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建筑企业质量氛围量表开发研究综述 |
范文 | 何威 肖梦飞 潘鹏程 摘要:为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工程质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筑企业质量氛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系统的将质量氛围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基于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安全氛围、进度氛围的研究以及对氛围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总结出适合质量氛围测量量表开发的流程。通过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构建质量氛围故障树模型,然后实际调查收集数据,用SPSS和AMOS软件分析收集来的数据,验证所开发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对企业的质量氛围进行评价,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给出相关整改建议。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通过对质量氛围在施工管理中研究,为氛围的研究拓宽了领域。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quality system about the atmosphere of the atmosphere of the literature quality sorting, basic research on safety climate and atmosphere of the progres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find a series of process quality measurement 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atmosphe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eveloped atmosphere quality measurement scale, then the actual survey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by SPSS and AMOS software development, verify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nd evaluate the progress of the enterprise,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give relevant suggestions. The method is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關键词:质量氛围;工程施工;质量意识;量表开发;信效度 Key words: quality of atmosphere;engineering construction;quality consciousness;scale development;validity of the letter 中图分类号:TU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9-0281-05 0 引言 在工程管理领域,为了实现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等管理目标,从人、机、料、法、环的角度出发,许多专家学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研究成果,其中对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以往的研究更加关注的是个人的经验、阅历、学历、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对于组织更多的是关注管理目标、流程以及效率等方面,而对于组织中人员的意识以及组织的氛围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恰恰是人员的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专家学者们对于氛围领域的研究范围比较局限,仅对项目的组织氛围[1]、安全氛围[2,3]以及进度氛围[4]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社会最关注的是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影响施工管理的质量氛围方面,其研究内容还少之又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建筑行业的质量现状早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从人的质量意识入手,更主要的是从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国外有一种说法:80%的质量问题都是领导者的责任[5],领导者、每个阶段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可以影响员工的质量意识,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弱不同,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领导者需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多角度的沉浸在该氛围中,从而进一步使氛围能够积极的影响员工行为。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整理总结了氛围管理的相关文献,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了质量氛围这一概念,并对该问题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探讨性思路,希望为我国工程管理领域的质量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1 有关质量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关系 在建筑工程中,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质量意识,但强弱不同,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领导者需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可以直接或是间接地感受到氛围,并且使氛围能够积极的影响员工行为。由此可知,质量意识不等同于质量氛围。但人们对于有关质量的概念分不清,以下就是其他学者总结出的有关质量的几个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①质量。ISO9000系列标准中规定质量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6]。 ②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有一定逻辑和基础的认识,因此可以说意识就是人的心理,是人主动的高级心理部分。 ③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高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企业中每个员工的质量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④氛围。指围绕或归属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 ⑤质量氛围。在质量氛围的作用下员工的行为会被感染、受到激励和规范,具有很强的指导、评价、督促和管理等作用[7]。 2 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已成为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是影响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8]。