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数学交流:重建数学课堂教学新秩序
范文 贺勇
摘 要:数学交流是儿童与数学学科本质的对话。有效的数学交流能够让儿童明确数学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在儿童数学交流中,教师积极主动地跟进、引导、回应。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生本交流,让交流从肤浅走向深刻。
关键词:数学交流;交流形式;交流内容
儿童的数学学习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需要积极地倾听、有效地对话和深入地辨析,需要捕捉来自不同主体、媒介的声音,需要展开敏锐的应答等,这就是数学交流。在数学交流中,儿童或主动接纳,或主动批判,为此教师要主动跟进、积极回应、精准应答。反观当下数学课堂尤其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交流,“旁观现象”“遗忘现象”“从众现象”“热闹现象”等层出不穷。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展开高质量的数学交流。
一、数学交流:建构多向的形式
数学课堂交流说到底就是不同主体(儿童、教师、教材)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教师要俯下身子,以儿童的身份融入对话、倾听对话、引领对话,要打通制约儿童数学交流的“僵硬二脉”,引领儿童探寻数学本质,关注数学方法,引领儿童向数学思想深处、文化深处、精神深处漫溯。
1. 生生对话——绽放言说之花
数学交流首先是儿童之间的交流。教学中,要引领儿童说数学,通过说促进儿童生长数学思维。要激发儿童说的兴趣,教给儿童说的方法,让儿童想说、能说、会说、乐说,让儿童说得明朗、说得有条理、说得深刻,要让数学课堂绽放儿童说之花。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2册),笔者首先创设情境“商店里原来有15把儿童小号,小朋友买走8把,还剩多少把?”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操作,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展开数学交流。在全班展示的环节,孩子们的“述学”有理有据,让笔者十分惊讶。
生1:我先从15里面减去5,然后再减去3,就像我先吃5个东西,再吃3个东西。
生2:我先从15里面减去10,这样好算些,然后我发现要我拿8根小棒,结果我拿了10根,多拿了2根,所以还要还2根。5加上2等于7。
生3:我是用减法来想加法的,因为8加上7等于15,所以15减去8等于7。
……
在孩子们展开数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境,让孩子们融入其中。在对话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倾听,让生生交流的过程成为儿童经验分享、方法互补的过程。
2. 生本交流——激荡思想灵光
所谓“生本交流”即是指儿童与教材的对话、交流。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主动解读教材,与教材对话。在生本交流中,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积极思维,领会教材的主旨,甚至质疑教材。
例如:教学《认识方向》(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册),关于方向的知识,孩子们企盼的远不止教材上的内容,比如为什么规定上北下南?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为什么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一面向着北面?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晚上都看得见吗?……这是孩子们阅读教材《你知道吗》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让你不得不对儿童刮目相看。他们在读教材,和教材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不满足于“是什么”,总是要追问事实背后的“为什么”,总是要探究事实背后的深层原因。
教材是数学教学的“跳板”。儿童与教材文本的交流能够激荡儿童的思想灵光,让儿童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学习。通过多向度的生本交流,拓宽儿童的学习思维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由此,数学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3. 师生交流——向知识深处漫溯
在儿童数学教学中,作为闻道在先、术有专攻的教师,必须引导儿童的数学交流,对儿童之间的交流必须进行点拨、启发、助推,让儿童的数学交流向数学的思想方法深处漫溯。对于儿童数学交流中的问题要准确把脉,号准儿童数学交流的“病灶”,打通制约儿童数学交流的瓶颈。可以单刀直入,也可以迂回包抄,对症下药,提升数学交流的质量。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册),在孩子们用4根小棒、8根小棒……摆成正方形后,笔者让孩子们用表格整理小棒的根数、正方形的个数和余下的根数,引导孩子观察余数和除数,师生之间展开了高质量的对话。
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余数都是1、2、3,1、2、3,……
师(启发):也就是说余数有规律,余数可以是4吗?
生2:余数不能是4,因为余数是4的话,就又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了。
师(追问):余数可以是5吗?
生3:余数是5也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只要余数有了4,就可以摆成正方形。
师(推进):这就是说,余数和除数4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4:余數要比除数小。
师(提示):还可以怎样说?
