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自我效能感对互动学习的影响及提高策略 |
范文 | 徐平 [摘 要] 新课改下课堂的互动,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乱动、无序;要么不动、无生机. 面对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斟酌语言,表现出幽默、生动、激情,从而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敢动”;要创设生动情境、提出科学问题,让学生“想动”;科学分组,及时调控,让学生“会动”;激励评价,让小组间相互竞争,积极互动. [关键词] 营造氛围;科学提问;有效组织;激励评价 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于,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开放性,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滋养、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和人格尊严的提升.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情况并不理想:我们常常会见到两个极端,要么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互动演变为教师的“独角戏”;要么吵吵闹闹,杂乱无章,繁华过后,一无所获. 不少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显得“窘迫无奈”. 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从某种程度来讲,最难的就是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突破这一“瓶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营造和谐氛围,提升“效能感”, 让学生“敢动”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互动”的保证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上课时,不少同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意思是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不能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方向,如果学生回答稍有偏差,教师就会板着面孔训示:你是怎么听的课,为什么不动脑筋……如此一来,学生怎敢有“非分”之想,创造性思维又从何而来,学生又怎么敢动起来呢?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立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转换其角色. 教师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激励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主持者等. 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是标新立异. (二)语言生动幽默,是“互动”的催化剂 笔者曾听过一些教师在上过课后抱怨学生表情麻木、语言空洞.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在上课中是否注意了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使之生动、幽默,富有激情?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使其进入情景,自觉开展“互动”,乐于探究. 例如,笔者在讲矩形、菱形、正方形三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联系时,发现矩形没有的性质菱形却有,菱形没有的性质矩形却有,也可以说它们的性质互补. 这时,可以引入拟人的说法:“假如我要做媒,我一定把菱形介绍给矩形,他们的结合,会产生出一个非常优秀的正方形来. ”学生听后都会心地笑了,笑声中对菱形、矩形、正方形三者的性质和关系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甚至会在脑海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记. 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使气氛活跃,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同时,笔者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会经常使用一些正面的网络语言,如山寨、囧、雷人、给力等,这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很容易为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试想一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从头至尾板着脸,语言乏味,观众不抢遥控器换频道才是怪事. 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切不可因自己的乏味而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煎熬”. 和谐、生动、幽默、激情,学生在如此灵动的气氛下,一定会如春天的花儿一般贪婪地汲取土壤的沁香,争奇斗艳. 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想动” 古人云:“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里的“疑”就是疑问、问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个性与创造成果的过程. 因此,在互动探究环节中,问题设置是关键,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也要有一定的梯度、难度,就好像足球对抗赛,一个高水平球队,教练却喜欢找弱队比赛,队员们不需要精心的合作也能战胜对手,长期下来,合作互动意识变淡了;反之,一个低水平球队,找了一个超强队,怎么努力,也是失败的结局,队员对合作互动也没有了兴趣. 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懑”状态,诱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探究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只有动起来才能“摘到桃子”,激发其内在的互动探究的潜能, 主动进入合作互动状态. 例如,在进行“切线长定理”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1. 过圆内一点能作圆的切线吗? 2. 过圆上一点能作几条圆的切线?为什么? 3. 过圆外一点又能作几条圆的切线呢? 4. 已知⊙O及⊙O外一点P(如图1),怎样过点P作⊙O的切线? 5. 观察探究图1中有哪些相等的量,请证明之. 6. 连接AB后,你能发现哪些结论?并说明理由. 这样的探究问题有层次性、梯度性,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方式,由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一个人孤军奋战无法完成,要想突围必须寻找同盟,抛出此问题后,学生均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尽情表现,创造性地活动着,此时的课堂已不只是双向的互动形式,而是多向的交往、集体的互动. 在互动中,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激励评价、让学生“争动”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高度增强,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自我效能不仅可以弥补学生能力的不足,而且可以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过高或过低的自我效能不仅会限制学生能力的正常发挥,而且使心理处于不健康的失衡状态.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评价,以评价启动内需,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要有效地建立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评价中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一)延时评价 在公开课探究展示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害怕学生没有说到点子上,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作出评价. 我们知道,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 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磨灭学生互动探究的热情. 如果我们不过早地对学生的理解给予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和感悟,那么学生将从这开放的时空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顿悟”,因此教师应多一些延时性评价. (二 )即时评价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空间,是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也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关注的平台. 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做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有效的即时评价,能让学生享受评价的乐趣,在评价中快乐成长,在评价中发展能力. 它具有激励、赏识、促进等作用. 灵活多变的课堂即时评价,引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求知,民主对话,和谐发展. 比如小组展示积极,笔者会说:毕竟是少年人,洋溢着青春活力,未来的世界属于你们;小组展示答案准确,笔者会说:条理清楚,一定是你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小组评价 笔者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法,比如把个人评价改为小组评价,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这样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充分利用小组分工表,表内有“组员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栏目,每周一收,及时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探究的态度、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等. 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评价的多样化,比如访谈评价法,问卷评价法,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法等. 有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该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没有“互动”的学习,课堂教学将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活力. 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努力而为之,让课堂呈现高效互动,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