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商院e学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
范文 | 李昉 摘要: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推动了教学领域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这些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动和优化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该文主要介绍基于商院e学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e学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16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学习平台的深度应用,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结合“线上”“线下”“课内”“课外”“随时”“随地”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課程为例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三方面介绍基于商院e学堂的课程教学模式。 1 教学准备 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备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院各专业(群)开设的素质教育类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基础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课证融通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系统、网络和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数字媒体和信息系统等基础知识,熟练使用操作系统、因特网、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为后继课程学习以及信息素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设计上以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用实施项目化和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知识构架” →“解决问题”→“总结提高”过程展开。 1.2 备教材 在教材的准备上,我们教学团队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及学生学习实际,自主编写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配套的辅助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考点与试题解析》。 主教材分为技能篇和知识篇两部分。技能篇4个项目各设计了若干项目案例,每个项目案例都按照“学习目标→学习案例(案例分析)→学习任务→学习知识→学习小结→自我练习”的体例呈现,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部分项目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其余项目案例可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提升要求,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知识篇5个单元根据应知应会的要求都按照“学习目标→学习知识→学习小结→自我练习” 的体例呈现,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试知识融于一体,做到知识篇内容全面覆盖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并有所提高。 1.3 备资源 我院的教学平台自2011年开始建设使用,经历了多次改版及平台的迁移,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电子教材等文本性材料。 2)教学课件:包括技能案例任务、技能案例相关学习知识以及理论部分学习知识的所有课件。 3)学习视频:包括技能部分任务分解视频、学习知识视频以及理论部分学习视频等。 4)自我练习:包括每个案例的配套自我练习习题、素材、答案、操作解析及操作视频。 5)项目作业:包括每个项目的项目作业素材。 6)等级考试真题题库:包括近阶段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及试题答案和试题解析。 2 教学过程 基于商院e学堂的教学过程是遵循课前、课中、课后,结合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1)课前。学生通过e学堂手机端接受教师发布的课前认知学习任务及要求,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观看学习课件及学习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学习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平台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课堂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认知任务的学习情况对普遍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核心技能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对该技能知识提出提升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核心技能的掌握。通过逐层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对技能的掌握也更加纯熟,真正了解其中的涵义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用。 3)课后。一方面,对于课堂上未能完全吃透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反复观看课件及教学视频,真正做到学习知识无死角、无漏洞;另一方面,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后拓展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并能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对于较难解决的问题可以随时在学习平台中查看拓展练习的答案解析,观看操作视频,帮助自我学习,也可以通过平台手机端和教师实时互动,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学习。 4)阶段练习。在每个项目的学习完成后,学生在学习平台上领取项目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作业,并将完成好的作业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及时查看并批改学生上传的作业,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通过平台进行分享,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5)综合练习。本课程不仅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信息素养,还是一门课证融通课程,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还需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学习平台上我们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设置了综合练习模块,在该模块中提供了近阶段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真题题库,同时提供了理论试题的答案以及解析,实践试题的操作步骤,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进行真题训练,给学生备考计算机等级考试提供了高效的学习平台。在每次等级考试结束后,我们教学团队的老师会对题库进行及时的更新。 6)考试。学期课程结束后,教师在学习平台利用试题库组卷、设置答题时长、试卷发布时间,组织学生在平台上完成考试,基本做到一生一卷,平台系统可自动阅卷,学生在交卷完成后即可获取自己的考试成绩。 7)考核。学期末,教师根据学习平台上记录的学生出勤、作业、测验、考试等各项成绩对学生本学期的学习进行综合考评。 3 教学反思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知识的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了。基于学习平台的交互式、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基于学习平台的学习真正让学生做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完善更新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艳蕾.基于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8. 【通联编辑:光文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