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
范文 | 刘庆海+徐雪梅 摘要:众所周知,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大大提高。对于职业院校来讲,有效的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4-0110-02 1 概述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社会给人才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对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重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支持和鼓励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那么作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职业院校,应该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呢? 以计算机学科为例,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学校的考核,但在实际检验中水平却不高,出现了考试得高分者,实践动手能力不行,甚至连最简单的文字录入、排版和表格都不能完成。 2 现状 (1) 职业院校现状 高等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了转型期,而职业教育则即将迎来自己的春天,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许多困境。职业教育要承担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因此,其定位就决定了要更加侧重于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2) 学生现状 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不再是一个只能看不能摸的昂贵物件,一方面,计算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遵循着著名的摩尔定律,技术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而成本却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也成了日常的一项基本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 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具备了一定计算机的实践能力,但缺乏理论知识或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对计算机的深层次的操作感兴趣,但对需要重复不断、举一反三的强化训练才能掌握的知识又不愿下苦功夫。 (3) 教师现状 承担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很多都新入职的教师,他们往往是刚走出一个学校的大门,就进入了另一个学校的大门,中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支撑,传授给学生的是其从自己的老师处学来的知识;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只要是把基础掌握了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深的;教师因为没有升学、考证等硬性指标的压力,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和动力,教学效果也是因人而异。 (4) 社会发展及效果评价现状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竞争日趋激烈,既需要高精专的高级人才,也需要掌握基础专一门的技能人才,目前,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评价,尤其是计算机基础专业的评价尚无统一的可量化的指标,评价的效果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3 改进措施 (1) 改进教学方法 a)实施项目化、任务化驱动。按照类别、课时划分为许多不同的项目或任务,每一次课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操作中,可以提前将任务高职学生,进行准备,这样,上课的效果更好。实践中,我们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掌握的内容划分为八章近100个知识点,方便了学生学,也便于教师教。 b)以考证为手段促进教学。结合国家与社会目前流行的各类各级证书,将考证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形成“考证成绩与考试分数结合、证书等级与考试等级结合等模式进行。 (2) 改进教学效果评价 a)加强过程性的评价。将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散到平时的每一次课、每一个任务、每一个项目中去,每一次课、每个项目任务结束后都给予一定的评价。如笔者在每次结束后都会按照项目任务的完成进行评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防止个别学生偷懒造成的不学、不练,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掌握好的评分就高,差的评分就低,兼顾到了不同人群、不同基础。 b)加强结果性的考核。在加强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要加强结果考核,结果是过程的反馈,过程是结果的促进,任何过程的评价,最终都要有落脚点和归属点,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如果学生每一次都能够认真完成项目任务,其结果必定不會差;笔者实践中,结果评分以等级证书→期末考核→平时参照顺序进行。首先,是否取得了等级证书,如果取得则结果为优秀(95~100分),如未取得则看期末考核(70~95分),而后再结合平时(70分以下)。经过实践,效果良好。 (3) 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盆水,给学生一盆水,教师要有一缸水;要给学生一缸水,教师要有一河水甚至更多;教师要不断地实践训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和考点,甚至要多做、多练、多考证,才能够有足够的底气指导学生。 4 “考证促学”介绍 目前,计算机证书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三个类别。国家层面有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负责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实行等级考试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人社部下设的技能鉴定中心(俗称考工)以及各行业认证或者企业认证。各省级层面如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面向本地区组织的等级考试。三个类别即等级考试、软件资格水平和考工。 计算机类的等级考试、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考试人数逐年增加,考试质量不断提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开考等级为一级B、二级(VFP、VB、C)、三级(PC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四级。其中,一级B采用上机,其余的分笔试和上机两部分,笔试和上机都通过的可以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或《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根据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和江苏省自考委颁发的《免考规定》,具体免考课程归纳如下: (1) 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B)及以上证书者,或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计算机操作基础(windows95)》模块及其他任一模块者(共两个模块),可免考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本、专科(段)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2) 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证书者,或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证书者可免考非计算机类专业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3) 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计算机操作基础(windows95)》和《文字处理(word97)》两个模块证书者可免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段)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4) 经劳动行政部门考核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可免考农村自考实验区中相应专业的综合实践技能考核。 此外,江苏省的高校都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取证作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如南京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九十一条就明确规定了:凡向学校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能力,并获得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淮阴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第九条规定:凡向院学位委员会申请授予学士学位普通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应等级。计算机专业需要取得江苏省计算机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的任一合格证书,文科专业取得江苏省或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由此可见,考证是一条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与学的途径。笔者带领、辅导学生参加过多次相关考试,通过对考试大纲、考试题目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等级考试的试题质量较高,考核的点面较广,既能够体现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够满足企业、社会对于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操作方面的要求和需求。 5 “考证促学” 的实际操作 既然有了“考证促学”的思想,那又应如何操作呢,在操作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又应如何解决?个人认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材就可以选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相关考工的教材,因为每一年可能都有更新;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的期末考试可采用等级考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通过考核者成绩定高档,未通过者结合期末考核成绩定低档,同时,需再次补考直至通过取得证书。 (1) 学校要重视“考证促学”,从制度上給予根本的保证;笔者学校明确要求,所有学生毕业时须取得两证:即计算机专业基础的考工合格证(或等级证书)和专业考工证书。中职与高职分别要求取得中级及高级工对应的证书,目前,取证效果明显。 (2)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关注等级考试的相关最新信息,掌握考证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将考证的最新知识点罗列、整理,并能拓展性的传授给学生; (3) 学生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及时了解自己所要报考的科目的考试大纲和命题相关的信息,购买部分材料,精心复习,如及时了解考试科目中加入了新的知识点或者IT发生了相关的大事件和技术方面取得的相关突破、成果,因为很有可能新技术的产生和出现会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4) 在平时的模拟操作和训练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训练的地点往往是学校的机房,采用的环境开放性比较强,一般由学生自己控制,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对模拟环境及系统要十分熟悉,如进入系统、生成考试题、自动点击交卷评分;有的学生习惯在做完一题或者几题后点击交卷来判断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操作题的时候要学会查看样题;碰到因机器或系统问题导致的死机应及时的与监考老师联系,切勿自己随意重新启动等等。 在“考证促学”的具体操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关键的还是要教师和学生练好内功,将基础夯实、打牢,方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6 结束语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实施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取得证书,提高了实践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自学考试免考规定 [2] 南京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 [3] 淮阴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