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交互展示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李睿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各地区博物馆也开始在场馆建筑物、收藏品的讲解中,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V R)等技术,向普通观众多角度介绍博物馆的历史知识、人文背景与藏品细节,以实现博物馆中文物多维性、互动性的数字交互展示。该文围绕研究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博物馆展示空间、展品讲解进行信息拓展,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多样化的参观与服务需求。 关键词:数字交互展示技术;博物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217-02 1背景 博物馆作为人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集合,其全面向受众展示某一国家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教育和欣赏意义。传统博物馆文物或藏品的展示过程中,主要通过橱窗展览、人员讲解的方式,进行藏品历史发展、艺术特征与文化寓意的介绍,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化。在这一博物馆展览形势下,本文借助于数字化交互展示技术的研究与技术特点,探讨其利用对博物馆藏品文字、图片或外形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如何进一步提升同普通受众展开生动的互动交流等,来达到博物馆藏品展示与讲解的艺术、文化、传播、教育等目的。 2博物馆交互展示的发展历史及主要特征 2.1博物馆交互展示的发展变革 “博物馆”这一概念源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王室建立大英博物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从这以后,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功能逐渐凸显,人们更习惯于通过观看博物馆的展览,来获取到自身需要的历史、人文知识。传统博物馆展示方式以展品陈列为主,一般观众在进入博物馆展览区域后,会看到展示区的场景沙盘、展品模型等,帮助普通受众对整个博物馆的展览陈设,有一个大体了解。通常收藏展品会根据不同的分类,被设置为主题组合、一大一小的对比组合,整齐排列于特定区域的橱窗之中,展品上面还配有相关的介绍图片、模型等,供人们观看与了解艺术收藏品的历史故事。 20世纪以来,欧美等地区出现以解说为主的历史博物馆、地方特色博物馆,解说员会以故事叙述的方式,向观众讲解展览或藏品的重要内容,解说员往往会针对博物馆中的一到两件重要展览品,进行展品背后故事或人物的生动讲解。这一陈列展览+讲解的方式,大大拓展了博物馆参观与学习的呈现形式,使得受众能够更加深入的投入到具体情境中,加深其对某一主题博物馆中文物的认知和了解。例如:大庆石油博物馆中,陈列着“王进喜”打井时所用的工具、生活物品,讲解员通过对这些展览文物、打井雕塑的介绍,能够再现王进喜打井的艰难、热烈场面,增强文物展览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 2.2博物馆交互展示的主要特征 1)博物馆展示的学科交叉性。现代博物馆展示是集美学、哲学、心理学、建筑设计于一体的艺术呈现方式,通过一系列现实文物、雕塑模型、图文介绍页面的陈列,展现出不同主题博物馆的艺术气息。通常博物馆内文物或藏品的陈列、介绍,都会针对主流受众的浏览习惯、艺术审美等,进行听觉、视觉、触觉与力觉要素的整合排布,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向普通受众反馈其需要的藏品信息,满足观众对藏品认知、了解的需求。 2)博物馆展示的信息传递、教育性。不同博物馆中陈列的一系列藏品,代表某一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水准,也是广大受众了解地区文化的窗口,因此博物馆展示或展览具有教育意义。当前我国博物馆主要分为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革命与人文博物馆、综合博物馆,不同博物馆有着不同的展览侧重方向。受众可以通过参观不同的展览场景、展品等,了解某一地区的历史、自然、人文与地理知识,以及某一时间段人类所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所以博物馆展示是兼具信息传递、文化传播功能的表现形式,受众在博物馆场景、展览品引导下,观看与理解藏品的历史故事、保存过程、文物价值等,从而实现博物馆艺术鉴赏、文化教育的功能。 3)博物馆展示的娱乐交互性。现阶段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的参观与欣赏,不再是被动的教育内容传达,更多则是广大受众的主动参与和感受。所以观众也成为博物馆展示的一部分,博物馆志愿讲解员通过数字化虚拟技术、讲解接收器等,向观众讲解馆内自然景观、文物的发展故事,一方面开阔了观众探索未知世界的眼界,另一方面也能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与广大受众群体展开互动交流,以增强受众的独立思考意识、艺术鉴赏能力与爱国精神。 3博物馆中数字化交互展示技术的主要内容 3.1博物馆文物展示的三维激光扫描与建模技术 当前博物馆通常会利用摄影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3D立体建模技术,对纸张、绢画、丝织品、青铜器或铁器等易损坏文物,进行拍照或立体扫描,制作出与藏品相类似的复制品,陈设到博物馆中供游客观看与欣赏。