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范文

    王涛 韩莫南 王贞惠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基于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地区四所高校2215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通过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大学生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性别、睡眠质量、生源地、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等因素对于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存在睡眠质量差、家庭经济情况差、生活满意度低、性格内向、网络成瘾情况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抑郁状况。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抑郁预防与干预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罹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因抑郁症而引发心理危机事件的情况更是尤为突出,已引起全国各高校的广泛重视[1,2]。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生不仅会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社会功能产生严重损害,而且还是诱发自杀行为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3]。因此,本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地区的四所高校为例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抑郁预防与干预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以保定市地区四所高校(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四所大学中的2215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067份,问卷有效率93.3%。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阶段

    本阶段主要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对被调查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该量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向四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一般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生活行为、大学生活、社会关系)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等内容。

    2.数据分析阶段

    本研究引入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了解各个因素下不同特征的在校大学生产生抑郁的情况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构成比例

    被调查的2067名大学生中,男生有754人,占总人数的36.5%,女生有1313人,占总人数的63.5%,被测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还包括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人际关系,具体构成比例如表1所示。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单因素分析

    基于前期文献调研发现,对大学生抑郁发生存在一定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睡眠质量不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精神状态,破坏他们的免疫功能,慢慢的他们会对现实中的一些事物失去兴趣,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慢慢加重焦虑情绪,产生抑郁的倾向[5]。

    (2)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情况会对大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大学生通常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会有一些不自信的表现,同时可能会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自卑感,无形中限制了自己的交往能力。家庭经济方面的短缺会带给大学生一些生活上的压力,同时也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精神压力,加剧心理负担,会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过分担忧,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进而产生一些抑郁和焦虑的负面情绪[6]。

    (3)生活满意度

    对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同学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对生活满意度较低的同学,会经常产生消极情绪,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产生厌烦心理,否定他人的同时也会封闭自己,会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容易产生抑郁倾向[7]。

    (4)性格類型

    在大学这样一个比较自由的社交空间中,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会不善于表现自己,对结交新朋友产生恐惧,不愿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这样会减少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自己的感情无处表达,日积月累,导致内心不堪重负。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对他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往往会因此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甚至一无是处,进一步加剧自己的精神压力,如此恶性循环,容易引发焦虑情绪,产生抑郁倾向[8]。

    (5)是否有网瘾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有网络成瘾情况的比例为24.2%,占比不大,但对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有很深的影响。近年来,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大学生拥有比较自由的活动空间,是社会网络活动的主体,一旦自制力出现松动就容易引起网络成瘾的情况。长期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的大学生,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苏瑞等人采用问卷法,利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对604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习惯的大学生抑郁情况明显比未患有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严重[9],也就是说,网络成瘾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抑郁症发生的概率,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选取性别、睡眠质量、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这几项重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调查的2067名大学生中,表现出抑郁倾向的有1053人,完全无抑郁倾向的有1014人,有抑郁倾向的人数占比较大,本研究结果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本研究于学生期末考试期间开展有一定关系,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这几项因素在不同特征的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因素均与大学生的抑郁症状的产生有关。而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分析数据虽然在结果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产生相关度不大。

    2.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存在抑郁症状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睡眠质量、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单一因素会对大学生抑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抑郁的形成大多数是由于多种不良因素的相互作用。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睡眠质量、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是预测大学生是否产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变量,且变量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验证发现该抑郁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同时,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家庭经济情况差、生活满意度低、性格内向、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三、讨论

    本研究所调查的数据中,表现出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占比50.9%,完全无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占比49.1%,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占比较大,与国内已有研究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存在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时间处于学生期末考试期间。研究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不佳、家庭经济情况差、生活满意度、性格内向、过度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症的比例更高,而睡眠质量好、对生活满意度高、家庭经济情况较好、性格比较外向、没有网瘾的学生患有抑郁症的比例则明显较低。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数据调查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质量、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是造成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睡眠质量差、家庭经济情况差、生活满意度低、性格内向、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症的概率更高。对此,应多关注大学生睡眠质量、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等相关方面的状况,并可从家庭、学校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以防范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

    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情况及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抑郁有很深的影响,除了这两方面,家庭方面涉及的其他因素也应该多加关注,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他们多加沟通,对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要对他们多加引导,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学校方面可以多开展一些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讲座,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开拓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预防和减少抑郁的发生。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进行户外运动,保证心情舒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遇到问题时可以多与同学们或者家长、老师进行交流,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高自己生活的质量,改变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满意度、性格类型、是否有网瘾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产生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大学生抑郁并不是单一的某个因素导致的,而是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积极的干预。

    参考文獻:

    [1] 曹雪莲, 刘朝阳, 顾君妍,等. 大学生情绪的现状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 175(07):273-274.

    [2] 李昌庆. 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J]. 教育观察, 2019, 8(10):17-20.

    [3] 黄兴芹. 浅析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J]. 教育现代化, 2019, 6(19):251-252.

    [4] 张荣华. 当代大学生抑郁状态与对策[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032(007):21-22.

    [5] 王道阳, 戴丽华, 殷欣. 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 030(003):226-230.

    [6] 苏鹏, 苏丽. 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家庭因素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34(012):15-17.

    [7] 徐远超, 吴大兴, 龚勋. 大学生的乐观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的关系[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6):155-157.

    [8] 王君, 张洪波, 王莉娜,等.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C]/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全国学术交流会. 2008.

    [9] 苏瑞, 汤鸿璐, 段晓丽.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精神抑郁状况关系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035(002):164-16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