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雨课堂”支撑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范文

    张盼盼 赵希武

    摘要:基于本校《大学计算机基础Ⅰ》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引进“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结合原有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雨课堂”支撑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希望能够改进目前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MPOC;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雨课堂;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0-0156-03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Mixed Flip Class Teaching Model Supported by "Rain Classroom"

    ZHANG Pan-pan, ZHAO Xi-wu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 College Computer Basis I",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rain class"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and built a new "rain class" supporting mixed-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Blended learning; Flip classroom;Rain Class;Teaching;Practice;College Computer Basis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是为本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大学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操作技能性基础课程,对后续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我校对这门基础课相当重视,所以近几年一直不断尝试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为基于MPOC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以下问题:

    1)《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内容多,但安排的课时较少。

    2)学生人数多,班容量大,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课外不看MOOC平台的课程视频也不能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4)教学缺乏数据支撑,教师课上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1 教学实践支撑工具—“雨课堂”

    2016年清华大学与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开发了“雨课堂”。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 “雨课堂”记录教学全过程,覆盖课前-课上-课后每一个环节,实时生成个性化报表,让教与学更明了,拥有微信自动任务提醒功能,使课下学习亦有监督。免费内置16537个清华大学等名校慕课视频,为学生提供庞大的学习资源。教师使用“雨课堂”将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及时沟通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表1为“雨课堂”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2 “雨课堂”支撑下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节对本校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Ⅰ》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设计出 “雨课堂”支撑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示意图如图2。

    “雨课堂”支撑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将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用智慧教学工具连接起来,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

    1)课堂外:这一环节分为课前和课后两部分。

    課前:

    (1) “雨课堂”发布学习公告。

    (2) “雨课堂”发布学习任务清单。

    (3) “雨课堂”推送预习材料(可附上语音讲解)

    (4) MOOC平台或“雨课堂”手机端进行学习

    (5) 考试系统练习模块进行练习(无次数限制,不计分数)。

    课后:

    (1) “雨课堂”推送辅导资源,课后练习和课后测试。

    (2)完成MOOC平台上的限时测验和回家作业。

    (3)完成考试系统作业模块里的练习作业(无次数限制,记录最高分)。

    2) 课上:

    (1) “雨课堂”进行课前小测。

    (2) “雨课堂”进行重难点投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投票。

    (3) 教师通过“雨课堂”中实时的数据反馈,进行重点讲解和错题解析。(讲解过程中开放弹幕功能,及时讨论,教师与学生及时互动)

    (4) “雨课堂”布置下周学习任务。

    (5) 使用考试系统考试模块进行考试(限一次,记录分数)。

    3) 评价:

    “雨课堂”支撑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采用的的评价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即由MOOC平台学习表现,“雨课堂”学习数据和考试系统测验成绩共同组成。弥补了目前教学模式中MOOC评价单一的缺陷。

    3 “雨课堂”支撑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

    3.1 准备和课前活动设计

    1)撰写教案

    教师准备课程教案,教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等要素。

    2)学习资源开发与制作

    (1)课程资源:内蒙古师范大学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上已经有了《大学计算机基础Ⅰ》全部课程的课程视频资源。

    (2)“雨课堂”教学资源:

    课前资源:

    ①教师根据本节课程内容制作学习任务PPT,包括:學习任务点和重难点。

    ②教师需要将MOOC平台课程每一小节的学习内容制作成为一个3到5页的讲解PPT。

    ③将MOOC上的视频资源链接以“雨课堂”公告模板样式整理成一个Word文档,以便推送。

    ④制作PPT时应紧密结合本节课程的视频资源,尽量简洁、准确、易懂的原则。除课件制作与MOOC端教学视频这类基础资源外,同时也应该准备相关电子书籍、相关课程优秀微课及网上学习资源链接等扩展资源。

    课中:教师制作课上PPT,包含课前小测试题,重难点投票和下周任务。

    课后:教师制作课后单元练习题。

    3)上传

    教师需要在“雨课堂”云端创建自己的课件库和试题库,将上述学习资源上传至相应资料库,方便日后教学随时调用。

    4)资源发布

    教师按照学习进度,将学习资源按学习任务→预习课件→预习视频→单元练习题的列表形式发送至学生“雨课堂”手机端。可一次性全部发送,但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堆积,学生可能只是在发布的那天,点击进入学习,之后的几天没有催促和提醒,就忘记或因为缺乏主动性而再次进入学习。所以可以将资源平均分配在上课前的每一天,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又条理的进行学习。

    3.2课上活动设计

    由于本课程每周只有2个学时的课堂时间的原因,所以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课上时间是课上活动设计的重中之重。

    1)学生问题呈现

    此阶段利用“雨课堂”进行随堂课前小测,这个小测也就是对上周课下学习内容的一个摸底测验,意在了解翻转课堂翻转下学生在课下自己学习的知识有没有掌握,题数不需要太多5到8题即可,所以题的质量要高,要对上周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有涉及,这样实时提交得出数据,即可知道学生在哪方面的知识点有欠缺,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学生自主提问

    此阶段,同样是利用“雨课堂”发起投票,将上周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做成投票选项,让学生自主选出,他们认为需要在课堂上教师占用时间进行讲解的知识模块,教师根据投票结果,对得票数最高或者得票较多的几个知识重难点进行讲解。此阶段和上一阶段可衔接进行。

    3)教师答疑

    此阶段,“雨课堂”开放弹幕和投稿,学生可畅所欲言也可对老师进行提问,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辅导。但这段时间不宜太长,因为有手机的参与,这段时间其实是不可控的。

    4)下周任务布置

    这一阶段进行下周学习任务的布置,为学生梳理接下来一周需要课下自学的内容,给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

    5)模块考试

    此阶段为课上教学程序的最后一环,此阶段答疑结束重难点讲解结束,进入测试阶段,此阶段使用是“雨课堂”支撑下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辅助平台:通用考试客户端。此阶段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输入学号姓名进入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这样每一周学习后进行的考试成绩都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组成部分记录在考试系统的后台。

    3.3课后活动设计

    在每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都会在“雨课堂”推送一套练习题,这一套练习题涵盖了这一模块所有的知识点,此练习题作为学生自测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得出此模块教学成果数据的重要环节。教师设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在最后期限内完成,即可得到分数和详解,教师在后台可得到学生的分数情况,完成人数情况及用时情况。这样详尽的数据为教师在教学改进上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3.4评价方式设计

    本研究各评价方法的具体结合形式为:单元测试成绩占30%,平台学习表现占30%(“雨课堂”得出的“出勤率”10%、MOOC平台作业与试验10%、MOOC及“学课堂”学习表现10%),期末上机考试占40%。可以看出本研究的评价方法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更能够体现出本模式评价的多元化,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有详尽的数据支撑评价,更加人性化更加重视学习过程,摒弃一考定高低的完全终结性评价。

    4 结束语

    “雨课堂”支撑下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MOOC平台作为教学中心,提供详实的学习视频和资料;“雨课堂”记录了教学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数据转换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使“经验驱动教学”转变为“数据驱动教学”;考试系统提供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为最后的评价提供主要数据。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课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管齐下,共同促进了教学。

    参考文献:

    [1] 蒋雯音,杨芬红,范鲁宁.雨课堂支撑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14-17.

    [2] 孙曙辉,刘邦奇,李新义.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3):112-114.

    [3] 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4] 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 做 MOOC 的学堂在线,推出教学工具“雨课堂”[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60429/n446802038.shtml,2016-4-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