生5:除数要比余数大。
……
师生对话是对数学本质的深度探寻。由于儿童受年龄和心理特质的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带有一种直觉化、碎片化、浅表化的特征。为此,教师要引领儿童展开数学交流、对话,通过提醒、追问等方法,组织或推进儿童的数学交流。引领儿童对数学知识展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
二、数学交流:充实丰富的内容
数学交流不是简单言语上的你来我往。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数学课堂交流要么信马由缰,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蜻蜓点水,要么不知所云。如此,数学课堂交流还是回归到教师独断地教、引、牵的老路上来。数学交流不应迎合儿童,也不应阻断儿童,而应引导儿童围绕具体的数学知识展开有深度的数学化思考、表达上来。
1. 是什么?——对知识本质的交流
数学交流首先要给儿童交流的内容,要引领儿童探寻知识的本质,引导儿童主动发问。儿童由于受自身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带有片面化、直觉化、碎片化的特征,这些有可能遮蔽儿童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甚至还可能蒙蔽教师。有时,这种遮蔽或蒙蔽还是那样地理直气壮,诚如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遮蔽总是把自己遮蔽和伪装起来。……上演着在者了无生趣的戏剧。”
例如教学《9+4》(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册),笔者分三个层次让孩子们展开表达训练,慢慢感悟算法。首先观察演示,模仿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盒子里的小球,有10个格子的盒子里装有9个小球,盒外有4个小球,将9个小球和1个小球合成一箱球,让学生试着说、学着说。接着让学生跟着算式图说,最后摆脱操作和图,借助表象“过电影”说。这样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孩子们循序渐进,逐渐掌握了“凑十法”的数学模型。
2. 为什么?——对知识意义的交流
数学交流不仅需要儿童学会“述学”,还要让儿童发掘知识的意义,让儿童将思维触角深入知识腹部。通过交流,引发儿童主动遐想、萌发儿童思维火花、彰显儿童灵动个性。有时候,儿童的数学交流比较肤浅,教师要在儿童“应发而未发”“无疑而有疑”时启发引导儿童,搭建儿童数学交流的平台,让儿童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例如教学《认识整十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册),教材中出现了五颜六色的珠子,怎样引导儿童学会整十整十地数呢?
师:这么多珠子,怎样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数对呢?
生1:我一个一个地数,数一个划掉一个。
师:真好,这样数很准确,但似乎慢了些。怎样可以数得又对又快呢?
生2:我5个5个地数。
师:比刚才快了些,怎样可以数得快而又不重复呢?
生3:我10个10个地数,并且数好就圈起来。
……
在师生、生生的数学交流中,教师及时抓住儿童述学中的问题,引导儿童用语言正确表述思考,并引导儿童思维,让儿童切实理解数物体时10个一圈的意义。孩子们在交流中逐渐对算法进行优化,思维不断提升。
3. 怎么样?——对思想方法的交流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儿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儿童在数学交流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让儿童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知道今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要让儿童在数学交流中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为此,数学交流要将对具体知识的交流提升至数学思想方法的交流,让儿童形成能驾驭数学知识的“大观念”“高观点”。
例如教学《分与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册)中的“8的分与合”时,在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将8根小棒分成各自不同的两个数后,笔者引导儿童用图形、符号或者数字表示8的分与合,然后让孩子们在同伴间对话交流,交流时要渗透有序思想。
生1和生2——问:9可以分成l和几?答:9可以分成1和8。
生3和生4——问:9可以分成1和几?答:9可以分成2和7。
生5和生6——问:9可以分成1和几?答:9可以分成3和6。
……
师:刚才在分的过程中,第一个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个数是怎样变化的?(渗透函数思想)
生7:第一个数逐渐变大,第二个数逐渐变小。
……
“水本無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孩子们在自由的数学交流中,逐渐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核。他们在数学交流中思悟、明辨、反思,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被悄然地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数学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数学知识而展开的信息传递、情感互动与思想提升的过程。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交流中,作为闻道在先、术有专攻的教师,要及时跟进、有效把脉、积极问诊、精准回应、适时追问,以便构建多向的数学交流回路,让儿童的数学由肤浅走向深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