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找准起点,让思维自由成长
范文 房晶晶
[摘 要]数学学科比较抽象、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教师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智慧增长有起点,呈阶梯形的数学知识更需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但是,学生智慧的起点并不是“原点”,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教学智慧,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加油提速。
[关键词]数学;思维;学习;起点;原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62-02
笔者深深明白,要教好数学十分不易,因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在没有定法中做到得法,本身就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尤其对于将一年级刚刚接受启蒙的孩童带进数学殿堂,更是难上加难。怎样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式体现数学?笔者认为,数学课堂应该别树一帜、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
一、能说会道,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刚入门的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因为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绝不能轻视。课堂上,笔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词汇表达思想,不仅要能自己说,还要学会聆听别人的观点。在学生说到关键的知识点时,笔者会及时“插话干预”,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如“谁能转述一下他的意思?”“你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在无数次的畅所欲言中,学生慢慢体验到说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体现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提高对话型作业的比重,通过学生与家长交流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完善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做到表意准确、条理清晰,让语言的进步带动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笔者认为,仅仅教会学生“说数学”远远不够,还应让学生掌握“做数学”的技巧。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但能锻炼动手能力,而且能巩固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拿着学具在讲台上演示讲解,也能通过充当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回放】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布置的作业内容是一幅含有多种数学信息的图像,让学生结合图中的信息,将图意解读给父母听,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说出相关的算式。在教学“分与合”时,笔者让学生拿出不同数量的小棒,通过数小棒和堆放小棒来渗透数字的加减运算。学生开始也是笨手笨脚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完整个单元后,他们已经都能熟练操作学具进行算法演示,并可以自主根据小棒的摆放情况来推导算式。
二、心灵手巧,培养好的动手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和感染他们,要设法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绝不是符号的简单堆砌,数学也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学科联系融通;数学教学主要是从数学现象中提炼出最本质的规律,用最简约的形式表现出来;数学的目标不是追求烦琐复杂,不是训练学生强行记忆公式和重复高强度计算的能力,而应是训练转化归纳的能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学回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学习身边的数学,开学一个星期后,笔者每天都问学生同样的问题:“今天你又认识了谁?今天比前天多认识了几位同学?”待学生接触到“认识11~20各数”的知识后,再让学生统计具体人数;教学“分一分”时,让学生回家整理房间里的衣物、书籍等,理论联系实际,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学生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家庭,全程浸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不仅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让数学离生活更近了一步。另外,教师应在教学中刻意淡化学科界限,整合各科知识的交集,设计出综合性作业。如,在教学“认位置”时,让学生给教室里的每个座位编号,标注出每个学生的座位。
三、能掐会算,画出最短的益智路线
许多教师认为,一年级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在学前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一年级阶段又该教会学生什么呢?该选择什么教学方法?笔者以为有一点值得注意:学生智慧增长的途径有一个起点,但是这个起点未必是“原点”,起点有高低,可以有效缩短智慧增长的路程,在学生智慧增长的路上,设立一座座“加油站”,这也是学生智慧不断发育提高的“中转站”。
【教学回放】“9加几”是一年级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自主探索“9加几”这类算式的算法,初步理解什么是“凑十法”,初步体会“拆分与合并”的数学思想。于是,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10加几。
师:你能随机列出三个“10加几”类型的算式吗?
师:观察列出的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随机出题,学生口算“10加几”)
学生发现,“10加几”就等于十几,相当于去掉中间的“加”字。
环节二:9加几。
师:“10加几”大家已经学会了,那么计算“9加几”又有什么规律?
师:上面三幅图隐藏着三个“9加几”的算式信息,请找出来,并算出结果。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生1:隐藏的三个算式分别是9+4、9+5和9+8。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计算,图1的结果是13,图2的结果是14,图3的结果是17。
生2:图1隐藏的算式是9+4,计算时可以先从4里面匀出1分配给9,凑成整十数10,然后再将剩下的3加进来,结果是13。
师:请将生2的方法在图4中表示出来。
师:先从较小的数里面拿出一定数量与较大的数合成整十数再计算,非常便捷,这种方法在數学里被称为“凑十法”。
师:如何用“凑十法”计算9+5和9+8呢?
环节三:比较数数的方法和“凑十法”。
师: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怎么计算“9加几”,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凑十法”,哪种方法更简便?请说出理由。
师:计算9+9+2,并说出你的算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曾经无比羡慕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遨游在优美的文字世界里,可现在笔者发现,学数学未必只能与枯燥的数学符号打交道,数学教师同样可以带领学生用丰富的语言来解读有趣的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共舞。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娴贞.找准教学起点的三个切入点[J].小学数学教育,2018(Z3):37-38.
[2] 黄正兵.基于认知起点的小学数学认知建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4):87.
(责编 李琪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