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安全保密工作探析 |
范文 | 于家德 【摘要】? ? 机要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突出了机要安全保密的必要和重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机要工作开展中的逐步应用和深化,如何保证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已然成为单位重点关注的技术性和管理性问题。文章结合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开展的现状,在明确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开展特点的基础上,就相关工作开展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应对挑战的措施进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探讨,以丰富机要安全保密工作的开展思路和方法,提高机要安全保密效果。 【关键词】? ? 信息化? ? 机要安全? ? 信息保密 前言 机要工作是组织或者单位围绕机密要闻开展的信息管理工作,其主要包括相关信息的登记、流转、查询、保管、清退、销毁、归档等。信息化条件下,虽然机要工作开展的方式越来越便捷、迅速,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机要工作中安全保密的难度,为获取有利于自身的机要信息,部分主体会借助技术手段窃取机要内容,导致安全保密工作出现差错,引起相应的机密工作风险。基于机密工作的核心性,以及信息化条件下机密工作面临的潜在风险,有必要对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安全保密工作的开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探讨,以寻求科学、有效的机要安全保密工作方式,保证机要信息的安全性。 一、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开展的特点 信息技术在单位组织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机要工作环境和要求,同时也促使机要工作自身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机要工作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综合来看,信息化条件下的机要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技术化 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的技术化特点主要体现为机要工作开展手段、开展主体的技术化。在工作方式上,有别于传统以纸质材料为载体的机要工作方式,信息化条件下的机要工作主要是对以文本、视频、音频等信息化的机要文件信息进行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借助技术性的软件、系统等工具进行具体的操作。在机要工作开展主体上,为适应技术化的机要工作开展,单位组织需要安排有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负责或者参与到机要工作中,这促使机要工作开展的主体向技术化方向发展。 1.2综合化 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的综合化特点体现在机要工作的内容方面。在传统机要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关注的是机要信息的安全性,即将重点放在机要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除了关注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外,还要对各种类型的机要工作进行细化归类,并借助信息系统对机要工作进行编码、存储,其涉及的除了机要信息内容安全以外,还更多地关注机要信息内容管理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1.3分布式 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开展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展,而该系统具有的支持分散、独立操作的技术性能使得工作人员不必集中性地对机要信息进行管理。换而言之,工作人员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系统账号和密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相应的操作,这种分布式的操作提高了机要工作开展的便捷性。 二、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开展面临的挑战 2.1机要安全保密意识薄弱 信息化条件下,工作人员对机要信息的管理主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来实现,虽然系统的访问权限设置可以屏蔽非必要人员的访问,保证机要信息的安全,但拥有系统访问权限的人员在系统操作方面缺乏必要的安全保密防范意识,导致机要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例如,部分机要人员使用安全防御功能偏低的计算机设备访问、操作机要系统,且事后并未对相关足迹信息进行销毁,导致账号信息出现泄露。显然,这种机要安全保密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工作人员缺乏扎实的安全保密意识,未将安全保密作为机要工作开展的硬性要求加以落实。 2.2安全保密威胁识别能力偏弱 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面临的安全保密威胁是那些借助技术攻击机要信息系统的黑客,以及开放环境下运行的网络。相较于传统以纸质材料为载体的机要信息管理而言,这种虚拟性的信息管理存在更大的泄露、窃取威胁。在实际的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往往保持被动防御的方式,即当出现安全保密方面的威胁因素以后,再进行技术性的研究,寻求相应的处理方法,虽然这种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威胁因素的扩散,但实际的机要安全保密效果却并不好。并且,工作人员对一些潜在的威胁性因素缺乏有效的识别方法,导致威胁因素产生和发展过程难以被识别,最终造成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处于被动性的局面。 2.3安全保密工作评价机制不健全 安全保密工作评价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回溯、总结,为下步工作開展提供相应的经验指导。目前,机要管理部门只是将关注点放在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将问题得到解决作为安全保密工作结束的标志,虽然会在月末、年中、年终对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整体性的总结评价,但这种评价更多地是主观性的成果描述和问题阐述,并没有量化的评估和深刻的问题分析,这就导致安全保密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积极响应,影响了后续安全保密工作开展的效果。 三、增强机要安全保密工作能力与效果的策略 3.1强化机要工作主体安全保密意识 信息化条件下的机要安全保密意识不能完全地依靠安全保密宣教活动,而是要结合机要工作开展的现实情况进行场景化、现实性的意识训练与提高,以提高机要工作主体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自觉和自律。 