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浅析MVRDV的建筑探索 |
范文 | 郭垚楠 摘要:本文分别从观察法、联系与发展法、多学科交叉法以及假说法四种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了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建筑探索,并结合其项目实例具体论述了这些研究方法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设计者带来启发。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exploration of MVRDV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bservation, conn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rdisciplinary and hypothetical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se research methods in design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ir project examples, with a view to bring inspiration to domestic designers. 关键词:研究方法;MVRDV建筑探索;应用 Key words: research methods;MVRDV architecture explor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3-0226-03 1 MVRDV的建筑探索概况 荷兰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MVRDV(以下简称MVRDV)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设计团队之一。其主要代表作品有乌得勒支“双宅”,VPRO公共广播公司总部,阿姆斯特丹WoZoCo老年人住宅,Parkrand住宅及鹿特丹马蹄形新型市场等。MVRDV的建筑探索植根于荷兰的社会发展,其城市设计理论特点鲜明:主张在现有城市区域中实现建筑密度最大化,反对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 2 四种研究方法在MVRDV建筑探索中的运用 科学研究的方法众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种研究方法的角度对MVRDV的建筑探索展开分析:观察法、联系与发展法、多学科交叉法以及假说法。 2.1 观察法在MVRDV建筑探索中的运用 观察法是建筑学领域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东方之旅”,到雷姆·库哈斯“癫狂的纽约”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思考,再到日本建筑师冢本由晴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记录,建筑师们都通过不同形式的观察逐步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建筑道路,MVRDV也不例外。 2.1.1 观察对象的选择 如今,全球城市化进程如暴风骤雨,人口与资源的适配问题早已无法回避。荷兰地势低洼,自古以来易遭受水患,人们填海造陆、修筑堤坝,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忧患意识,追崇实用主义;同时,荷兰地处西欧,国际交流频繁,人民也善于学习和创新。[1]据此,空间与资源利用的集约化逐步成为了MVRDV研究工作的重心——MVRDV对于建筑理论的研究着眼于“密度”,这体现了其作为建筑师对整个荷兰乃至人类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2.1.2 观察与分析的全面性 正是因为有了放眼全局的观念,MVRDV所进行的观察研究工作才不仅仅局限于荷兰本土,而是涵盖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在深圳光明新城规划项目中,MVRDV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对深圳市及世界其他几大都市的密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设计开始于城市基本数据研究,通过深圳与其他城市的对比来研究设计策略。而在更多时候,MVRDV的观察不受专业的限制,涉及人口、资源、生态等多个方面。全面的观察使整个研究的推进更加有序而周全(图1)。 2.1.3 观察与分析的持续性 MVRDV对于密度的观察研究始终贯穿着整个设计实践。对于他们而言,建筑理论的研究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并重。每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不是妙手偶得的,而是日积月累、不断发展的。事务所在1998年发行了众多研究的第一个成果《FARMAX》,这是继雷姆·库哈斯《S,M,L,XL》之后又一本在建筑理论界影响颇大的论著。其大部分的建筑及都市规划皆出于单一的思想脉络,即:主张城市区域密度最大化,反对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在郊区及农村区域主张低密度发展,以避免失去各自的特色。[2]从第一个成果发表之后,MVRDV不断尝试着运用数据模拟来为21世纪的城市发展描绘蓝图,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全球性的城市发展问题不懈探索着。 2.1.4 观察与分析的批判性 观察不是被动地接受,它需要设计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MVRDV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设计模式:从设计的开始就抛弃了美学、比例、构成等教条的羁绊,转而从实用主义出发,提炼概念,不斷试验,最后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新奇形式。 在爱尔兰的“道砟坑”住区项目中,基地是位于都柏林以北50公里临海的一个小村庄边的一个坑。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建筑师或甲方看到这种基地状况,大多会因为时间、成本等各种原因或借口一下子填平了事,而当MVRDV看到这种状况时,他们的激动溢于言表:“it's gonna be an interesting project!”(这将会是一个有趣的项目!)[3]——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握他人不曾发现机遇,为基地创造出新的可能(图2)。 