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拓展乡土资源 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 |
范文 | 郭升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近几年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其中乡土资源具有直观和易获得的特点,小学美术教师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钻研兴趣。首先介绍了乡土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其次叙述了乡土资源对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而提出乡土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有利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的完善。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智慧课堂 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强调主流文化与本土文化兼具。乡土资源具有极强的传统文化色彩,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乡土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感知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水平。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人们逐渐认识到乡土资源对教学的重要性,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挖掘利用,将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快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善于发现乡土环境中可利用的资源并运用于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增强美术学习效果。 一、乡土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乡土资源的概念 乡土是指人们出生长大的故乡,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长环境、生活经验以及乡土意识。生长环境即是人们生存的空间区域;生活经验即是人们在日积月累的成长过程中总结的规律;鄉土意识即是人们对于故乡的热爱之情。乡土资源就是大众生长环境的本土习惯、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民间特色和语言文化等,它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迁,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2.乡土资源的分类 乡土资源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下面通过介绍人文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诞生资源来展现几种乡土资源外在表现形式。 第一,人文资源。这主要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事迹以及民间工艺。其中包括剪纸、刺绣、木版画、人物传记和重大历史事件等。 第二,物质资源。这主要是指乡土环境中的自然物质材料。包括院落景观、山水景观以及花草农作物等自然生长的资源。 第三,诞生资源。这主要是指随着人们开始利用某种资源,进而衍生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资源。其中祠堂、庙宇、生活用具等都是富有教育意义以及生活形态的体现形式。 二、拓展乡土资源对于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做人的品格,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育与生活不能割裂开来。美术课堂中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快速融入氛围,增强学习兴趣,体验美术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拓展乡土资源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思维,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独特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运用现状 费孝通认为从社会基层上看,中国具有浓厚的乡土性。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中也提出新课程体系必须由国家、地方和学校三方联动,共同助力教学改革。乡土资源为小学美术课程提供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但是,部分学校仍然忽视乡土资源的开发,导致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授课的意识不强,甚至有些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或是美术教师缺乏专业素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但是随着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故乡热”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我国逐渐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美术课程的地位得到提升。将乡土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相结合,极大地实现了传承中国文化和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四、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智慧课堂的实践 1.从大自然中找寻灵感 许多人的家乡都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并用画笔描绘出来。这样的写生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使学生在大自然中加深对故乡的自豪感。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现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回归自然。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以及房屋建筑等景色进行写生,将自己脑中的美景用画笔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稻田中观察稻谷的生长情况,此时正值秋天,是稻谷收获的季节,许多农民正在田里劳作,成群的小鸟在上空盘旋。学生在稻田里不仅可以嬉戏、猜谜语,尽情体验美术的乐趣,还可以感受大丰收的喜悦之情。教师此时可以提问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善于从生活中观察,才能不断获得创作灵感,得到美的体验,你们心目中的美是什么?”随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对美的看法,并用画笔将脑海中的画面记录下来。学生在实践环境中不断感知艺术的魅力,学会调动自己的感官发现美术素材,激发了创作兴趣,增强了创作热情,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独特的艺术风格。 2.从民族服饰中学习造型理念 造型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许多小学生对造型理念没有深刻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我国传统民族服饰的造型,使学生从中获得灵感。学生通过仔细研究发现,民族服装往往体现强烈的地方特色,其用料和制作工艺等都与当地的环境资源有关。学生据此可以在自己的绘画人物造型中加入当地特色,创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捏小泥人时,首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民族服装,让学生从中学习,增强自身创造力。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认为汉族服装相比少数民族来说缺乏特点,没什么新意。随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许多汉族服装也很有特点,如旗袍不仅造型独特,而且上面的刺绣精妙绝伦,体现缝制者的高超技术,同时可以展示一些旗袍的图片。在教师进行讲解后,学生开始构想泥人造型,综合各种民族服饰的优缺点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从而提升造型能力。 3.从民俗节日中增强实践能力 不同地区都存在特有的民俗节日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这些活动作为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源泉。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深入群众了解当地民俗活动,然后整理有利于开展教学内容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拓展创作思维。例如,在进行《套色纸版画》的学习时,教师不仅要讲解相关制作技术,还要使其和乡土资源完美结合,带领学生参与民俗活动,融入欢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创作纸版画。有的学生对于庙会较感兴趣,“三月三”是传统庙会节日,教师可以在这一天组织学生到寺庙中感受节日氛围。在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简单讲述一下这个节日的由来。该节日的由来是汉朝皇帝刘秀在王莽起兵造反后开始逃亡,当时逃到蔡家庄附近后被一户农家所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秀来到此地就建了金龙王庙,从此人们每年在三月三这天举行重大的庙会,经过不断流传,就有了现在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之后,教师开始带领学生逛庙会,感受传统民俗节庆,学生随即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体现在纸版画上。通过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节庆活动,学生增强了对乡土文化的亲切感,提升了艺术领悟能力。 4.从乡土资源中创新作品 小学美术教學不应是单一刻板的,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探究活动,增强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作品中展现更多的乡土资源,提高独特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地生活中的创作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茶趣”的创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将自己收集的内容与同学分享,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在“茶趣”的作品上。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大胆创新,将乡土资源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 乡土资源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必须发扬传承,其中美术作品是乡土文化载体。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对其不能统一看待,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取特定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不能只是让学生对照教材练习,而是应该结合乡土资源,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完善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淼,陈海霞.拓展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33):40-41. [2]杨中琴.乡土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9):98. [3]付华.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13-214. 编辑 冯志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