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与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以及文明施工之间的关系可用同心圆的方式表示[9],如图2。 在图2中,同心圆圆周越长,说明外界的关注度越高。在施工中,项目成本管理处于圆心处,文明施工圆周长最长,是受外界关注度最高的。质量处于中间的位置,也具有相当高的关注度,因此本文提出对质量氛围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整体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使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收到影响。因此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大多数企业认为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检查,如引入第三方。但实际上这个观念是不科学的。频繁的检查对质量管理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期的检查,会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降,甚至局限于应付检查[10]。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树立全员质量控制意识。 以往的文献当中,学者们过多的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11,14]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质量意识和质量氛围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当工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时,学者们更多的是分析这种质量问题所带来的隐患以及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却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去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源上,同时也没有研究使质量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的策略。近几年学者们开始对质量意识进行了研究,在施工企业内部强化质量意识,首要问题是强化企业经理的质量意识,然后是操作人员、职能人员的质量意识[15]。 一个成功的企业,其行为对员工的表现起到关键性作用,企业的管理方式、决策者的行动和决定对质量的控制以及对市场和客户的关注度相当重要[16]。建筑安装企业的领导是企业管理的组织、决策者,领导的质量意识浓厚,决定了各项工作的成败。若是把提高施工质量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质量就会提高。所以,企业领导应将全面质量管理列入本企业总体规划的目标中[17]。由此可见,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在质量管理中充当重要角色。质量意识对员工的质量行为的可进行控制,使其行为符合质量意识的要求,特别是在质量遇到突发情况时,员工的质量意识不会因为外界影响改变自己的质量行为[18]。但是在企业当中,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弱程度有所差异,要想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让全员都具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因此就需要营造一种氛围,该氛围能够被组织内部的成员直接或是间接地感受到,从而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每个人的质量意识汇总之后就会形成质量氛围,反过来说,质量氛围也会影响着每个人形成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比较弱的人在这个质量氛围当中就会被影响和改变,从而使其质量意识增强。因此,质量氛围在企业当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会涉及到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说人们更在意的是数量属性,例如质量问题的多少、出现事故的次数以及成本的增减,然后才会深入的了解建筑质量属性。质量比数量更难把握。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组织氛围[19]、安全氛围[20]以及进度氛围方面的研究较多些,而质量氛围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通过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索安全氛围、进度氛围以及质量氛围等关键词[21],共收集到从1980~2015近35年以来的文献。阅读文献并进行筛选然后根据安全、进度、质量三个不同方向进行归类汇总。 3.1 安全氛围与进度氛围 国外学者Zohar[2]首次提出了安全氛围这个概念,他把安全氛围概念解释成组织内部成员对有风险的工作环境的认知,是一个心理变量[3]。安全氛围的定量研究开始于1980年的核工业,此后二十几年有了持续地发展。尤其是在2000~2002年,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安全氛围定量研究的文献和报告。在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的视角、理论等因素的改变,安全氛围的定义也随着改变,并与组织氛围、安全文化等概念交替使用。其主要包含两种观点:第一种,安全氛围属于员工对安全的感知程度,是员工对安全重视程度的认知和评价[22];第二种,安全氛围可以单独存在,是安全生产與经营方面形成的客观环境[23]。本文在研究质量氛围时根据安全氛围的概念进行借鉴,更符合第一种观点,将安全氛围定义为通过员工的感知,使员工意识与信念逐步对组织安全重视程度进行评价。2015年,国内学者提出了进度氛围这一概念,认为凡是影响了赶工期行为、意识和思维的氛围都属于进度氛围[4]。氛围具有很强的指导、评价、督促和管理等作用,可以感染、激励、促进员工的行为[24]。施工企业为尽可能地减少施工成本或履行商业承诺,都会压缩工期,以此来加快施工进度。为了使工期缩短,建筑企业逐渐将关注度放在如何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项目进度,使企业在仅利用有限的资源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质量文化氛围 2007年,国内学者在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中,首次提到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25]。现代的管理学认为,管理方式通常被认为有三种:第一种,根据管理者的经验;第二种,根据规章制度;第三种,根据营造组织文化来影响成员思想与行为。相比较而言,第三种管理方式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管理方式采取第一种时,会增加管理行为的随意性;采取第二种方式进行管理时,随意性会有些减少,但员工的思想会受到约束,不利于发挥出组织的创造能力;通过打造文化、营造氛围进行管理,就可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氛围具有凝聚、导向、激励和约束的功能。无论是在建筑企业还是在教育行业都要通过营造质量氛围来指导人的管理行为,激发人的质量意识,提升工程质量。 3.3 质量氛围 质量氛围这个词语是在1994年国内学者严榕首次提出的,并指出了质量氛围含于一切工作进程、劳动进程、产品形式进程中。一般通过运用宣传教育、目标激励、有序管理、考核奖惩等多种手段,来促使职工树立明确的质量价值观、质量是非观,并使其自觉严格地执行质量管理、主动追求质量目标最优值的这种特殊的气氛、情调和心理环境,都可称为质量氛围[5]。但从提出质量氛围至今,学者们并没有继续研究建筑行业的质量氛围。 质量氛围是组织氛围中非常细化的内容,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氛围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基于组织氛围理论再对建筑工程质量氛围进行定性的以及相关的实践研究。目前,国外对于质量氛围的研究仍然是空白的,所能搜索到的文献少之又少。