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复习课教学“生长教学”理念的运用 |
范文 | 杨卫红 [摘? 要] 分层教学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分层再创新,引入分层管理、分层教学、分段时间的“生长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学生资源,因材施教,使数学的教和学更有趣、更高效. [关键词] 生长教学;复习课;个人评价;二次函数 数学复习课是以学生做、老师讲为主. 学生有做不完的题,老师有讲不完的作业,时间永远不够.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也感觉到越来越累,对传统的上课模式也越来越厌倦. “生长教学”是指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培养出一批优等生,可作为新的一批老师,新的老师去辅导新的学生,这样一层教一层,使得课堂多元化,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在老师的岗位上收获硕果,人人都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行不仅能改变学生忙于听课和老师忙于讲题的疲倦场面,还能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形成一幅老师轻松教学、学生积极探索,你追我赶的和谐进步的画面. 生长教学操作模式建构 1. 运行结构 根据学生成绩和个人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类,其中A等是成绩中上、口语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偏强的学生;B等是成绩中等或成绩很好但缺乏表达和组织能力的学生;C等是成绩偏差,也就是各方面落后的后进生. 然后根据班级的人数决定分几组. 如笔者所带班级35人,笔者将他们分成了5组,其中每组一般1个A等生,4个B等生,再带2个C等生. 最终以老师为最高领导核心. 操作流程是老师将题目讲解给A等生听并吸收理解,然后A等生讲给自己组内的B等生听,以自己能否清楚讲解该题和能否给B等生讲懂为标准,来判断A等生有没有消化理解到位;再由B等生(在B等中稍差的两个)讲解给C等生听,这时是一个B等生带一个C等生,以慢讲和细讲的方式,把C等生讲懂,最后以老师在三类学生中随机抽查解题情况来判断效果. 2. 前期培训 (1)让学生意识到表达内心想法的重要性. ①俗话说:“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一个人只有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么别人才能理解你,才能与你交流,这样才能找到与自己达成共识的知心朋友. ②一个人再有才华,若无法表达那也只是一场空. 因为别人不知道,更无法理解. ③在学习上,这道题目你理不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就是你能否清楚讲解该题目. 因为你若能清楚表达,那说明你理解了这道题目的核心内容,并抓住了本质.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表达能力还能加深记忆,提早进入复习阶段. 这就是优势,优势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此时,你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2)欲望激发,学生模仿. 人人都想做好,人人都想成功. 尤其在老师指明学习方向的路上,起码对那些成绩好的优等生,有前进的动力,更想在这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有了这样的心灵鸡汤,学生会在课堂上更加关注教师的讲解,并进行模仿. (3)内在消化,学生创新. 在老师心中有培养对象,同时学生又有追求时,师生一拍即合. 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多次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讲解,给他们表达的机会. 刚开始学生有可能不会讲,不要紧,老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表达不出来的时候进行点拨,那时学生会觉得“老师你懂我,我要跟着你走”. 学生越讲越有信心,一次次的进步让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去超越,学生若想超越,自然而然就会去创新. 3. 模式内容 (1)教师带A等生. 在老师业务繁忙,学生作业讲评时间紧等情况下,老师就可以抽课余时间,把几个A等生集中在办公室,对这几位学生讲评作业. 一般对这几位学生讲评的时间不多,而且讲起来也比较方便. 当老师讲解完之后,让这几位学生在一旁消化一下,自我认为听懂了并能清楚表达就可以离开. 若还不会,老师可再做指导,直到A等生会表达为止. 回到教室,一般不会让A等生直接去教B等生,因为这其中有可能存在机械的记忆,缺乏自己的理解. 所以需给A等生半天的沉淀时间,直到下午,老师再组织A等生去给B等生讲解题目. (2)A等生带B等生. 前期以每小组为单位,到一个小办公室,当着老师的面,由A等生给B等生上课. 这时老师在一旁听课,课后还应给A等生评课,评价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整改. 这样跟着指导3次左右,基本上老师就可以放手让A等生带B等生了. (3)B等生带C等生. 当A等生给B等生讲完之后,B等生订正好,让A等生批阅,B等生回到座位再次自行沉淀和消化,一般隔天再由B等生讲给C等生听. 同样的道理,B等生需要自我理解和消化. 若隔天B等生还能清楚地讲给C等生听,并能让C等生订正好,理解到位,那说明B等生理解了,记忆也深刻了. 这中间若遇到B等生隔天不会做了怎么办呢?那就再去请教A等生,再次轮回. 前期也需老师和A等生的跟踪指导. (4)A等生考C等生. 由A等生出变式(主要是C做错题目的变式)给C等生做. 因为C等生懂得比较浅,所以A等生还是能出相应变式的,比如说换个数字或换个图形等简单的变式. C等生做好交由B等生批改,若C等生做错了,还是由B等生讲解,这样三个类别的学生都互相评价了(因为A等生只有内化了才能出变式,C等生只有懂了才能做簡单的变式,B等生只有会做了才会批阅和讲解). 4. 评价方式 (1)师生竞争制. 每学完一个章节,老师和5个A等生同考一张试卷,老师考试时间30分钟,学生考试时间100分钟. 在不同的时间里,考同一张试卷,考完之后师生6人互批试卷,登记成绩,比较分数. 若5个学生中有比老师考分高的,那么就有个人评价分可以加,同时老师还要对这5个学生发出一定的奖品. 反之,若5个A等生没有比老师得分高的,那A等生的个人评价分要扣相应的分数(扣的分比加的分少得多),然后老师给这5个A等生讲评刚考的试卷. (2)小组竞争制. 每个小组以A等生为领导核心,B等生和C等生为成员. 当每次单元检测后,对每个小组的成绩都要算一次“M值”. 以“M值”的大小来决定小组的优胜,落后的那个小组要写反思,说明本章节学下来,本组成员在哪块知识的学习上存在欠缺,在哪个环节的管理上还需要整改. 然后其余小组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在下一章的学习中,老师会对该组的学生以特别的关注. 当然考得好的小组(前三名)要额外加个人评价分,第四的小组不加不减,第五的小组要扣分,并要反思. 优胜小组的小组长还需要额外加个人评价分. (3)小组内部个人竞争制. 每次所考分数A>B>C为正常,若C等生超B等生,C等生加个人评价分2分,C等生超A等生,C等生加个人评价分5分,B等生超A等生,B等生加个人评价分2分. (4)评价奖励制. 以半学期为一个单位,根据评价分的高低评出最优组长、优胜小组和学习积极分子. 并把该荣誉告知家长,在家长会上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给小孩和家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