首先,开展机要安全保密工作交流。安全保密是机要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要求和任务。为确保工作主体的安全保密意识能够充分适应机要工作开展和环境发展的状况,机要部门内部要开展常态化的机要安全保密工作交流活动,通过内部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对一些潜在的、典型的安全保密问题进行集体性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寻求有效的防御策略,并实现安全保密威胁防御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统一,从而真正保证机要安全保密意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其次,注重场景化机要安全保密演练。场景化模拟训练是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安全保密意识培养与训练的有效方式。在实际的机要工作开展中,相关主体要结合机要工作开展中可能存在的威胁,进行模型化的构建与推演,并根据推演结果设计相应的机要安全保密威胁场景,让工作人员在可感知的场景中增强对机要安全保密的认知。 3.2提高机要安全保密威胁识别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安全保密工作中面临的威胁既有技术性的,也有管理性的。无论对何种形态的安全保密威胁,机要工作主体均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识别力,能够及时发現和解决存在的安全保密威胁。在威胁识别能力提升方面,要重点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提高工作人员的威胁识别技能。一方面,机要管理部门要强化工作人员威胁识别自觉性,一旦在机要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感知系统可能遭遇或者已经出现安全性威胁时,要及时上报,确保部门整体能够及时掌握安全保密威胁。另一方面,机要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操作行为的规范性,避免工作人员随意操作造成的安全性威胁因素出现。例如,机要管理部门要对机要工作人员具体的操作行为规则进行细化明确,并从责任层面要求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其次,注重威胁识别技术工具的应用。信息化条件下,仅凭人的力量难以完全发现和消除安全保密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机要管理部门就要适时引入安全保密方面的技术工具,借助软件的威胁因素识别、报警功能来帮助部门及时识别、应对潜在的威胁因素。例如,机要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或者委托外部的第三方机构为机要工作开发相应的安全防御系统或者软件,赋予机要信息系统自动识别威胁因素的功能。 3.3健全机要安全保密工作评价机制 开展动态化的评价工作是持续掌握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开展进度与效果的重要保障。考虑到机要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的众多挑战的现实情况,相关主体要通过细化评价指标和优化评价方式等方法来健全评价机制,借助科学的评价活动来促进机要安全保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 第一,细化机要安全保密工作评价指标。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机要安全保密工作评价分为针对部门的评价和针对个人的评价两种。在对部门的评价中,除了要评价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安全保密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回顾以外,还要对安全保密工作开展的内容、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以明确部门整体安全保密工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在对人的评价中,机要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岗位人员所承担的安全保密责任,从工作表现、工作成效、工作失误、工作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使工作人员的优势和不足能够直观地呈现出来,明确人员机要安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第二,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反应。工作评价并不是安全保密工作管理的最终环节。在安全保密工作中,部门和人员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分析掌握具体的原因,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策略,确保安全保密工作中的不足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当然,单位组织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跟踪、督促机要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问题的整改,确保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四、结语 强化机要安全保密工作,是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开展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基于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工作开展表现出的技术化、综合化、分布式的特点,机要工作的开展要依托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机要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针对当前机要安全保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通过强化机要工作主体安全保密意识、提高机要安全保密威胁识别能力、健全机要安全保密工作评价机制等措施加以优化解决,以提高机要安全保密工作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王勃.企业机要保密工作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9(08):32. [2]亓璇.筑牢安全防火墙,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J].通讯世界, 2018(04):295-296. [3]梁娉婷.新时期机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风,2017(11):286. [4]李素粉,叶坦.信息化条件下灌区机要安全保密工作探析[J].河北水利, 2016(09):25. [5]张坤梅.构建机要通信安全文化体系[J].中外企业文化,2015(08):61-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