其中静态立体摄影技术,主要对某些重要藏品进行拍摄或扫描,得到有着更多细节的实物仿制品进行展览,以最大程度降低文物原物的损伤。比如敦煌壁画《飞天》、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等作品,就是通过这一方式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3D立体建模技术,则是通过高分辨率同轴影像、高精度空间信息定位,对文物上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点云搜集、处理,仿制出与原始文物、建筑物相同的立体结构。比如近年来纪晓岚故居、永乐大钟、云南丽江壁画等文物,使用FARO Focus3D激光扫描技术、photoscan三维建模技术,对文物整个外在结构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复原,有效促进珍稀文物在现實空间中的展示、保护。 3.2博物馆文物展示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媒介展示技术,包括传统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等途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等的整合,可以更加直观、形象传达收藏文物的详细信息内容。比如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媒介的出现,使得受众对博物馆场景、藏品文物的观看与认知,不仅仅局限于馆内的实物,而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随时随地接收与浏览相关的历史文物内容,并与博物馆官媒展开互动交流,从而保证更加人性化、立体化的文物展示。 3.3博物馆文物展示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 虚拟现实交互技术(VR)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情境模拟技术,主要通过虚拟应用程序、虚拟三维模型的搭建,带给受众一种“沉浸式”的环境交互体验。在虚拟现实系统的场景中,存在着多种功能模块,不同功能模块分别展示不同的文物场景、藏品信息,观众可以自由浏览虚拟空间中的展品,比如利用头盔、眼镜等智能化感知设备,受众能够从多个角度,观看博物馆藏品的纹路、结构等细节。近年来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提出通过“三维立体影像”的搭建,体验故宫600年盛世与繁华的项目。这一项目借助于三维扫描仪、遥感装置,对故宫整个区域的各个角落进行全视角扫描,之后运用photoscan三维建模技术,建构起实体故宫的虚拟三维影像模型。 4数字化交互展示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4.1博物馆现有空间的数字化交互展示 网络多媒体技术、数字交互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博物馆现有空间的数字化展示提供机遇。依托XSL汇编语言,可以构建起具有空间引导功能的网络交互平台。在这一网络数字智能系统中,参观者通过点击屏幕的多种功能,选择相应的展覽路线进行参观。现代博物馆展示利用超音频定位技术,确定参观者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之后启用语音或图像展示功能,向普通受众讲解文物、收藏品的详细信息。因此数字化智能系统的交互页面,具有高度定制性、个性化的特征,用户可以对数字化交互界面进行定制,参观者在交互界面输入/{俞出相应的文本信息,就能够获取到自身需要的文本、图像或视频内容。 4.2博物馆扩增空间的虚拟交互式展示 数字化虚拟博物馆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已经在各个国家的博物馆建设中进行展开,“虚拟博物馆”并不是真实博物馆的简单复制、还原,而是博物馆实体空间的扩展与延伸。现阶段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故宫博物院等,已经通过三维激光扫描、photoscan三维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构建起具有增强现实效果的博物馆虚拟结构。参观者可以佩戴头盔、立体眼镜等设备,观看、触摸虚拟博物馆中的文物或收藏品,或者借助于激光手套获取空间中展品的详细信息。而且相比于现实博物馆中藏品的参观、浏览,虚拟空间中展示的文物细节、额外信息更多,也能够呈现出更具冲击力的环境场景。例如:近年来自贡恐龙博物馆开始与华强方特集团联合,开发虚拟现实(VR)、增强虚拟现实(AR)技术,试图重现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奇观”。因此虚拟现实空间的展览项目,可以与真实博物馆的参观、游览进行结合,增强受众在展品参观过程中的全方位感受。 5结束语 我国多数博物馆中存在着成千上万件展品,如何对众多展品进行保存与展示,成为博物馆建设与展览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览与呈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的共同参与,将会给受众留下深刻与强烈的印象。因此运用多媒体、三维立体建模、虚拟现实(VR)等技术,能够更加立体化呈现文物或藏品更加真实、丰富的细节,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公众展示博物馆的真实环境、文物信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