年人日常行为之一,老年人多选择在早上或上午去往超市或菜市场买菜,并携带购物袋、购物车等装置辅具。 根据观察和访谈,目前老人们使用的购物小拖车有着不便携、不易收纳、不能分区域放置、高度不可调等缺点。市面上有很多助行辅具,体量较大,不具备收纳功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购物需求。老年人的肌肉组织衰弱,辅具的重量应适宜老年人使用,助行和收纳功能应该有效结合。此外,随着认知功能的下降,许多老年人表示,出门后时常忘记带钱包或忘记要买的物品,故辅具设计可以将“提醒功能”考虑在内。 (三)娱乐活动与需求分析:空巢老人渴望享受天伦之乐,“含饴弄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点,但随着孙子长大上学,空巢老人渐渐失去了精神寄托,他们的娱乐活动基本就是待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阅读报纸杂志或者出门与邻里聊天、打牌、下棋等。其中,看电视成为空巢老人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空巢老人的生活普遍较为单一,娱乐项目对抚慰其孤独感尤为重要,但市场上针对空巢老人设计的文化娱乐产品和老年玩具却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受访过程中,空巢老人希望老有所学,未来的智能产品操作更加简单,适合老年人使用,他们也希望能够跟上子女的节奏,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为空巢老人设计的娱乐产品设计应该操作简单,使用轻松便捷,没有繁杂的步骤。同时,也可以运用娱乐产品设计,实现空巢老人与子女的联结和亲友的互动,为他们寂寥的生活增添乐趣。 (四)出行方式与需求分析:健康的空巢老人出行方式多为步行,尽量不使用拐杖等助行器,多数空巢老人认为使用拐杖意味着年老力衰或是身体不健全,对拐杖有较强的抵触心理。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会使用轮椅或助行器,但在受访过程中,这些老人表示使用移行辅具是出于“无法行动”的无奈之举,平时尽量不出门,避免麻烦、害怕同情的眼光。移行辅具多会被贴上“弱势”的标签,因此,“去标签化”是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原则。 通过对空巢老人的日常行为分析,总结得出受访空巢老人在锻炼、买菜、娱乐、出行四个方面的具体需求(见图4)。我国的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空巢老人这一群体也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设计更适合他们使用的生活辅具,是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结合国内外市场上现有的老年人辅具特征和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总结出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三、空巢老人生活辅具的设计原则 (一)去标签化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空巢老人无疑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由于年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其逐渐丧失部分自理能力。当他们使用老年人辅具,如轮椅、拐杖、助行器等,常常被人与“年迈体衰”、“无能”等词语相关联,老人们易产生抗拒心理,于是更不愿意使 用这些辅具产品。 究其原因,除了观念上的落后,主要是由于人的刻板印象中,传统的辅具产品造型单一、材质冰冷,色彩多为冷色调,容易被贴上与“冰冷”与 “无能”的标签。如何使辅具产品的接受度更高,使用者的体验感更好, “去标签化”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原则。辅具产品的造型可以親切可人,使用轻柔自然的色彩、温暖的材质,借助产品轻柔的触感,给予老年人更贴心的体验,抚慰他们敏感的心灵。此外,设计时增强辅具产品的通用性,尽量让所有人都能公平使用,去除标签,使老年人愿意更容易接受并长久使用。 例如,这款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助行车(见图5),打破了辅具的冰冷的常态,色彩上采用较为温暖的红棕色、姜黄色、米白色等暖色调,材质为磨砂质感,触摸起来更为柔和,功能上除了辅助行走,也可以当作购物车使用。产品造型时尚,除去了为老年人“特制”的标签,普通人也可以正常使用,这类产品不仅可以打破老年人使用上的心理障碍,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便利,更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二)简单易用原则:利兹·桑德斯(Sanders,1992)描述了产品需求的三个方面:可用性、易用性和满意度。[6] 产品只有在可用和易用的基础上,才能使用户的满意度更高。科技的发展为大众带来许多便利,但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明显低于年轻人,他们无法完全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智能产品的多功能化导致操作复杂。久而久之,操作的反复失败会使老年人丧失使用的信心,陷入一种无助感和自责感,心理上产生负担和压力。尤其对于独居的空巢老人而言,没有子女在侧,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独自完成,复杂的产品操作程序更为艰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