质量氛围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还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质量意识。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质量氛围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质量氛围具有很强的指导、评价、督促和管理等作用,可以引领、感染、激励、促进员工的行为[6]。无论国内外,氛围的研究以及应用到不同的领域都将会受到很高的关注度。 4 采用合理的方法研究质量氛围 氛围测量量表是对氛围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学者们在研究安全氛围时会采用开发安全氛围测量量表[26],对进度氛围进行研究时则开发进度氛围测量量表[6],若企业使用了有针对性的质量氛围测量量表,便能反映出企业中员工对质量认知的水准。安全氛围可以通过某些中介变量对安全行为产生影响作用或用不同的中介变量来研究证明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之间的媒介作用关系[27,29]。近几年也有学者在研究安全氛围时采用中介效应[30]的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对于质量氛围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开始,相关参考文献和研究资料少之又少。若要为提高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及质量绩效提供参考,就需要对我国建筑企业质量氛围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讨论。通过比较安全氛围和进度氛围测量量表开发的相同与差异,由此总结出对于质量氛围量表开发的步骤。 4.1 完成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在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领域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质量氛围作为本文的研究主题,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文科学,因而也具有上述学科的交叉特点。所以,在针对企业开展质量氛围诊断分析工作之前,对问卷进行研究和科学的设计就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①首先,通过广泛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国内外在质量意识、质量氛围方面的研究以及应用现状;②其次通过专家访谈,用一句话来盖述每一个层面;③最后整理、归总撰写调查问卷。通过专家访谈所写的调查问卷,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权威性。其中调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名称和编号、说明词、问卷主体和附加资料,采用不记名和书面选择的方式,各条款答案采用记式打分法,给出5个选项,由答题者从中选出唯一项,并仿照李可特(Lierkt)量表法确定分值,由最低1分到最高5分变化,以便于企业质量氛围测试的量化结果统计和分析[31],从而保证诊断效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4.2 量表的开发 将初始问卷用 SPSS21.0 和 AMOS22 进行因子分析并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层面划分的合理性,验证了所开发的质量氛围量表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4.2.1 初始量表的开发流程 4.2.2 初始量表的预试要点 4.2.2.1 数据的收集 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通过项目成员的社会关系发放问卷;通过电话联系确认以网页链接方式发放。然后将调查问卷收回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将不合格的问卷删除,删除问卷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所填写的答案有40%没有填写;受测者填写态度欠佳,如一个问题选择两个及以上答案;答案呈规律性分布,则需要删除。最后获得有效问卷。 4.2.2.2 项目分析 本文采用的项目分析的方法为方差相等的独立样本T检验法,运用SPSS21.0将预测试量表的得分总和从高到低排列,取前27%部分称为高分组,后27%部分称为低分组,计算出独立样本T检验高低两组的受测试者在每项得分的平均数差异,若检验结果达到了显著水准即Sig.<0.05,则应当保留此结果;反之,则应当考虑删除该题目[32]。 4.2.2.3 信度分析 调查问卷的可信程度用信度这个词语来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对测量结果是否能保持穩定一致进行评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好坏取决于测量信度的高低[33]。信度本身与测量的结果的正确与否无关,其目的在于检测量表本身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认为系数大于0.9时量表是理想的;如果信度系数是0.8~0.9之间,其可靠性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信度系数是0.7~0.8之间,有些题目需要修改;如果信度系数小于0.7,有些题项是需要删除的[34]。 4.2.2.4 探索性因素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用显性的变量和具体指标来评价抽象因子的方法。其功能是用几个因素来描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33]。Kaiser[35]表示量表的架构模型是由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得出的,KMO值>0.9为最佳,KMO值<0.5则不能进行因子分析。 4.2.2.5 效度分析 效度的测量,主要是衡量测量分数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内容所占的比率。通过程度上的差异,衡量问卷是否有效。通过对问卷进行专家效度和构架效度两个方面的测量,可以保障调查问卷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衡量是有效的。 ①专家效度。 专家效度是在调查问卷编制完成后,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等对问卷的内容进行把关和审查。通过专家的意见反馈,删除重复语句,对量表进行查漏补缺,确保量表的框架、题项内容设计的准确性。对调查问卷进行专家效度的检查能避免问卷问题过于发散,保证问卷问题聚焦于一个中心点。 ②建构效度。 建构效度是指所设计的问卷能够反映问题的可信程度。上述分析的结果显示了质量氛围初始量表的各个测量项目,多维度的高因素负荷没有同时发生,那就是没有交叉因素负载现象。这也证明了初始量表具有较理想的建构效度,由此形成的是一个正式的质量氛围量表。此时还需要对正式量表进行验证分析。 4.2.3 正式量表的预试流程 4.2.4 正式量表的预试要点 正式量表为修正后的初始量表,即对初始量表测量项目删减或使维度调整后的量表。为了确保新开发量表的稳定性,需要采用一组新的样本数据对正式量表进行了检验,以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如图3所示。 ①数据的收集:方法同上。 ②信度分析:若质量氛围量表总量表及删除各题项的克伦巴赫α值均大于0.9,则表明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 ③结构维度验证:结构维度验证是考察量表的结构维度是否适用于其他企业样本,能否为新的样本数据所支持,实质是适应性检验[36]。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旋转法对正式量表进行了因素分析。 ④模型适配度分析:采用AMOS22软件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验证质量氛围正式量表的模型适配度。若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集中在0.5~0.95之间,并且不存在负的误差变异量[37],整体拟和度小于0.08,则表明模型有较好的收敛性。