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格式塔美学视角下的安德烈·柯特兹摄影作品浅析 |
范文 | 夏宇 唐可欣 摘 要:作为对艺术品提供解释的重要心理学流派之一,格式塔美学对艺术品尤其是视觉艺术的创作与赏析有重要意义。格式塔心理學强调观看的整体性,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异质同构与心物平衡。安德烈·柯特兹是摄影史上的先锋人物,其作品简洁经典,具有启发性。本文应用阿恩海姆的格式塔美学思想,从力与平衡、整体与部分、异质同构等三个方面对柯特兹作品进行解析。 关键词:格式塔美学;摄影解读;安德烈·柯特兹 引言 格式塔心理学派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其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提出,人的知觉倾向于通过事物的整体来认识现实,在观看的世界里,人眼对如何将一个视觉式样看成整体有着普遍的组织规律,可概括为:图形与背景原则、相似性原则、闭合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接近性原则。格式塔美学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发扬继承了格式塔原理,并将其系统地应用于艺术研究中。阿恩海姆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异质同构论,又被称为同型论,我们的视觉经验、视觉式样的空间构成形式以及情感体验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当在一个视觉式样中能体会到这种联结,就实现了异质同构;另一个就是心理与物理的平衡,在一副画中,可通过色彩、位置、方向等力的要素来达到视觉经验的平衡。 格式塔心理学派兴起的同一时期,在另一领域,达盖尔摄影法的发明也使摄影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摄影史上有一位在20世纪几乎被人遗忘却又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安德烈·柯特兹。安德烈·柯特兹对现实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他的摄影视角独特,构图简洁,画面干净有力。本文通对安德烈·柯特兹的几幅经典作品赏析,以探讨格式塔美学运用于作为视觉艺术典型载体的摄影作品解析的适用性。 力与平衡 在每一个视觉式样中,都存在一个无形的力场,各个维度的力的影响通过相互支持与相互抵消以达到视知觉的平衡。《默东》(Meudon 1928)是柯特兹的代表作品。位于摄影作品中最前端的人抱着一个体量较大的纸板,低着头神色匆匆地向右前方行进,人物头部和身体的倾斜方向可以判断他向右前方运动,画面底部只涵盖了人物半个身影,造成的视觉感受就是人物因行走太快即将走出画面。中心人物的背后有许多背景人物,同样是在行走,其中最突出的背景人物是同样穿黑色西服的三个并排男子,位于画面远景的较小的形象与前景达到了平衡,再往画面的更远端是摆放混乱的钢架和木材,显然这是一个施工现场。画面的最上端以及空间的最远处是一列在高架上向左疾驰的列车,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充斥着工业革命的味道,烟雾的飘散方向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中心人物与列车,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不同空间位置的对抗,使画面富有张力,观者从中可以知觉到匆忙和紧张感。 整体与部分 人眼对事物的知觉不是从纷繁复杂的细节入手,而是对事物的明显特征的把握,观者通过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判断事物的整体性。整体是由各部分构成的,阿恩海姆提出了“真正的部分”与“非真正的部分”。[1]“真正的部分”是指那些在一个整体内与整体其他部分分离的小整体,“非真正的部分”意为仅仅与某一局部区域分离,但与整体没有分离的段落,格式塔讨论的部分即是“真正的部分”。部分包含了其本身的结构性,每个部分在整体结构的清晰与稳定上都发挥着作用。 柯特兹于1926年在巴黎拍摄的《讽刺的舞者》(Satyric dancer ),这张照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和时装摄影。首先吸引人目光的是一个横躺在沙发上姿态夸张扭曲的女人,也许仅凭她的连衣短裙和闪亮的高跟鞋并不能判断她是一名舞女,但从她的姿势即可领会:没有丝毫的僵硬费力,展示出轻松张扬的美感。舞女的身体躯干呈现平衡状态,从上扬的头部出发,以臀部为顶点分别向两侧下凹的腰部与大腿,最后末端上翘的小腿,身体以臀部上翘的部位构成了稳定的W型。虽然躺在沙发上,舞女的身体姿态仍透露出动感,但这动感被她身处的狭小的沙发所抑制了,沙发的长度显然不能搁置舞女的身体完全横向伸展,沙发后面的背景是墙角,整幅画面因狭小的墙角与沙发呈现出饱满拥挤的状态。离开画面中心,左边立着一个身体扭曲的裸替半身石膏像,与其对应的右半边墙上挂着同样是石膏像的照片,左大右小抵消了右边本身较重的因素,构成了画面的另一对平衡。除此之外,石膏像、照片、舞女裸露的四肢是画面中相似的元素,通过相似性又将这三者知觉为一个整体。舞女自信的神态,扭曲的身体,清凉的衣着,两侧裸露的石膏像,无不向我们传达出开放的信号,但这开放又与沙发和墙角的封闭构成了一对矛盾。 异质同构 《忧郁的郁金香》 (Melancholic Tulip ),柯特兹摄于1939年。整幅画面由两部分构成:玻璃花瓶与垂落在花瓶外的花和茎叶。在画面的右半部,细细的花茎下吊着花朵,由花向下产生的重力给人一种茎部不能承受之重要被花朵坠断的感觉,花呈现向下降落的趋势,物体呈上升趋势时会产生征服感,而下落会营造被动、无奈与顺从感。花虽垂落,但它的花瓣不似凋零的那样枯萎,仍然形态饱满;玻璃瓶内的根茎由于光的折射作用而显得粗壮,瓶内翻腾的气泡和向上生长的健硕的叶子象征着生机。画面的背景由纯色组成,背景上半部分呈现黑色,形成向下的压迫感,不免联想郁金香是被上方的黑幕压弯的。整个摄影构图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力的式样:让人感受到压抑与凝重,但似乎又能捕捉到一些潜藏的生机。其实,初次看到这支郁金香会产生一些疑惑,为何在玻璃瓶中的根茎是如此强壮但生长出的花朵却向下低垂?这幅摄影作品恰巧反映了摄影师当时的心境与处遇。事实上,柯特兹的摄影生涯自1936年去美国后就从高峰走向低谷,他曾说道:“那朵垂头丧气的郁金香就象征了那个时代的我。”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格式塔美学异质同构思想在这副作品中的呈现。 结语 格式塔的思想最初在艺术领域涉猎的便是绘画,同样作为二度的空间艺术,摄影与绘画在肩负着不同的艺术使命的同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在其《论摄影》一书中提到,摄影通过接管迄今被绘画所垄断的描绘现实的任务,把绘画解放出来,使绘画转向伟大的现代主义—抽象。[2]在通常的摄影作品的赏析中,评论者往往从曝光、影调、冲洗或后期处理等技法层面进行解析;或是从人文历史角度去解释照片于某个特定时代的重要性;或是用华丽的词句对照片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再描述,从语言层面带领读者领略画面的美感。上述对摄影作品赏析的角度是丰富且必要的,但会使观者缺乏对好照片背后的共通原理的知觉。格式塔美学则提供了在欣赏作品时的共通原则,一幅照片之所以能引起人的审美体验,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视觉感知力,在作品与观看对象之间建立了完整的联结。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并非随意出现。格式塔理论很好地从作品本身给创造和欣赏艺术品提供了着力点和方向,格式塔美学将对艺术的解读拉回到艺术本体上,关注作品具有的形式结构所传达的内容,无论是对观者的鉴赏还是摄影的创作,都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视觉审美的具象化意义。因此格式塔美学于摄影作品的解析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省,2019:78. [2]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2010:2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