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
范文 | 刘勇 万洁 摘要:高校工会在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挖掘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则能够为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续优化提供方向与依据。本文以提升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实效性为出发点,在对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体系完善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完善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海洋大学2020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工会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S202004)。 作者简介: 刘勇(1983-)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及高校思想理论教育; 万洁(1966-)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江苏海洋大学工会主席,副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高校职工群体思政素养的提升,是高校职工群体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要路径。在此过程中,高校工会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推进职工思政教育持续优化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助力。 一、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欠缺针对性的问题。在部分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忽略教育对象教育需求、没有能够对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进行有效贯彻的问题客观存在。在此背景下,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无论是在教育目标的确定还是教育方案的制定中,都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作为支撑。这则导致了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脱离实际的问题,并导致了教育对象对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满意程度不高的现象。由此可见,如何提升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针对性,是对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完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欠缺创新性的问题。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环境及其要求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这决定了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内容以及方式等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如此,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体系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教育环境与教育要求的发展。然而,在部分高校中,无论是对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欠缺足够重视,还是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主体欠缺创新能力,都是导致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得到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现象则对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 最后,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着欠缺自主性的问题。虽然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对象具备较高的自主教育能力,但是在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实践中,教育对象所具有的自主教育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一问题的存在与职工群体对自主教育欠缺足够认知与重视、高校为职工群体自主教育提供的组织与平台保障不足等具有紧密的关系,为此,高校需要以充分发挥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对自主教育体系进行有效完善,从而彰显出职工群体在自身思政素养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完善对策 (一)提升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针对性 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对象为知识密集型群体,这决定了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与其他思政教育工作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在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强调引导与服务,避免产生说教与命令倾向,通过开展供给侧改革,实现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进而推进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针对性及其时效性的提升。 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有必要构建起通畅的沟通交流渠道,通过与教育对象开展沟通交流,全面充分的了解教育对象所具有的教育需求和成长需求。在此方面,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既需要依托面对面沟通等个人沟通渠道以及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等网络沟通渠道与教育对象开展沟通与交流,而且有必要依托问卷调查或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职工对思政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需求以及对思政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满意程度,并收集职工对思政教育工作所持有的看法和建议,为职工思政教育工作内容、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当然,有效的沟通建立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为此,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还需要有意识的与职工群体构建良好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升沟通交流效率。 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主体还需要重视做好跟踪考核工作,确保思政教育工作与职工思政素养实际情况体现出适应性。事实上,考核工作的开展同样是获取职工反馈信息的有效渠道,而跟踪考核工作的开展,则强调考核工作的常态化、关注职工思政素养的形成过程,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对职工思政素养考核体系进行完善,推进考核主体、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如在考核主体方面,高校有必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职工思政素养考核工作当中,从多维视角反映和了解职工思政素养。而在考核方式方面,则有必要重视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的紧密结合,重视考察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思政素养,从而更为真实、客观的反映出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促使教育主体有针对性的调整后续工作所具有的方向与策略。 (二)强化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创新性 在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重视强化创新理念,推进工会职工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以及教育方法创新,从而促使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需求,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增强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中,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呈现出以人为本的特征。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育方法的革新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高校工会职工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并充分发挥出高校工会职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呈现出全过程、全方位的特征,这则要求高校工会能够推进职工思政教育工作呈现出常态化的特点,并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与职工日常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现紧密结合。如高校可以在职工群体中挖掘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并对其进行宣传,有效引导职工对这些事迹与人物所承载的先进思想进行学习,从而促使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现紧密融合,发挥出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在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中,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不仅需要对教育目标作出考虑,而且需要重视推进思政教育内容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并通过提升教育内容所具有的亲和力以及系统性,为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在此要求下,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需要重视将党的理论思想以及时事政治等引入思政教育内容體系,强化教育内容所具有的时代性。与此同时,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需要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实现生活化,体现出对职工现实问题的关注,彰显思政教育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提升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贴近性。另外,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需要兼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并理顺不同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强化思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在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中,高校既需要夯实日常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也需要重视推进思政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如高校工会可以组织职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织高校工会职工进入革命老区了解红色文化等方式,依托实践育人提升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与此同时,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主体需要重视发挥出新媒体、互联网在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构建思政教育网站以及思政教育新媒体矩阵等方式,提升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覆盖范围以及思政教育信息传播效果,在推进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得以与时俱进发展的过程中,为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提升构建保障。 (三)发挥工会职工思政教育自主性 在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需要尊重工会职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升工会职工对思政教育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知,为工会职工开展自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与多元化平台,推进工会职工自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及其成效的有效提升。 高校有必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工会职工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工会职工积极开展自主教育奠定基础。这要求高校能够整合校内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线上宣传教育平台与线下宣传教育平台在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高校可以依托校刊校报等传统校园媒体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对思政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作出宣传。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以职工思政教育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从而将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当中,有效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所具有的吸引力与有效性,促使工会职工更为全面的了解自主教育在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深度参与自主教育工作、探索自主教育优化路径。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工会职工构建成长共同体的方式,为工会职工开展自主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组织保障。工会职工思政素养的提升是工会职工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组织保障则是工会职工思政素养得以有效提升的关键,为此,高校有必要引导工会职工构建成长共同体,促使工会职工在共同的思政素养发展愿景的驱动下,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以及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所具有的自身素养。如高校可以通过成立优秀职工工作室、引导新老职工开展师徒结对共成长等方式为工会职工思政素养的协同提升创造良好条件,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工会职工在开展自主教育工作中的内在动力,而且能够促使工会职工将自身思政素养的提升作为幸福之源,推进工会职工队伍向学习型团队转变。 高校需要重视做好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并提升工会职工依托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开展自主教育的能力。工会职工所开展的自主教育工作离不开丰富的自主教育资源以及多元化的自主教育平台作为支撑,在此方面,高校需要抓住互联网为工会职工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通过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整合互联网思政教育资源,为工会职工开展自主教育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之上,高校还需要围绕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及其资源的使用,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如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沙龙等方式,对互联网自动教育平台及其资源使用技能进行普及,并引导工会职工对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及其资源使用经验进行共享,从而有效提升互联网环境下工会职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教育能力,推进工会职工思政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欠缺针对性、以及自主性等问题。在对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体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了解职工群体所具有的教育需求并强化思政素养考核工作,通过推进思政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的创新,为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高校需要重视尊重职工群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为职工群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组织保障与平台保障,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工会职工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东.以工会为抓手,提升高校“云端”思政教育“抗疫力”[J].中国工运,2020(06):71-72. [2]赵昱辉.加强高校机关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0(08):25+27. [3]曹海涛.试论工会工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保障作用[J].就业与保障,2020(02):22. [4]朱全妤.高校工会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以南通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1):53-5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