若CFA分析中没有发生题项横跨两个因素的情况,原先建构的不同测量变量均落在预期的因素构念上,表示测量模型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5 结语 本文首先对有关质量的几个概念及关系进行解释说明,找出了质量意识与质量氛围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质量氛围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可以减少企业的施工材料和成本。使企业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在质量氛围的影响下都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从而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次数。文章采用文献法,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三大因素安全、进度、质量氛围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比较安全氛围和进度氛围测量量表开发的相同点与差异,由此总结出对于质量氛围量表开发的步骤。质量氛围测量量表是进行质量氛围研究和丰富其理论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进行质量氛围定量研究的前提。 由于采用问卷法只能从设定的问题对受测者进行测试,题目较局限,以至于对每位受测者心中的感受感知不全面。今后若将质量氛围与相关心理学结合研究,得到的结果也许会更加准确。希望可以给学者们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Lewin K. The conceptual reprent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forces[M]. Durbam .NC:Duke University Press, 1938. [2]Zohar D. Safety Climate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0, 65(1):96. [3]张玮.安全氛围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理学院[D].浙江大学,2008. [4]何威,陈松,潘鹏程.建筑企业进度氛围量表的开发[J].工程管理学报,2015(4):154-158. [5]严榕.创造培育有序的质量氛围[J].江苏纺织,1994(11):22-23. [6]李家锋,刘智华.质量管理综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1):133-138. [7]张玮.安全氛围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理学院[D].浙江大学,2008. [8]李璐璐,刘芝权.论项目管理中成本进度和质量的集成控制[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08):50-53. [9]陈小军.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与成本的关系[J].新建设:现代你物业上旬刊,2014,13(6):70-71. [10]胡晶.浅谈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J].价值工程,2013,32(5):139-140. [11]张华敏,贾欣伟.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213. [12]王友华.关于如何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控制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137. [13]千素云.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管理[J].质量探索,2016(2):21-22. [14]陈兰,赵怀祥.论如何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江西建材,2015(3):280. [15]李红光.强化工程质量意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04,30(21):134-135. [16]王晓萍.浅谈强化企业质量意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6):76-77. [17]李国庆,陈玉军.浅谈强化全员质量意识[J].西部探矿工程, 2005,17(12):311-312. [18]李正权.论员工的质量意识[J].中国技术监督,2007(5):33-35. [19]Campbell R J. The Roundabout: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What Are Psychologists in Organizations Doing?[J].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1970, 1(3):403-404. [20]Silva S. Lima M L.and Baptista C. OSCI:an organizational and safety climate inventory. Safety Science. 2004.42:205-220. [21]Pace C R. The Measurement of College Environments.[J]. Behavior, 1968:23. [22]Cropanzano R.,Mitchell M. S. Social Exchange Theory:An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6):874-900. [23]Mearns K J,Flin R. Assessing the state of organizational safety-culture or climate? [J].Current Psychology,1999,18(1): 5-17. [24]刘海东.安全氛围的实际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32):70. [25]李正权.论员工的质量意识[J].中国技术监督,2007(5):33-35. [26]张江石,傅贵,郭芳,李建霆.安全氛围测量量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6):85-92. [27]方东平,周全.中国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调查[A].2009年台湾安全文化国际论坛[C].(清华.金门)建筑安全研究中心.北京2009(12):11-13. [28]张吉广,张伶.安全氛围对企业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106-110. [29]RundmoT, Hestad H, Ulleberg P. Organizational factors, Safety Attitudes and Workload among Offshore Oil Personnel[J].Safety Science, 1998, 29(2): 75-87. [30]叶新凤,李新春,王智宁.安全氛围、工作压力与安全行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5):44-50. [31]陆柏,陈培,傅贵.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47-50. [32]胡婉丽.知识型雇员创新行为意愿测量工具研究:量表开发、提炼与检驗[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40-145. [33]武松,潘发明.SPSS统计分析大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4]陈胜可.清华大学出版社.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电子资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5]韩维贺,李浩,仲秋雁.知识管理过程测量工具研究:量表开发、提炼和检验[J].中国管理科学,2006,V(5):128-136. [36]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7]殷俊明,杨政,雷丁华.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量表开发与验证[J].会计研究,2014(3):56-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