2.2 联系与发展法在MVRDV建筑探索中的运用 2.2.1 联系 荷兰在现代建筑及艺术史的各个阶段上曾经多次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从现代主义早期里特维尔德的乌得勒支住宅以及“风格派”运动,到70年代阿尔多·凡·艾克等人所领导的“十次小组”所推行的结构主义运动,再到80年代赫曼·赫兹伯格的人性化设计精神,一直到90年代以后,雷姆·库哈斯以及他的OMA事务所以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和革新的观点开创了荷兰建筑设计又一个崭新的局面。 MVRDV无疑继承了这些前辈们的创新精神,其中的两位主创曾从业于OMA。雷姆·库哈斯的颠覆性在于他打破了传统美学的桎梏,勇于向既有经验提出质疑并发起挑战,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探索,其革新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VRDV的创作。 2.2.2 发展 虽然曾效力于OMA,但MVRDV与OMA两者的研究方法却不尽相同:与雷姆·库哈斯偏理论性的研究相比,MVRDV的研究范围显得更为宽泛:MVRDV把研究和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将研究过程作为引发实践过程的依据,使研究部分作为设计概念的出发点。[4]对于MVRDV而言,建筑并非纯然视觉的,他们不相信有仅仅通过形式即可抵达的建筑之路。对他们而言,形式更可能是在对建造中一些具体限制及基本问题的重写或再构造过程中的自动涌现。[5] 2.3 多学科交叉法在MVRDV建筑探索中的运用 2.3.1 建筑学与自然科学 MVRDV最具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是建筑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数据景象。数据景象是一种量化物质的视觉表现。数据景象将现实作为信息的表象,认为现实可以被大量的信息符号所转译,之后建筑学中的课题可以被置入这个特别的系统中。它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默认建筑和城市互相组织的机理是可以量化的,同时数据也可以物化建筑和城市。[6]他们将人流、车流、季风、服务半径等数据输入电脑,设计出完美的系统,将其数据进行分析,无论日照、通风都会影响建筑外形,所以我们看见很多奇怪的建筑立面,建筑空间,但是全都有根据。 2.3.2 建筑学与社会科学 MVRDV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建筑学、都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更将历史文化、地理气候、人文因素、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也容纳其中,表达出一种对社会生活状态的独到理解和关怀。[7]在“猪城(Pig City)”项目中,建筑学与食品行业、生态、人口等诸多学科的综合考量较好地体现了社会科学对建筑学的宏观影响。“猪城”的设想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欧洲的“肉荒”,如何在有限的地块内养殖更多的猪供人们消费是该设想所要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MVRDV通过理性而严谨的研究方式为这个看似乌托邦的设想描绘了可行性蓝图:他们将猪的养殖过程带进了类似高层写字楼的建筑物里,通过垂直电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并保证养殖所需的阳光、空气、土壤,养料。类似的设想还有“空中田地”、“立体渔场”等。如此一来,建筑学研究的领域被拓宽了,他不再是单纯的美学表象,而是将各种复杂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后所形成的社会产物。 2.4 假说法在MVRDV建筑探索中的运用 MVRDV的工作充满了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尽可能地挑战未知的可能性。[8]他们的许多成熟的建筑理念都是由最初提出的假说经严谨的研究方式一步步演化而来的。而假说则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质疑,因此也被许多评论家称为“现实的乌托邦”。例如在“垂直村落”项目的研究过程中,MVRDV构建了一个个性化的纵向生活维度,不同功能的建筑相互错落叠合在一起,向当今社会上随处可见的、单一的鸽子笼式住宅发起了挑战。在他们看来,人与人的差异性本应造就住宅的差异化发展,而现實却并没有让人们实现个性化与自由化(图3)。由此看来,MVRDV所提出的假说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坚实的现实基础的。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总能体现出对人性与社会本质的关怀。 3 启发与思考 从MVRDV的建筑探索中我们不难发现,建筑师的探索之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所有的理论都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与思考,建筑不单单是孤芳自赏的审美创作,更是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科学探索。国内建筑师善于讨论中观或微观的设计内容,对于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宏观问题往往考虑欠佳。 因此设计师们需要转变观念,保持严谨的态度,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到设计工作中去,这样产生的建筑创作才可能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振宇.荷兰现代建筑评析[J].安徽建筑,2000(6):17-18. [2]祁莉莉.理性开放的荷兰当代建筑[D].天津大学,2004. [3]张为平.荷兰建筑新浪潮[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寒梅.MVRDV设计理论研究与作品解析[D].天津大学,2006. [5]董豫赣.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J].装饰, 1998(5). [6]施蘅.信息转译的图解——MVRDV和数据景象[J].城市环境设计,2005(02):68-72. [7]刘渊.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思想及建筑作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8]史文倩.MVRDV的中国之旅[J].时代建筑,2005(1):64-71.技术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