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智慧
范文

    陆玲芳

    数学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教学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教学的共同依据,是“教”与“学”之间的联结,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容,熟悉中学数学各年级教材的体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智慧。

    一、抓住联系理清脉络。用智慧读出教材中的丰富内涵

    教材体现了课程的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完成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工具,研读文本,是开展教学设计的基础工作,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会导致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偏差,甚至误人子弟,只有深刻透彻地把握教材,才会有课堂教学活动的精彩纷呈,教师要从整体上研读教材,正确理解数学每一模块、每一章节内容在整个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更要仔细研究数学知识之间的种种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贯通和延伸。

    教师要用智慧读出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在深入钻研教材中。还应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应力求做到“钻进”教材,又能“跳出”教材,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同时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

    从学生身边的事情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数学知识,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例如:学习《镶嵌》一节时,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瓷砖人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教室里的瓷砖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如果你是室内设计师,你还可以用哪些形状的瓷砖来铺设地面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合理重组优化教材,用智慧设计有效学习内容序列

    学生的教材毋庸置疑。它是由教育专家们精心编写而成的前人丰富经验的综合,课堂的改革,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格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切不可被教材束缚住手脚,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教材使用校本化,能够借助教材的工具性,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拓展教材,更好地体现教材的“例子”和“线索”的作用,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

    教材虽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能动地乃至个性化解读的前提下,要大胆超越教材,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学生学会知识、生成智慧服务,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围绕教学内容,整合自己的知识储备,适时重组课时内容,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尤其是新教材某些章节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教学中如不做大量的铺垫,学生很难理解,相反,章节复习题中的某些问题,却很简单,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教材、教学的难度,拿不准中等程度的学生应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低起点、小梯度、密台阶、分层次、多训练、勤总结,将知识进行转化、变化、深化、分化、类化,从而用活课本,做好知识的反馈、矫正和落实。

    三、适度开发创生资源,用智慧增强学习数学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用好、用实教材,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与重点问题剖析透彻,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和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从而将教材用活、用新。

    为了能开发教材,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要站得高、看得远,这样讲起课来,才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物理学家严济慈曾经说过:“教师对他所教的每一门课程,懂得愈透彻、愈深刻,就能讲得愈简单、愈清楚,”教师知道得越多,懂得越透,就越能居高临下,抓住要领,游刃有余,比如:在探索n边形内角和公式时,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连接对角线的辅助线之外。能否有别的思路呢?经过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在n边形的内部任找一点与各顶点相连;有的学生说可以在n边形的某一边上任取一点与其余各顶点相连,那么,在n边形的外部能取点吗?又该如何证明呢?经过这样的因势利导,学生感到这样的课是由他们共同参与完成的,便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设计动手实践环节,用智慧提高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凸显探究的课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具体表现,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新课程实施把改善数学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分别拿出一个用3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一个用4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让学生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教师搬出一张可以晃动的木椅,问学生有什么办法使木椅不能晃动,通过修椅子的活动予以证明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学习很有“后劲”功能,因为一个三角形,只要它三条边的长短固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固定了。这是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SSS公理”的生长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数学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文本,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把握教材内在的系统性,遵循教材的逻辑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在钻研教材内容的同时,开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展教学内容,使教学成为生动的超越文本的生成性建构活动,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才是师生的智慧之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6 0: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